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换分析法是研究语言句法结构的变换关系的一种方法,一般是用未分析共时平面的语法结构形式的。通过变换分析未研究历时形态的被动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汉语中被动句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为”、“见”字句等发展为“被”字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无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英语被动句在文体色彩上更具间接性和客观性,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更带有一些个人主观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荆贵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教材,在古汉语学界有广泛影响,该书在编排体例、选录入、词句解释方面较之同类教材有所突破和创新,但也有些许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4.
副词与语序的关系十分密切,将副词和语序相结合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必将拓宽语序研究和副词研究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揭示汉语语法的规律。从关联副词的位置和副词“只”、“都”、“也”等对语序变化的制约和帮助两方面简要地说明与副词有关的语序问题,是很有价值的。这对以后的探索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应该提高一步,即在原来“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培养学生写浅近文言诗文的能力。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文选中,从选文形式上来说,除了今注外,还应该增加古注和标点;从选文时间跨度上来说,除了先秦到清代的文言文外,还应该增加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以及近代的应用文和对联。为了便于分析词的本义,在常识中,应该结合文字、词汇等内容,选录三四百个小篆字体。另外,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及分析论述,揭示取得类双宾语句不同于其他双宾语句的特殊性,但这些特殊性并不影响其作为双宾语句的一种类型而存在,这些特殊性是由于其本身的语义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推进《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目前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两方面加以论述,一是转变方法,虚实结合;二是转换角色,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8.
关于副词的生源问题,似乎早成定论,一般认为是实词虚化。实词虚化,即实词是副词产生之源,虚化是副词产生之法。我们认为,实词虚化为副词说不确,副词的产生之源多为实词,少为虚词;副词的产生之法有四:语位造词、语音造词、语义造词、语法造词。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问题是在古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影响很大且迄无定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立足点,结合词类活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探讨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古代汉语词组的活用问题,试图为词类活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作一点初步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11.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要根据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古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并不都是判断句。  相似文献   

12.
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食、遇、监、啼、陛、令、羹、谤等的本义注释有不当之处,原因可能是编者对这些字的形体缺乏细致的分析和没有掌握足够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3.
手语起源于原始社会,与原始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文字记录着原始语言,是原始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通过中国手语与中国古文字比较,突出展现了二者的异同点,进而探讨了二者与原始语言、原始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为手语研究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从理解汉语口语、检讨汉语口语教学和建构汉语口语课程三个层面剖析了汉语口语的本体意义、口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有效实施口语教学的可能性,旨在唤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口语课程研究的前沿性以及在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口语教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发展.在词汇发展的同时,有些旧要素以原样或别的形式遗留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有机部分.本文扣住词汇形、音、义三要素,分类对现代汉语中的古汉语词汇遗迹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古汉语,也可以更全面地看待语言的发展过程,并对了解当今社会中许多语言现象和汉语应用及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给文学带来了开放性的理论空间 ,也给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带来新的困难 ,教学方法的改革任务也随之摆到了我们眼前。明确学科性质 ,注重人文关怀 ;激活作品内容 ,实现育化功能 ;加强实践训练 ,增强研究能力。这是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三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许多看起来比较难以理解的古词古义,实际上现在还在使用,只不过因为语词的面貌、形式有了一些改变。让我们觉得陌生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现在仍然还在使用的复音词、成语等等来打通古今汉语的隔碍,来帮助学习者借助现代汉语记忆古义,本文使用的文言文例句多选自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例句,为的是将熟悉的文言文例句和熟悉的现代汉语语词联系起来。同时这个理解记忆的过程也必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词准确的词索意义和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课题,副词的模糊语义深刻影响着自然语言理解研究。针对副词在汉语语义中的作用,采用MMTD对其模糊语义进行了研究。根据英文副词频度数值研究的已有成果,建立了中文频度副词真值程度函数,在设定中文副词的程度数值后,建立了程度副词真值程度函数,提出副词连接概念及其量化方法。基于MMTD的中文副词的量化是语句语义数值化处理的前期准备,这些工作试图为自然语言理解建立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