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钟之谜     
正"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适应地球自转的结果。"——"生物钟之父"Colin Pittendrigh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连续熬夜的球迷们有点"顶不住"了,白天犯困迷糊,晚上精神抖擞,"我的生物钟紊乱了!"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么,你知道你的生物钟长在哪里吗?你知道没有生物钟会有什么后果吗?你知道怎么调节生物钟吗?这些有关生物钟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理论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钟理论已被大量事实证实,在实际应用中业已证实了它在交通运输,工业安全生产,航空事业,优生优良,体育事业,医疗保健等领域的运用中的巨大作用和它对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但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很初步,应用也不广泛。本文通过整理相关资料,详细介绍主要生物钟及其在体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2011,(1):43-43
很多植物春季开花,秋季结果;夜行动物白天睡大觉,夜晚则四处"狩猎"。例如,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的生物周期约为24h;果蝇通常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决定这些生理节律的生物周期被称为"生物钟"。  相似文献   

4.
《广西科学》2013,(1):30
生物节律是以生命活动24h为周期的内在周期性节律。早在世界上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出现以前,地球已经自转了大约20亿年,为了适应这种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地球上的许多生物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系统——生物钟,用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为了了解生物钟基因的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近,中国南京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单突变和双突变小鼠,进行了遗  相似文献   

5.
生物节律:犹如循环运转的时钟 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既复杂又奇妙。它们总是有节律地奏着迷人的“交响曲”:雄鸡总是在拂晓啼鸣;蜘蛛总是在半夜结网;大雁总是在深秋结队南飞,燕子总是迎春归来;桃花总是春天才盛开;县花总是在夜间才一现……  相似文献   

6.
邓爱华 《科技潮》2004,(9):12-16
时间生物学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学科之一,也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脑、心理与行为的遗传机制”国际研讨会上,时间生物学这一国际热门科研课题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8.
《广西科学》2005,12(4):311-311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细胞分子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一个名为BMAL1的蛋白,发现在24h内,生物体内的BMALI蛋白数量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每天都会从零开始达到一定数量,然后又自动消退。BMAL1蛋白这种有规律地增长和消退的机制发生于细胞的内部,细胞中的一种特殊肽会附着在BMAL1蛋白上,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近视是当代的一个社会问题。应用生物钟原理研制出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生物钟眼药水,通过347例669只眼的临床应用,证实该眼药水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有一定的疗效,平均增进率为48.5%,其余视力基本维持不变。具有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生物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也叫昼夜节律,是以约昼夜24 h为周期的、在生命体中普遍存在的节律性生理生化和行为活动,是众多生物节律或生物钟的一种。美国的3位科学家杰弗理·霍尔(Jeffrey C.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Young)因发现调节生物日节律行为的基因并阐明其作用原理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工作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对了解生命的运行原理以及生命在演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治疗由于生物钟失常而导致的人类疾病和开发调控生物钟元件的药物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生物节律的研究历史,解读生物节律的分子机理,展望生物节律研究的方向,并探讨其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过程中,将生物钟因素考虑在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生物钟原理,从时间疗法、靶向生物钟分子、干预生活方式3方面探讨了AR治疗新策略,提出时间疗法可以通过优化给药时间减少副作用并增加疗效,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有望缩短其治疗周期,提高患者接受度;而生物钟基因的破坏会增强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以维持内在生物钟稳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吕德金 《大自然》2010,(6):52-53
夏季的清晨,我们会看到紫茉莉的花开得正盛,可随着太阳越升越高,紫茉莉也就开始"沉睡"了,合拢了起来。对此现象,古人在诗句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宣布,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基因,从而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他们对人体与果蝇的“生物钟”基因进行观察发现,人体有17条染色体,老鼠有11条染色体,此外还查明了哺乳类动物“生物钟”位于丘脑下部的“视交叉上核”部位。老鼠的“视交叉上核”基因以24小时为一周期运动。美国于去年5月在老鼠体内发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家蚕滞育性生物钟蛋白EsteraseA4的三维结构,并对其二级结构及活性部位进行了分析,根据三维结构及分子表面的静电势与疏水性分布的分析,酶活性主要来自于二硫键和糖基位,它们的作用机理分别为疏水性相互作用及静电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节律     
地球自诞生早期就开始了自转。自转使地球上很多环境因子跟着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比如光线和温度的昼夜更替,呈现出24小时的规律性变化。为了适应这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进化出了生物钟系统,以调节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和行为。研究人员发现,美国黄石公园地表生活着嗜极菌,它们只在夜间进行细胞分裂和增殖。黄石公园地表裸露,白天紫外线很强,而紫外线可以造成DNA的断裂和损伤,如果细菌在白天进行分裂,这些损伤就有可能因来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对笼养条件下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进行观察,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相关行为数据,以探讨影响其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因素,为松鼠猴的科学饲养繁殖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松鼠猴一天的活动时间分配中,45.74%的时间用于移动、18.77%用于休息、15.93%用于觅食、9.17%用于晒太阳和9.12%用于玩耍。在3个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青少年组的移动和玩耍时间明显高于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成年雌性的觅食时间高于成年雄性和青少年个体;晒太阳在3个性别年龄组中没有差异。在日活动节律中,上午和下午分别出现2个移动和觅食高峰,中午出现休息高峰的同时出现一次觅食小高峰。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生物钟反映了生理和心理功能周期性的变化.情绪、体力和智力的节律周期分别为28天、23天和33天,每个周期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当夫妻双方有4条以上的生物钟曲线处于高潮期时受孕,往往能够实现优生.可见,利用生物钟原理计算和指导受孕日期具有巨大价值.因此,主要介绍生物钟原理指导下的科学受孕日期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生理节律地鼠模型的研究盲鼠、睡鼠和突变地鼠已为哺乳动物生物钟的研究带来新的内涵,由光照控制的基本生物钟——生物节律影响着激素的释放和睡眼模式。阐明生物钟的内在工作机理可减少夜班工人的工作事故和提高药物的疗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节律中心的米歇...  相似文献   

20.
许鹏  李言阔  缪涛  黄燕 《江西科学》2015,33(3):324-329
2005-2006年,在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野生川金丝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移动和休息构成了川金丝猴日活动的主体。川金丝猴用于移动和取食的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76.5%,其次是休息行为占14.4%,理毛行为占6.4%,玩耍行为1.3%,警戒行为1.1%。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花费在各种行为的时间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取食行为和交配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冬季,休息和理毛行为显著增多;而移动行为、玩耍行为和警戒行为显著减少。每天上午和下午,川金丝猴分别有一个取食高峰。夏季取食高峰分别发生在8:00-9:00与16:00-18:00;冬季取食高峰分别发生在9:00-10:00与16:00-18:00。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昼间均有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夏季在13:00-14:00时间段,冬季在11:00-13:00时间段。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群昼间均有2个明显的移动行为发生高峰,夏季在9:00-11:00和15:00-16:00时间段,冬季在8:00-9:00和15:00-16:00时间段。移动高峰期川金丝猴群在取食点之间进行长距离的群体迁移。冬季理毛行为高峰发生在11:00-12:00与17:00-18:00时间段。夏季理毛行为的高峰发生在下午14:00-15:00与16:00-18:00时间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