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参加国巴格达条约的参加国可以分为中近东国家和非中近东国家,中近东国家有四个: 国别政体人口面积(平方公里) 重要物产土耳其共和国 24,100,000 767,119 铬、锰,农产品伊拉克王国 5,200,000 436,156 石油伊朗王国 21,146,000 1,645,000 石油巴基斯坦共和国 80,100,000 935,000 铬,黄麻这四个国家的人民大都是伊斯兰教徒,因此,这四国又被称为巴格达条约中的穆斯林国家;其中伊拉克是阿拉伯人的国家,它由于参加了这个条约,被其他阿拉伯国家认为违反阿拉伯的民族利益。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都和苏联接壤;特别是伊朗,和苏联有共同边界二千多公里。伊拉克虽不和苏联接壤,但是和苏联鄰近。巴格达条约的非中近东国家是英国,它是世界上主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中东的反美浪潮,奥巴马只想再"维稳"六个星期。曾几何时,中东战略曾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的得意之笔:从伊拉克撤军;支持"阿拉伯之春"却又不走上一线,取得在穆斯林世界"价值观外交"的重大突破;揪住伊朗核问题不放,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保留了充足的理由。然而一场"电影风波"似乎改变了一切。几乎一夜之间,奥巴马和美国在中东不再是那个无往不利的"站在后台的领导者",而再次变成了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却无从施展、左右为难的壮汉。这部引发轩然大波的电影名叫《穆斯林的无知》,  相似文献   

3.
陪美国“硬撑”的有&"个国家,可大多数国家只是象征性地参与。法国、德国、俄罗斯至今不承诺向伊拉克派兵,也几乎没有穆斯林国家的参加。  相似文献   

4.
帝国主义脚下的“地震” 7月14日清晨,人们从无线电广播里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是伊拉克共和国。这是你们的胜利日。这是你们的民族主义的日子。……”广播接着宣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包括最高权力委员会的“告伊拉克人民书,这个文件说:“伊拉克共和国将致力于维护统一的伊拉克的完整,将同阿拉伯各国和穆斯林国家建立兄弟关系,将尊重联合国的各项原则,将尊重符合国家利益的义务和条约,尊重万隆会议的泱议。”这个广播表明,伊拉克爱国军人在人民的支持下发动的一次革命已经成功地推翻了把这个国家导向悲惨境地的暴君和反动政客的统治,开始摆脱帝国主义的桎梏,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萨拉丁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因为他有能力运用民族的精神;他把生命注入了阿拉伯民族,统一了她,并赋予她一个目标和意志,因此他赢得了对十字军东征的辉煌胜利,他证明了穆斯林并不比基督徒差。”———萨达姆·侯赛因  相似文献   

6.
李兴刚 《世界知识》2012,(20):39-41
"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精英和政治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在阿拉伯世界推行的"民主化范式".无疑,伊拉克和土耳其是最可能的效仿对象.因为在阿拉伯世界,只有这两个国家在"实践西方式民主". 为了把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打造成阿拉伯世界民主化的样板,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建立了一套自由选举和宪政分权体系.土耳其民主化的起源和演进虽然与伊拉克完全不同,但土耳其政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东地区后革命时代的政权模式.它们真的能够成为中东民主化的新典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它们又在何种程度上适合其他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7.
<正>阿拉伯国家正在经历剧烈动荡,将从根本上重塑地区格局。阿拉伯学者、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马哈·叶海亚认为,有三大趋势将影响该地区未来发展。第一,政治暴力正在重塑阿拉伯社会。阿拉伯国家正处在严重的动荡之中,这种局面将使阿拉伯国家政权丧失对国家边界的控制权,同时"伊斯兰国"等组织的暴恐袭击将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并使各种地方行政组织遭受重创,特别是伊拉克、叙利  相似文献   

8.
“样板性战争”伊拉克危机与中东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美国方面考虑,伊拉克战争首先是一种“样板性战争”,无论对它在阿拉伯地区暂时的盟友(如沙特、科威特、埃及、约旦等)———作为一种示范,还是对它在穆斯林世界的对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苏丹等)———作为一种警告;这场战争同时是对美国政界和金融界中犹太人强大势力的回报,是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背书从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出发,此次危机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令它们不寒而栗,这些国家对此既无奈、又愤懑。美国在毁灭一个阿拉伯政权的同时,却默许以色列的坦克和…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一个统治了24年的政权刚刚倒台,一场由美英发动的战争刚刚结束,这个国家的局势与海湾、中东及整个伊斯兰世界息息相关。所有这些使伊拉克人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群体。几位专家谈到这个问题时,分析了目前在这个国家有着特殊意义的三类人———其中有两类还是外国人。选择这三类人来谈论,是因为:其一,8月29日,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发生爆炸事件,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精神领袖哈基姆在爆炸中遇害。伊拉克有60%的老百姓是什叶派穆斯林,这个事件对伊拉克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其二,自8月以来的几次爆炸事件表明,伊拉克的抵抗运动越发严重,参与的人员越发复杂。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认为,阿拉伯“圣战者”已渗透到伊拉克;其三,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速战速胜,但没能速战速决,可以说美军在伊拉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错过了收买人心的头三个月黄金时期,又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关键的三个月?—————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美国宣布在伊拉克南部建立“禁飞区”,该计划的目的据说是保护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不受萨达姆总统的镇压。那么,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为什么会遭到镇压呢?在公元7世纪,伊拉克的伊斯兰教派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在今天伊拉克1800万人口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5%,集中居住在伊拉克的南部地区。什叶派穆斯林历史上在伊拉克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伊拉克两河流域的卡尔巴拉城和纳杰夫城至今仍是全球约1亿名什  相似文献   

11.
标签新闻     
阿盟秘书长穆萨3日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不要偏离正确方向,要特别注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铲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阿拉伯世界拒绝将恐怖主义同阿拉伯人民及穆斯林联在一起,并反对将抵御外国占领与恐怖主义混为一谈。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专员哈维尔·索拉纳4日指出:美国打算对伊拉克发动的预防性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所有针对伊拉克的步骤都必须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作出决定。欧洲人是多边主义者,而美国人认为多边主义是软弱的标志,强者总是单干。美欧想法的差异事关双方的基本价值观。美国前总统卡特5日在《华盛顿邮报》上撰写题…  相似文献   

12.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0,(18):42-43
<正>只要伊拉克动荡不休、阿拉伯世界群龙无首,就会有求于美国;纸上的谋划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要看现实发展。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最重要的一场地区战争,而2010年8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则标志着这场战争正在结束。检讨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石油武器”是否还有用——美国又多了三大石油进口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耗油量占世界耗油量的26%。一个美国人的消耗油量相当于3个日本人,6个墨西哥人,12个中国人,33个印度人,147个孟加拉人和422个埃塞俄比亚人。仅美国婴儿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就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婴儿的30至40倍。阿拉伯国家盛产油气资源。阿拉伯人经常自豪地称:“上苍厚爱阿拉伯人,有阿拉伯人的地方就有油,还多给阿拉伯人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在加拿大艾伯塔油田发现之前,仅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就拥有世界油气储量的71%,若加上世界其他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全球的穆斯林国家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油气储量的80%。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外长谢松2月11—15日访问了中东约旦、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与三国领导人商谈“使这一地区感到不安的问题”,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与两伊战争问题。从日程的安排与商谈的内容来看,谢松此行的重点是伊拉克。由于约旦与叙利亚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支  相似文献   

15.
正多数古迹疏于管理修缮,古物风化严重,更有甚者,战争期间伊拉克丢失古物极其严重,多达四千件。伊拉克博物馆被炸,一些占代遗迹被外来者挖掘,盗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与夫人李中先后在阿拉伯也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工作。这三个国家,地理位置都在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半岛位于亚  相似文献   

16.
<正>围绕法国《查理周刊》的事件仍在发酵中。先是《查理周刊》的漫画引起许多穆斯林的愤怒,进而导致1月7日的残暴袭击事件;袭击事件引起对恐怖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言论自由的强烈捍卫,1月11日60多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赶赴巴黎,与法国总统并肩参加反恐大游行,当天全法国共有370多万人走上街头谴责恐怖袭击并纪念遇害者,其他国家也多有各种活动声援法国民众;而西方的这种反应又反过来强化了一些穆斯林群众的愤怒,  相似文献   

17.
安理会678号决议通过后,伊拉克政府官员和宣传媒介扬言如果伊拉克遭到袭击,它将首先进攻以色列特拉维夫城;进攻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其他国家;袭击中东油田;将把整个阿拉伯半岛化为灰烬,甚至不惜动用化学武器等等。与此同时,伊拉克在全国认真地做备战工作。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正>联大通过决议敦促立即停止破坏伊拉克文化遗产据联合国网站消息,第69届联合国大会于5月28日就拯救伊拉克文化遗产问题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谴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破坏和掠夺伊拉克文化遗产的野蛮行径,呼吁各国协助打击非法贩运伊拉克文化遗产的工作。消息称,联大当天通过的决议由伊拉克和德国发起,并由法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埃及、黎巴嫩等70多个国家联合提交。决议要求立即停止对伊拉克文物的肆意破坏,并申明蓄意攻击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伊拉克爆发的危机反应不一,主张各异,内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分聚离合。到2月19日,阿拉伯国家对美伊危机立场分三种:一是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和以色列,支持美开战;二是叙利亚、伊朗、巴勒斯坦等,基本反对动武;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东颇有实力的伊拉克对西方和以色列来说若芒在背,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浪由此而起。最近两个月,西方和以色列掀起了一股攻击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恶浪,及至以色列扬言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事态在西方的渲染和推动下持续发展,给中东地区和阿以关系增添了新的紧张气氛。阿拉伯世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