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李伟 《世界知识》2015,(5):30-31
<正>2014年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宣称建立"哈里发帝国",密谋以此为基础在五年内建立横跨中东和欧亚的伊斯兰大帝国,甚至将我国新疆囊括在内。半年多来,国际社会与"伊斯兰国"之间的斗争日趋复杂与激烈,"伊斯兰国"的发展出现内外明显分野的趋势。在伊叙境内,"伊斯兰国"的活动受到压制,在国际社会打击下疲于招架;在伊叙境外,"伊斯兰国"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其建立  相似文献   

2.
正殷罡:中东地区要形成新的格局,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美国人心中是有数的。看他们在库尔德地区的布局和谋划就知道。我认为,美国正在下一盘非常聪明的棋。在"伊斯兰国"肆虐和打击"伊斯兰国"的过程中,美国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而且出手果断、得当。"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北部攻城略地滥杀雅兹迪人的时候,是美国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的中东地区形势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作为在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域外大国,其过去一年的中东战略也是看点多多,值得关注。美国应对中东主要问题的特点首先,过去一年奥巴马政府在军事上十分克制,力求将军事干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根本原因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美国干预中东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面对"伊斯兰国"的威胁,美国的反应显然相对迟缓而且有限。从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建立后的  相似文献   

4.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中亚国家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参加"伊斯兰国"的一些人员开始回流并策划一些恶性事件,中亚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了。许涛: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袭事件虽然属于典型的恐怖主义袭击,但并不能说明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恶化了,它可以作为一个标志,说明中亚国家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参加"伊斯兰国"的一些人员开始回流并策划一些恶性事件,因此中亚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主义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巨大安全威胁,而各种复杂因素致使中东成为极端主义的扩散中心。虽然在国际力量的打击下,"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中东极端组织受到重创,但中东其他极端组织仍然活跃,他们利用相对政治"真空"空间继续孳生且愈加猖獗,呈现出暴恐模式群起效尤,作案手段愈加残忍,"本土化"特征凸显,出现网络恐怖主义,组织结构逐渐分散,极端组织层出不穷等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中东的反恐前景不容乐观,"伊斯兰国"人亡政未息,地下影响不断扩大,私人媒体以及女性、儿童在未来的恐袭中地位增强,使我国面临的周边恐患增大,增加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国家实施的安全风险,需要我国做好各方面的防控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7.
殷罡 《世界知识》2017,(24):30-31
过去一年的中东局势看点很多,其中有几点值得格外关注。 首先,“伊斯兰国”末日来临,叙利亚分治局面已经形成。经过三年多的血腥战争,“伊斯兰国”已经走向穷途末路。在围歼“伊斯兰国”的过程中,叙利亚各派武装做了多次整合,各派控制区大幅度变动。  相似文献   

8.
苏畅 《世界知识》2014,(22):30-31
<正>10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晤后表示,美国与俄罗斯将为打击"伊斯兰国"展开情报合作。从美国的角度,鉴于俄罗斯与叙利亚的传统亲密关系,俄方如能一道分享相关情报,对打击"伊斯兰国"将大有帮助。然而,这一消息此后遭到拉夫罗夫的否认。拉夫罗夫表示,他与克里讨论了中东局势,俄罗斯一直准备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但两国未就这一问题达成协  相似文献   

9.
<正>自今年初"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宣布占领安巴尔省重镇费卢杰,并宣告成立"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以来,全球舆论一直高度关注"基地"组织的动向。据伊拉克国防部消息,伊安全部队近日来连续与"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在安巴尔省交火,并击毙了一些"基地"组织武装人员。近年来,"基地"组织大力渗透中东,收效明显,未来国际社会面临的恐怖威胁恐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0.
<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引发人们对中东局势的忧思。追根溯源的话,中东一切的乱似乎都能从100年前找到缘由和答案。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政治格局,但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和中东受到的影响相提并论。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历史和战后条约强加的边界线,但是一战前后西方在中东划分的边界线,至今仍被许多当地人认为是非法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瓜分中东,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11.
<正>从总体来看,2011年中东局势被称为"大变局",存在变好和变坏两种可能;2013年中东局势被称为"大乱局",已经不幸地坠入了坏的可能性;2014年中东局势则被称为"进入黑暗时代",短期内看不到希望之光。这一年里,叙利亚内战催生了"伊斯兰国"、伊拉克事实上分裂为三块、利比亚产生了两个政府,这些问题在短期内难有解决的可能性。然而,中东的形势永远是动荡中有机遇,机遇中有风险。2014年,中国与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东出现了两个新矛盾,一个是美军撤离后,伊拉克国内爆发的武装冲突,另外一个就是持续了数年的叙利亚内战。最近奥巴马挺闹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一路攻城略地的ISIS(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杀害了美国公民,并且叫嚣要"血洗美国"。原本因为美国扳倒萨达姆政权,获得暂时安宁的中东核心地带,现在又是战火纷飞,叙利亚、伊拉克派阀林立,各派激烈厮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再次战火重燃。加上原本存在的伊朗核危机,中东核心地带形势复杂。中东的概念实际上,"中东"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欧洲中心论的色彩。英法德等老牌欧洲列强以自己为中心,将欧亚非的国家和地区按照距离自己距离的远近,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13.
<正>伊斯兰激进主义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或以宗教的名义煽动暴力,但驱动暴力和恐怖主义的并不是宗教本身,而是某种具体的、真实存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及其导致的怨恨。美国学者本杰明·巴伯曾用"麦当劳世界"(Mc World)和"圣战世界"(Jihad World)来描述当今世界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边是全球化的现代世界;另一边则是反现代性和碎片化的世界。当下的中东为巴伯的理论提供了注脚。在动乱潮的冲击下,中东的民族国家体系正在土崩瓦解。突兀而起的"伊斯兰国"像一块镶嵌  相似文献   

14.
<正>在搅动油价走高缓解经济困境、逼和美国实现外交突围以及重塑中东秩序等重大问题上,俄罗斯的空袭行动影响到底如何?这些问题比俄罗斯的导弹如何精准命中目标更能引发全世界的猜测。9月30日,俄罗斯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叙政府军随即在俄掩护下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伊斯兰国"势力在俄空袭半个月后在叙利亚  相似文献   

15.
丁隆 《世界知识》2014,(21):39-39
<正>瓦哈比派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如何与现代性相适应,还需要解决如何与其他伊斯兰教派和文化共存的问题。这不仅与瓦哈比派和沙特自身发展有关,还关乎穆斯林社会稳定发展和国际安全。9.11事件以来,"瓦哈比主义"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它既被人称为沙特阿拉伯的"国教",又似乎与塔利班、"基地"组织,以及当下攻城略地的"伊斯兰国"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码"瓦哈比",了解其缘起、信条和影响,对于理解伊斯兰激进主义和中东政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以来,"伊斯兰国"的崛起无疑是国际社会的一件大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搅动着国际格局。至今国际社会仍在为击溃"伊斯兰国"绞尽脑汁,而"伊斯兰国"却在多国打击与挤压下逆势生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伊斯兰国"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完整且严密的结构体系。"伊斯兰国"一经成立,便打造了一个以头目巴格达迪为核心的高度集权、层层向下的"国家"行政体系,且在后来不断对外扩张中借鉴"基地"组织的手法  相似文献   

17.
苏瑞 《世界知识》2012,(1):56-57
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昙花一现"的。中东大变局势必会在原有政治结构上打开缺口,为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时至今日,始自2011年年初的动荡仍在中东地区蔓延发酵。在强人政治行将结束之际,谁将成为未来中东最有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从叙利亚"迅速、全面"撤军,理由是"伊斯兰国"已经被击败。此言一出,不仅美国盟友,就连特朗普政府内阁成员都深感错愕。防长马蒂斯立即宣布辞职,表示:"总统有权任命一位与自己观点更一致的防长。"负责协调打击"伊斯兰国"联合行动的总统特使麦格克宣布辞职,抗议撤军决定。同时,民主、共和两党多名参议员也批评特朗普决定撤军是"重大错误"。在中东,特朗普"任性"撤军之举更是掀起巨浪,地区格局、反恐形势、美国的地区盟友体系同时异变,可能标志着该地区新一轮冲突与乱局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7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正式宣布"摩苏尔解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失去在伊拉克的最后一处大本营。同时,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也火力全开,对"伊斯兰国"所谓的"首都"拉卡形成围攻之势,敲响"伊斯兰国"在叙灭亡的丧钟。然而近期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各方打击"伊斯兰国"的战役还未结束,但围绕后"伊斯兰国"时代的新一轮地缘战略争夺已经拉开帷幕。对叙政府、叙反对派、叙库尔  相似文献   

20.
时事概览     
<正>65国在美会商如何进一步向"伊斯兰国"施压由65国组成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11月23日在美国国务院举行闭门会议,美国副总统拜登、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特使麦格克以及来自法国、伊拉克、土耳其等国代表当天在会议上发言。麦格克介绍了当前军事行动的进展以及国际联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多条战线的战况。他表示,国际联盟应继续向"伊斯兰国"的核心区域施压,联盟内部需加强协调。与此同时,各联盟成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