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曾为中日关系的修复、中日经贸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ODA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辩证分析日本对华ODA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指出日本对华ODA由于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中日关系转暖是个大趋势,但还不会彻底地热起来,这是由中日双方的大战略决定的,是当前中日关系的"新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利用政治上转暖的大环境,让中日经济关系转冷为热。——江瑞平准确认识当下的日本经济,不要被"日本家电全面败退"挡住视线张季风:我先介绍一下2015年日本经济的情况,有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宏观经济复苏乏力。内阁府在2015年第四季度发表的数据显示,日本经济第二季度的实际增长率是-1.4%;第三季度的增长率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3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应邀在东京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共同主持中日第二次高级别政治对话。双方表示将充分利用高级别政治对话渠道,继续为推动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挥积极作用。杨洁篪表示,今年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总体朝着稳定改善方向发展。中方重视对日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团体标准化发展现状,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团体标准化治理机制,立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发挥行业管理部门、中国科协作用健全团体标准化治理机制,基于团体标准制定、实施、国际化等全生命周期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培养标准化人才、多方共同制定标准来综合提升团体标准化治理水平,提出了完善中国团体标准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理论为基础,来探讨日本经济奇迹出现的根源。首先,从微观经济层面上讨论日本企业自身的组织特色,以及由于专业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日本企业的集团化与系列化;另一个方面,从宏观经济环境探讨日本企业的外部环境:民间经济团体对日本经济的贡献以及日本政府对日本经济的“政府主导”,主要从产业政策、经济计划、行政指导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最后指明日本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正>11月7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杨洁篪指出,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一贯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局面,近几个月来,双方通过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关系政治障碍进行了多轮磋商,中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以来日本对华OD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为中日关系的的修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分析了21世纪初期的日本对华ODA变化:(1)对华贷款规模逐年大幅度削减;(2)日元贷款实施周期和投向发生变化;(3)日本对华ODA日益政治化.探讨了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影响,指出日本对华ODA对促进两国关系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但由于历史问题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时常出现波折。历史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中日关系的发展也有诸多有利因素:经济上的相互合作、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安全上的相互借重,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积极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6月2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午餐演讲。答问环节中,日本东京大学高原明生教授就中日关系提问,他首先评价"日中关系有了新的局面",然后引用了今年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4月中日领导人第二次会晤、5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日本3000人友好访华团并发表热情讲话等。耐人寻味的是,他问题的落脚点并不仅限于中日关系本身,而是以一句话的方式,询及"中方将采取什么措施推进‘一带一路’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和韩国同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邻居国家。20多年来,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冷得跺脚,后者热得烫手。朴槿惠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成功实现互访,双方接待规格"史上最高",在中韩关系史上创造了新的记录。与之对应的是习近平与安倍在APEC的勉强会晤,标志着中日关系一时难以恢复常态。日本和韩国都是历史上受中国影响悠久、文化关系密切的邻邦,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联系,与中国的相互认知  相似文献   

11.
正4月3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李克强表示,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稳定繁荣。这几年中日关系走了一段弯路,当前两国关系有改善势头,但基础仍然较为脆弱,双方要以应有的责任感把握中日关系正确方向。事关中日邦交正常化政治基础的原则问题不能动摇。李克强强调,中日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深厚。中方愿同日方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前景,实现互惠互利,造福两国人民。岸田文雄表示,日方愿本着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坚持"互  相似文献   

12.
冯昭奎 《世界知识》2008,(21):40-42
邓小平站在战略的高度,推动日本对中国改革开放起到在政治和经济上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当前中日关系走到了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正>7月16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北京共同主持首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双方同意,中日关系关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开启高级别政治对话是两国加强高层战略沟通的重大举措,有助于积累共识、管控分歧,形成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势头。杨洁篪指出,去年年底以来,中日关系趋向改善,双方各领域对话交流有所恢复和增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方应在历史问题上清晰发出积极信息,同时妥善处理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中日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这引起了台湾的极大担忧和不满,日本亲台势力也积极游说修复日台关系.在此背景下吉田茂访问台湾.促成第二次吉田书简,对LT贸易和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7,(8):85-86
1.6月19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和由他率领的日本日中青年世代友好代表团。他指出,中日关系正向着改善的方向发展,双方一致同意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虽然缺乏认识,但对日本侵略过中国、在中国“做了坏事”大致还是知道的;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感到担忧,并希望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很多学生热切希望为改善中日关系做些事情,但不知道该具体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安倍2012年底二次上台执政以来的近四年时间里,中日关系始终没能稳下来、好起来。有评论认为安倍上台以来,每年的中日关系是"前紧后松",应该说未必如此。如果说有什么规律性现象可言,那就是在中日关系处于复杂磨合期和过渡期的大背景下,两国关系时有紧张震荡,但这种不正常到了一定程度后,双方会踩刹车,双方也会想办法将之晾一晾、缓一缓。以此视角来看,从安倍上台  相似文献   

18.
为互设民间常驻机构扫清道路中日备忘录贸易达成协议,中日友好协会成立,中日关系中的喜事一桩接一桩,高潮一个连一个。既然双方商定要用积累方式发展中日关系,就应该在如何积累上不断作点文章。1963年当LT贸易额进出口达到一亿美元的时候,双方开始议论应该互设备忘录贸易办事处,互派常驻代表,以便加强联系,推动工作。迄今两国民间的联系虽然不少,但都是临时性的。如果能互设常驻机构,尽管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半民半官的小规模的机构,无疑它是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1964年1月,我随中国青年京剧团访问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文艺界朋友们都希望中国京剧界的后起之秀能在日本舞台上演出,以满足广大京剧爱好者和日本人民的要求。神彰和他的夫人、女作家有吉佐和子(当时结婚不久,有一女儿)对此事颇为热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势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势”,是态势之“势”、大势之“势”。中日关系近来的状况,本质上是两国战略攀升中利益外延而导致的自然碰撞,有现实战略和利益的冲突,也有心理因素导致的泡沫成分。从更深层看,它反映了中日综合力量对比的变化——因为同处上升阶段但也有个速度快慢的问题,折射出中日关系“势”的变化。冷战后中日关系“势变”的起点是1992年,那既是中国邓小平南巡讲话、经济恢复高增长的一年,也是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起始年。从那时起,中日GD P之比,从大约1∶10拉近到将近1∶3。按CIA预测,中国到2017年将超越日本。对“贸易立国”的日本来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是近年来中日关系陷入最低谷的一年;2006年,又是中日关系终于又见潮起的一年。不仅如此,这一年里日本的政坛、日本外交、日本防卫政策等都出现了大的变化。为此,我们请日本问题研究领域里的几位领军人物,给我们把脉日本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