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欣 《世界知识》2016,(4):46-49
正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自去年9月上任以来,不断穿梭于世界多地,展示出了一个政坛老手驾驭外交的丰富经验,而赋予他如此游刃有余地位的,是澳大利亚当前在地区格局中独特的地位。打击"伊斯兰国":不再增兵新年伊始,特恩布尔于1月16日抵达伊拉克。他首先同伊拉克总理阿巴迪进行了会晤,随后秘密访问了位  相似文献   

2.
若木 《世界知识》2014,(23):38-39
<正>今年以来,"伊斯兰国"势力趁地区动荡之机异军突起,在伊拉克西北部和叙利亚北部地区攻城略地。"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大肆屠杀所在国的政府军士兵,对外国记者实施斩首行动,甚至对其组织内部反悔的西方"圣战者"成员处以极刑。他们还号召全球穆斯林开展针对异教徒的世界性"圣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来,各国专家学者纷纷撰文,从各自角度阐释对这一现象的看  相似文献   

3.
王震 《世界知识》2014,(18):62-64
<正>近年来,作为中东地区大国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意识形态、能源出口、核不扩散及其他地区热点问题上一直龃龉不断。随着近期"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快速崛起,双方围绕"伊斯兰国"所进行的地缘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伊朗和沙特在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所进行的地缘政治争夺表明:在美国加速撤离中东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区域内的大国正在积极推动中东秩序重组并努力寻求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ISIS是利用互联网的高手,它会把对付敌人的野蛮行径投放到网上,让世人知晓自己的手段。当ISIS的领导人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在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苏尔宣布建立"哈里发国",这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时,许多目睹这一切的观者很容易产生历史倒流的错觉。ISIS——曾经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现在的"伊斯兰国"向世人宣布:它要复兴早期伊斯兰教的政权。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以来,"伊斯兰国"的崛起无疑是国际社会的一件大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搅动着国际格局。至今国际社会仍在为击溃"伊斯兰国"绞尽脑汁,而"伊斯兰国"却在多国打击与挤压下逆势生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伊斯兰国"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完整且严密的结构体系。"伊斯兰国"一经成立,便打造了一个以头目巴格达迪为核心的高度集权、层层向下的"国家"行政体系,且在后来不断对外扩张中借鉴"基地"组织的手法  相似文献   

6.
<正>7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正式宣布"摩苏尔解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失去在伊拉克的最后一处大本营。同时,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也火力全开,对"伊斯兰国"所谓的"首都"拉卡形成围攻之势,敲响"伊斯兰国"在叙灭亡的丧钟。然而近期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各方打击"伊斯兰国"的战役还未结束,但围绕后"伊斯兰国"时代的新一轮地缘战略争夺已经拉开帷幕。对叙政府、叙反对派、叙库尔  相似文献   

7.
丁隆 《世界知识》2014,(7):52-60
<正>"阿拉伯之春"爆发后,随着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摩洛哥正义与发展党等伊斯兰党派通过选举上台,"政治伊斯兰"一词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何为政治伊斯兰?政治伊斯兰(political Islam)是一种宗教性的政治思潮和运动,埃及穆兄会创始人哈桑·班纳将掌握政治权力视为伊斯兰教的基本要素,使政治性成为此类组织和运动区别于其他伊斯兰运动的本质特征。学术界有关政治伊斯兰的定义较多,但主流观点认为其本质是被用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伊斯兰,即将伊斯兰教作为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不久就发现了生活在那里的一个"独特的"穆斯林群体,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了解、研究这一群体及其信仰——中国伊斯兰教。他们考证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整理了中国伊斯兰教文献,在与阿訇和毛拉的接触中也形成了他们对这些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认识。这些共同构建了西方传教士对近代中国伊斯兰教的初步认知。尽管西方传教士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直接目的是出于传教,但他们的研究开启了近代西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苏畅 《世界知识》2014,(22):30-31
<正>10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晤后表示,美国与俄罗斯将为打击"伊斯兰国"展开情报合作。从美国的角度,鉴于俄罗斯与叙利亚的传统亲密关系,俄方如能一道分享相关情报,对打击"伊斯兰国"将大有帮助。然而,这一消息此后遭到拉夫罗夫的否认。拉夫罗夫表示,他与克里讨论了中东局势,俄罗斯一直准备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但两国未就这一问题达成协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世界知识》2015,(5):30-31
<正>2014年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宣称建立"哈里发帝国",密谋以此为基础在五年内建立横跨中东和欧亚的伊斯兰大帝国,甚至将我国新疆囊括在内。半年多来,国际社会与"伊斯兰国"之间的斗争日趋复杂与激烈,"伊斯兰国"的发展出现内外明显分野的趋势。在伊叙境内,"伊斯兰国"的活动受到压制,在国际社会打击下疲于招架;在伊叙境外,"伊斯兰国"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其建立  相似文献   

11.
<正>东南亚11国(含东帝汶)现有人口5.4亿,穆斯林人口2.2亿,约占整个东南亚人口的40%。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的穆斯林占所在国总人口比重最大,分别为88%、60%和67%。三国均参加了伊斯兰国家会议组织。其次在泰国的南部、菲律宾的南部,居民主体也是马来穆斯林。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新加坡、东帝汶、缅甸等国也有数量不等的穆斯林。从民族成分来看,这些国家的穆斯林既有当地土著,其中有部分马来人和占族;也有外来移民,主要是殖民时期  相似文献   

12.
<正>近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仅在其核心区域伊拉克和叙利亚节节败退,在其外围区域的势力范围也不断缩小,影响已大不如前。今年4月更有伊拉克媒体报道称,"伊斯兰国"内部发生重大分歧,该组织在伊拉克尼尼微省的副首领摩苏利被推选为新头目,接替了巴格达迪的职务。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伊斯兰国"的衰落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3.
<正>近期土耳其出动战机轰炸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土耳其对"伊斯兰国"策略的重要转变。由于涉及复杂的土叙关系等问题,土耳其对"伊斯兰国"的态度一度颇为暧昧,因为土耳其在过去一段时间把推动叙利亚政权更迭作为更重要的目标。从总体而言,近十年来,土耳其的对外战略发生了一些改变,其周边外交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记者探访"基地"组织活动地区并记录下真实感受只要稍加梳理,我们就会从碎片化的历史中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恐怖袭击、本·拉登、"基地"组织、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现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世界的贫困化和边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力向伊斯兰世界植入他们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沿着此一线索由浅入深审视拉登所代表的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和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我们会发现,美国打了十几年的全球反恐战争不过是对拉登个人的战争,至多还包括对"基地"组织的战争,而支撑拉登及"基地"组织崛起和壮大的因素基本未被触及。所以,拉登的死,顶多只能代表奥巴马政府和美国民主党的暂时胜利,而对整个反恐战争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以来,西非地区的恐怖活动出现了升级态势。近年来肆虐尼日利亚北部地区的"博科圣地"今年3月又与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暗送秋波,主动宣誓对其效忠并改名为"伊斯兰国西非省"。与此同时,乍得湖地区的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尼日尔等国也加强了反恐合作,近期在国际社会的鼎力支持下组建多国联合反恐部队。  相似文献   

16.
<正>伊拉克总理阿巴迪10月10日称,将在今年内彻底剿灭伊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随着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进入尾声,伊拉克重建也提上议事日程。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伊拉克计划于明年启动对在与"伊斯兰国"战斗中受损的城镇的重建工作,预计将耗资1000亿美元,部分国际和地区金融机构计划于明年初在科威特开会商讨融资事宜。从某种程度上说,伊拉克可能是当代世界折腾与被折腾最久的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惨烈的两伊战  相似文献   

17.
陈明健 《世界知识》2014,(21):36-38
<正>"伊斯兰国"自诞生就以嗜血和凶狠屡屡震惊世界,推动了新一波极端主义崛起的浪潮。这一军事政治复合体,冲击了国家和边界的概念,恶化了"阿拉伯之春"以来的中东安全局势,挑动了地区教派斗争的敏感神经,在中央政权衰弱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横扫政府和部族武装,抢占了9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封号建国。躲闪、犹豫的中东政策没有了退路"伊斯兰国"的强势突起,不可避免地与美国产生了碰撞。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正>65国在美会商如何进一步向"伊斯兰国"施压由65国组成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11月23日在美国国务院举行闭门会议,美国副总统拜登、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特使麦格克以及来自法国、伊拉克、土耳其等国代表当天在会议上发言。麦格克介绍了当前军事行动的进展以及国际联盟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多条战线的战况。他表示,国际联盟应继续向"伊斯兰国"的核心区域施压,联盟内部需加强协调。与此同时,各联盟成员国  相似文献   

19.
丁隆 《世界知识》2014,(21):39-39
<正>瓦哈比派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如何与现代性相适应,还需要解决如何与其他伊斯兰教派和文化共存的问题。这不仅与瓦哈比派和沙特自身发展有关,还关乎穆斯林社会稳定发展和国际安全。9.11事件以来,"瓦哈比主义"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它既被人称为沙特阿拉伯的"国教",又似乎与塔利班、"基地"组织,以及当下攻城略地的"伊斯兰国"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码"瓦哈比",了解其缘起、信条和影响,对于理解伊斯兰激进主义和中东政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苏瑞 《世界知识》2012,(1):56-57
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昙花一现"的。中东大变局势必会在原有政治结构上打开缺口,为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时至今日,始自2011年年初的动荡仍在中东地区蔓延发酵。在强人政治行将结束之际,谁将成为未来中东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