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旅游"作为17、18世纪欧洲人文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深刻鲜明的教育秉性及其活泼自主的人本形式,促进了欧洲内部文化的流动、融合与蜕变,使得欧洲文化总体上同中存异,表现出更明显的同一性;而在欧洲文化精英内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欧洲"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知研究的工具,西方经典哲学中的"范畴"和"概念"体现了哲学家们探索世界、语言、心智的视角和方法,相对容易把握;现代认知科学中的"范畴"和"概念"既反映了学者们的各自取向,也掺杂着研究中的思维混乱,情况非常复杂。从认知本身的多个维度,在同一平面内对"范畴"和"概念"进行考察是个新的思路,也呈现出了一幅较为清晰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关于“神”即人“魂”的学说.作者论证,中国人所认为的人“魂”与欧洲的传统有很大的不同,是以物质性作为其特征的,或者说“魂”并不是一个非物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杨晋 《世界知识》2014,(2):73-73
<正>盘点过去一年,"梦"不愧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词之一。2013年12月底,《纽约时报》评出年度十大好书。其中非虚构类图书《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战争》(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位列其中。当然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如何做梦的,而是用"梦游者"来比喻100年前的欧洲列强在"梦游状态"中把自己的国家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殖民扩张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西洋歌剧开始大量进人中国,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且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歌剧"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的新型音乐艺术和新名词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剧诞生的自我"身份"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交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经济交往是族群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云南永平镇"傣人"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多族群日常经济交往实践中,当地"傣人"族群认同是何以达成的。"赶集"是当地特有的经济交往形式,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傣人"通过语言、村落和饮食习俗等实践认同来区分"我者"与"他者"。  相似文献   

7.
关于"籭""簁"与"篩"三个字之间关系,古今诸家或以为"簁"与"篩"是异体字(或古今字、正俗字),或以为"籭"与"篩"是异体字,或以为"籭"与"簁"是异体字。这种情况是杂糅古今字义造成的。我们认为"籭"与"篩"是异体字;"簁"本指筐篓一类的东西,后世借用来表示"籭"(或"篩")。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是最早对作为书名的"论语"二字进行明确解说的书,所以不论多少人对此二字进行解释,还是需要先懂得《艺文志》的释义。不过《艺文志》释义的关键处只在"辑而论篹"一句,根据分析,这一句以及"论语"二字都与"论"字为同义语。"辑而论篹"即"论"即"论语",三者等同。而书名"论语"二字的意思即是:将众多尤其是夫子之言语有条理地写于简册上,成册成编;或者是将已录有夫子言语的诸多之"简"(单简)、"册"(成编之简)收集起来,有所取舍、分类(若诸人间则还会有所商议、讨论)等等,而后依次第、条理篹录其语于新的册上,再次成编成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校"80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类挑战,对高校"80后"辅导员队伍实现"三化"的建设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高校"80后"辅导员队伍,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只有将"真""善""美"都纳入到价值思维的框架中,即在这三种思维方式的价值旨归意义上,才能达到三者的统一。"真""美"的思维在本质上亦即是价值意义的"善"思维,三者统一于"善"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走义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快速、使快的意义为别的词语替代了。考察"趋"、"趣"义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常说的隐喻、转喻,还有因语法组合而给词增加了新的概念要素;考察以快速义的"趋"、"趣"为中心的词汇系统,有标记的不自然的用法被无标记的自然的用法覆盖而被替换掉;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用法相同或一个能包含另一个,词语之间就会发生整合,保留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12.
"正己"即是"修己"、"修、养"自身,"正人"即是"亲民"、"安人"、"安百姓"。"正己"和"正人"虽然可以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但是在理论上是可以统一的,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它们又可以看作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正己"相对于"正人"都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苏新华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63-64,84
通过对英汉"愤怒"、"快乐"情感隐喻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这两组英汉跨文化隐喻的异同点及其隐含的模式,并试图阐释"愤怒"、"快乐"隐喻的英汉思维碰撞背后的认知、文化因素。隐喻的普遍性同样存在于情感隐喻里,而英汉特定的文化、民族认知心理等因素则导致了差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建设中的“德治”与历史上的“人治”、“礼治”关系的思考。本文将从当今“德治”与古代“礼治”二者的区别来阐释“以德治国”并非是提倡“人治” ,而是“法治”建设中一项富有弹性 ,但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治国政策  相似文献   

15.
黄伟业坚信,只有同心同德的人和在企业危难时刻依然坚持的人,才会有机会说实话,起初决定采访黄伟业是看中他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会长的名头。但是当看到他的简历的时候,不由得增加了更多的好奇心与敬佩感。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他依靠卓越的才华,坚定的恒心和过人的胆魄,从建筑木工的学徒做起,到逐步成为初级、中级、高级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并最终成为香港兴利集团公司的董事,以及统领400多家会员企业的深圳家具行业协会会长。这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奋斗都可能成功的道路,但是黄伟业做到了。  相似文献   

16.
方位词"左"、"右"在我们生日生活中用得很频繁。除了基本意义外,它们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基本义及其翻译,探讨了它们的特定文化含义及其翻译,并指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最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并没有在战国时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兼爱"思想作为一种高标准的道德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兼爱"思想忽视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幻想跨越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道德调和;"兼爱"思想具有明显的"圣人立言"、"圣人代言"的特征。这种道德建设模式,由于圣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而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19.
对"惬意""得意"进行异素分析,探析其在组合与聚合中的语法语义分布,可以看出,"惬意""得意"都是形容词,都表示满意,称心;可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等,都不能重叠。"惬意"为中性词,"得意"可用于贬义;"惬意"为书面语,"得意"兼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两词在运用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惬意"侧重于体现适用主体的好心态;"得意"则侧重于显示主体办事顺利,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虎噬人"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其寓意众说纷纭。从图象学研究方法入手,分析承载纹样之器物、"虎纹"以及"人纹"的图象特征。认为"虎噬人"纹表现的是羌方虎图腾及其英雄的形象,用以表达对于中主国商的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