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和对武汉都市的仿真创作了大量作品,《所以》的发表距离于上一部作品《水与火的缠绵》时隔三年,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许多相似的阗素,尤其是在人物设置以及情感的表达上,这不能不说是池莉创作的模式化倾向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2.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始终坚持对日常生活的叙述.她的小说揭示出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肯定了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采用相应的叙述话语以呈现日常生活经验的真实.她以自己的创作捍卫日常生活,并张扬了人的个体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标志的新写实主义思潮,曾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喧哗与骚动.新写实的前夜是颇为热闹的现代主义小说,但它将生活“陌生化”造成的文学与读者的疏隔和“读不懂”的效果,很快导致了读者对它的抛弃;在新写实之后,又出现了新体验、新状态、新历史、文化关怀等诸多文学思潮,这些思潮又因其“人造”与“实验”的性质终未能成大气候.而新写实,虽然它当年眩目的排空的浪花已归于平静,但却化作了一股始终在缓缓流淌的脉流。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思潮,在新时期现实主义的回归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巨大功绩,是不…  相似文献   

4.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以其冷静的笔触以及对生活毛茸茸的质感表达使其在当代文坛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她的写作内容涉及到了爱情、婚姻、母爱、事业等许多领域。池莉于2007年推出了新作《所以》,通过与之前众多作品的比较不难看出,经历三年沉淀后蓄力而发的作品《所以》不但继续沿袭了其作品中冷眼看世界的特点,而且以更彻底、更辛辣的气势展开了对生活全方位的解构,但是一贯的解构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本的艺术价值,无法给予读者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新写实主义文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当代文坛,新写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审美方式等方面无不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体现出独特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池莉出现的最初意义,在于为先锋文学遁去之后的文坛,填补由于现实生活被新潮艺术家们折腾得扭曲变味留下的空虚,在于为“新写实”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范本。但自89年到现在,《钟山》倡导的“新写实”走到了自身困惑的境地。费尽心机,媚态可掬的“还原生活”并未真正地唤回那些曾经远离文学的看官们故地重游。20世纪最后几年中的“中国文学”概念在不可逆转的“转型期”里变得模模糊糊。而这时期,池莉仍在写作,源源不断的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当代文坛,新写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审美方式等方面无不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体现出独特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弟文学"概念是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率先提出的。按照作品关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留守类"和"进城类"两大类。而这两类作品的叙述主题都离不开成长与教育。"农民工子弟文学"打破了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写实主义创作集中于都市校园小说单一题材的局限,为儿童文学的"苦难"描写找到了真正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增加了儿童文学内涵的厚度。但是成人代言写作也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失真、叙述内容的模式化、爱与美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几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产态度。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以及九十年代文学精神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池莉的标志性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对新写实之前创作的把握有利于准确感知和深度挖掘新写实小说。文章认为池莉初期创作的动机是探索精神家园,重点在于现实的诗化和文化的反思,关键是执着于人的故事。池莉新写实之前的创作对于池莉的整个创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池莉八十年代后期的创作置于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语境中,试图考察其创作的多层蕴含。本文认为社会转型及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池莉叙事“撕裂”与“重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小说的武汉方言部分基本词、詈辞为例,考察池莉小说词语的汉味特征。作为武汉作家,池莉对武汉方言是熟悉的。要描写武汉草根阶层话语的原生态,池莉不得不在小说中高频率运用方言词语。于是,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汇,为研究武汉方言、武汉地方文化保留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语的高频率运用除了具有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更有其生态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市井细民写心”是中国唐宋以来市民文学的传统,因此可以说市井意识是中国市民文学的灵魂。从老舍、张爱玲、苏青到王朔、池莉等现当代作家都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市民文学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阐述周作人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文学口号,即所谓“人的文学”这一命题涵盖的思想底蕴与理论内涵:(一)灵肉一致的人性现。(二)尊重个人、利己利他的人道主义。(三)对平民文学的推崇。(四)提倡“为人生”、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杨惠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03-105
1989年《钟山》第三期倡导新写实小说,以它的卷首语中对新写实小说的定义来观照池莉的一系列小说,无论在发表时间、创作方法上,池莉都堪称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因其英年早逝在文坛上曾沉寂多年。经过几I一年的历史沉淀,人们终于拭去了覆盖在她身上的尘埃,使她的芳名发出应有光彩。尤其是90年代以来,她的小说、散义等不断受到出版社青睐,陆续以各种版本的形式出现,这实乃庐隐的一大幸事,她若英灵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再看前些年曾因"人生三部曲"而饮誉文坛,备受推崇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近年来在新写实的道路上却显出步履维艰的衰微之势。本文试图比较现代女作家庐隐和当代女作家池莉小说的异同之处,以探求她们在文坛上此热彼凉的内在原因。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徐悲鸿立足于中西方艺术,用写实主义思想改良中国画,提出"新七法"、"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等,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的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人心态的分化与裂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发生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与论证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多元分化的深层复杂原因,并以池莉、张承志、贾平凹等人为例对转型期文学空间的分裂状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新三十年文学"的发展频频受制于政治、商业和电子媒介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政治、90年代文学与商业、当下时代文学与电子媒介这三个维度大致勾勒出了"新三十年文学"的生态面貌.80年代文学以1985年为分界线,之前是文学与政治的合谋期,之后文学与政治走向疏离;90年代文学背离纯文学传统,投入到商业的怀抱中;当下时代文学受电子媒介影响,进一步走向式微,甚至有人宣布文学已死亡,但文学的终点也正是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池莉的《不谈爱情》和谌容的《懒得离婚》等作品在1985年前后的陆续出现,爱情这个昔日光彩夺目的小天使开始逐步退出了文学的伊甸园,取而代之的是情爱、性爱话语文学的陡然崛起。爱与欲、情与性却被活生生地割裂开来,一面是对爱情的怀疑和解构,一面是对性与欲的认同和放纵。这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中性爱话语变奏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