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偏移速度建模的精度是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等时原理和差异时移(DTS)分析,提出了共聚焦点(CFP)道集偏移速度建模方法。聚焦算子的计算采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法,用波场延拓法进行CFP道集的生成,利用约束参数迭代反演实现偏移速度的更新,模型的参数化主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为适应横向变速,选用了具有纵、横向速度梯度的参数化模型。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1)该建模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一般只需迭代3~4次;(2)偏移速度的相对误差在1%范围内,反射层深度的误差小于20m;(3)合理选取参数化速度函数是该方法成功应用的关键;(4)要保证双聚焦的精度,必须合理选用计算聚焦算子和生成CFP道集的方法;(5)对复杂地质体的偏移速度建模一般只需分析和控制主要反射层就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 (共聚型 )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 ,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 ,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 ,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 ,利用此方法 ,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 ,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 ,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 ,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 ,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聚焦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共聚型)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速度扫描法共聚焦点道集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聚焦点(CFP)偏移是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激发聚焦和检波聚焦的双聚焦实现叠前深度偏移的地震成像方法.在速度模型正确的情况下,聚焦点响应和它的逆时聚焦算子的聚焦度差异时差(DTS)等于零.此时,二者的相关能量最大.若速度不正确,则差异时差不为零,相关能量弱,但根据差异时差,可以进行算子的更新.基于差异时差分析、速度扫描和相关能量准则,实现了正确算子的求取和偏移速度的估算.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试处理表明了所用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深度域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中重要的速度模型问题,研究了一套三维速度建模方法和软件.该方法以波动理论为基础,采用批量计算和计算机可视化交互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时间偏移速度分析、时间坐标和深度坐标的深度偏移层速度分析,由此可建立时间域及深度域的层速度模型,为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合理、可靠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实际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证实了这套三维速度建模方法和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偏移速度分析和AVA/AVO分析都需要在共成像点道集完成,而共成像点道集对偏移速度的敏感性又直接决定了偏移速度分析的可行性,也影响到偏移速度迭代收敛的次数。利用双平方根保幅偏移算子,在波场延拓过程中抽取共成像点道集,保持了振幅的能量特征,有利于AVA/AVO分析。偏移距域和射线参数域共成像点道集对偏移速度较敏感,能够满足偏移速度分析的需要,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偏移速度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偏移距域共成像道集和炮域共成像道集在复杂地区存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假象,Born近似傅里叶偏移方法基于小扰动假设引入参考慢度可以适应横向变速.利用频率波数域与空间频率域混合域偏移算子和波场的窗口傅里叶框架展开与重构,提出了局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方法,改善了局部成像质量,有效地消除了假象,为偏移速度分析和振幅随入射角的关系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水平层状为假设的常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校正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倾斜地层反射点弥散问题,而高精度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方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研究优于常规方法的椭圆展开共反射点叠加速度分析方法,用它获得的速度场作为高精度共散射点道集速度分析方法的初始输入。同时,研究等价偏移距单平方根旅行时方程的推导,以及共散射点道集的提取过程及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方法与叠前时间偏移。通过两种方法的组合,从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算可以看出速度谱精度得到提高,获取得到高精度速度场,并且获取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关键参数处理的分析,得出适合东濮凹陷地震资料特点的经验参数,减少了以后处理过程中的试验工作量和参数试验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复杂断块地区成像精度,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频率波数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前深度偏移是理想的改善复杂地区和强横向速度变化的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推导了三维叠前深度波场延拓算子公式,指出其实质含义,并通过模型测试进行了验证,介绍了一种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偏移算子的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对于剧烈横向变速介质不能精确成像的状况,提出了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任意速度变化地质模型的偏移成像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地层的成像精度和波场延拓算子的稳定性,对散射波场的计算公式作了改进。将该方法运用于盐丘模型的正演和偏移试验,与常规Rytov近似偏移方法相比较可明显看出,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的处理效果得到了改善,其处理横向速度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对井间地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波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处理井间地震资料的新方法,由理论推导得到了井间反射波的旅行时方程。利用井间地震特有的共偏移距道集,找出了适宜于分析井间地震偏移速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井间地震反射波偏移成像的超级叠加技术。通过对有限差分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清晰的反射波剖面,验证了反射波超级叠加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VSP偏移成像技术在VSP资料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常要求对VSP数据进行三维叠前偏移处理。传统的单程波方程延拓计算时只能保证相位信息的正确性,没有对振幅做任何处理,仍存在保幅性较差的问题,不利于将其结果运用到岩性分析中去。本文以保幅型单程波偏移算子为基础,研究了三维VSP单程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成像方法。并在实际资料中,采用了保幅型三维地震道插值方法,对非规则网格炮点采集的三维VSP数据进行插值,保证了波动方程保幅偏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广泛地应用于地下复杂地质体成像。当前工作量较大的三维成像问题一般采用基于射线追踪的克希霍夫积分方法,但该方法在处理复杂构造不足。虽然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全方程逆时偏移对存在剧烈横向速度变化的非均匀介质也具有非常好的成像精度,但是,把该方法应用于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花费较多的机时和巨大的计算机内存容量;这些要求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为了寻求一种既方便快捷又准确可靠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于是扩展的局部Born近似的广义屏算子在速度场中等程度横向变化情况下,能较准确地描述地震波场的传播过程,对较复杂的地质构造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且该算子具有稳定、高效的优点。不过扩展的局部Born近似的广义屏算子是条件稳定的。但从稳定性和计算效率角度看,该偏移算子可用于目前复杂地质体叠前深度偏移初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将改进遗传规划法应用到劳动力迁移预测中,采用模拟退火动态设置遗传算子概率,提高了收敛速度和效率. 通过训练样本对程序进行训练,建立了多维劳动力迁移预测模型,且由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搜索到的函数具有良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可有效避免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造成的人为误差. 与时间序列和传统遗传规划预测比较,改进遗传规划法预测精度为时间序列预测精度的2.3倍,运行时间为传统遗传规划法1/6,利用改进遗传规划法进行农村劳动力迁移预测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