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易安体”既是李清照艺术精神与美学风貌的独特反映,更是其独创性的最佳体现。“易安体”的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时代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有机统一;艺术实践与理论倡说的完美结合;“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铸语”特点。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作家.《稼轩长短句》凡六百二十首,无论是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高,皆雄居两宋之首.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郭沫若语),“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内容上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在艺术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贡献,成就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下面试以《沁园春·叠嶂西驰》一词为例,来探讨一下“稼轩体”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宋词由俗而雅,是宋词发展的重要特点.李清照崇尚雅致,其词词情风雅、词境清雅、语言雅致、韵律和雅,她的词风雅之致,浑然天成,形成了脍炙人口的“易安体”,她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宋词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学书枝言》继承了前人书法理论技法理论,围绕着“用笔与结字”的技法核心问题,按“执、运、体、势”的顺序,展开了对书法技法问题的全面探讨,并涉及“技”中之“道”和艺术创作问题。毕竟艺术的最高境界(道)必然是建基于纯熟的技法之上的,即所谓“道由技进”。因此,作者才解说得如此的详备而认真。  相似文献   

5.
自李清照批评淮海词“少故实”以来,前人少有异议,今人则在同意易安意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此作为淮海词的语言特色而加以褒扬。词学研究上的这种不多见的现象,很自然地引发我们思考如下三个脚题:第一,“故实一的概念内涵究竟怎样?第二,作诗填词该不该讲究“故实”?第三,淮海词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少故实”?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宋代“易安体”的开山元祖。其词在创作特色上不同于一般的“婉约词”。李词的题材突破了婉约词的传统,富有激昂、峭拔、豪迈的气概;且语言真挚、朴实、清丽,又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而成就卓著,在宋代词坛上具有杰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说“隔并”     
乾隆年间出土的后汉安帝元初四年的《祀三公山碑》里有“隔并”一词: ①吏民祷祀,兴云肤寸,偏雨四维。遭离羌寇,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三公山碑》对此词有考释。他根据《后汉书·陈忠传》李贤注并征引其他例句,指出《三公山碑》的“鬲并”即“隔并”,“水旱不节皆谓之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作因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被称为“易安体”。对于“易安体”的特征,历来意会者众,详析者寡。细加分析,“易安体”的个性化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明白晓畅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律;柔中寓刚的风格;尽而不尽的韵味。  相似文献   

9.
《孟子·许行》一篇中,有“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一句。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课本注:“或,句中语气词。”对“或”字的词义不作任何解释,因此,把“莫之或欺”解为:“等于说没有人骗他。”《古代汉语》对“或”字的解释可能根据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和近人杨树达的《词诠》。《释词》:“或,语助也。《诗·天保》曰:‘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言无尔承也。或,语助耳。笺言:‘或之言有也。’  相似文献   

10.
王慧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71-74,90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亦‘自是一家’”的观点,为了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的这一词学观。  相似文献   

11.
前人将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士祯曾指出:"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正宗,豪放唯幼安为首。"(《花草蒙拾》)。他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虽有失偏颇,但很有一定的道理。李清照确实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她的词以靖康之变前后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期作品风格迥然不同。由于个人生活和国事的变迁,她的词较同时期的其他婉约词人在内容上更为丰富,感情也更为深挚。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在女才子丛出的有宋一代,易安应是灼灼夺目,独领风骚的最艳丽的一枝。王灼《碧鸡漫志》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王士被《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口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此二者皆推崇清照在词坛上的突出表现与成就。而清照也是以词名为后人所知。殊不知,其文,其诗也同样传名。朱或《萍洲可谈》中说:“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籍,无愧于古之作者。”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李氏……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料想也曾使…  相似文献   

13.
《诗经·邶风·泉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对于其中的“肥泉”一词,历代注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尔雅·释水》中“归异出同流肥”一句也被用作《诗经》注家解释“肥泉”的依据。但是由于解读“归异出同流肥”句时,有将“归”字并入此句“归异出同流肥”,和将“归”字归为上句的“汧出不流归,异出同流肥”的两种句读,致使“肥泉”的含义更加含混不清。通过梳理分析关于《尔雅·释水》篇“归异出同流肥”以及《诗经》“肥泉”的不同观点,可以明确《尔雅》中“肥”应作“归异,出同,流肥”解读,而《诗经》中的“肥泉”应指的是卫地的水名,其“肥”字也应做“归异,出同,流肥”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烩炙人口的佳句。词人用“黄花”来比喻思妇憔悴的面容和神情,显得清新脱俗,十分传神。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中,用得最多的颜色词不是“黄”,也不是“绿”,而是“红”。在《李清照词赏析》(李汉超主编)收集的52首词中,直接用了“红”字的就有十一首,还不包括未用“红”字却包含此意的。可见词人格外偏爱红色。那么,“红”究竟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习惯上,人们都喜欢用“红”来象征喜庆,象征顺利,无论是新婚大喜还是新春佳节,人们都以披红  相似文献   

15.
沈佺期《遥同杜五过庾岭》,异文多达16处。经与《唐诗别裁集》、《全唐诗》比勘校释,诗题应合为《遥同杜五员外审言过庾岭》。颔联似以“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瘅疫不堪闻”为佳;颈联出句中“鸢”字不若“人”字;尾联“江山”一词胜于“春风”一词。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牵)”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7.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中心论点。比之于诗论、文论来说,李清照的词论也可以说“别是一家”。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词论》中所使用的某些概念,如铺叙、典重、故实、情致、富贵态等,不能把它们混同于一般诗论、文论中的同名概念。这一点,未能引起学界的充分注意,因此在研究李清照《词论》的时候,产生了某些歧异。有人还提出:李清照的创作实践是否与她的理论相一致?这个问题虽然源于宋代,但是近年来提得更为突出。因此,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简论清真词的“隐括”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词的化用唐诗,不是简单的采用唐诗之句置入词中,而是以多种方式“隐括”唐诗,词人化前人妙句、妙境为已有,真可谓达到“浑然天成”的境地。由此,也使清真词不由自主地带有诗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1 汉语语法学的研究,从《马氏文通》算起已经八十年了。汉语的词类问题,作为语法学的基础部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长期以来,“依句辨品”占踞着统治地位。“依句辨品”等于“离句无品”,等于“词无定类”。一九五四年,高名凯先生根据这个必然的逻辑,进一步直截了当地提出“汉语无词类”  相似文献   

20.
秦少游词素有词家“当行”、“本色”之称。李清照《词论》认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大概就是指他们词中的“柔情曼声,摹写殆至”而言。张炎《词源》对秦词的意境、风格、语言都作了全面肯定。张耒有诗赞秦词:“秦子我所爱,词若秋风清,萧萧吹毛发,肃肃爽我情。”可见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其蒙太奇手法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