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中骨髓会逐渐由红骨髓转变成为黄骨髓,即骨髓脂肪化,其本质是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微环境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抑制造血重建时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植入.深入研究骨髓脂肪化机制对促进某些疾病过程中造血恢复、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具有一定意义.脂肪细胞的形成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向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其终末分化两个阶段.本文主要阐述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外基质通过WNT和RHO-family GTPase信号级联通路调节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成脂刺激因素通过PPARγ的表观遗传学途径诱导前体脂肪细胞的终末分化,以及PPARγ和C/EBP的相互作用维持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临床上常采用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输注移植,以治疗各种疾病。另外,由于造血干细胞的特殊性能,它们可作为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免疫缺陷及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增殖分化性能及体外扩增等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现已知造血于细胞是由一群不均一的细胞群体所组成,不同年龄等级的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抗原、免疫表型表达各不相同,生物学特征也有一定的差…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21(1):36-36
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个小鼠蛋白质,它是形成所有的血细胞(包括免疫系统细胞)的干细胞存活所必需的。这些“造血干细胞”的丰富程度不仅仅由干细胞增生所决定,也取决于发育的细胞是否经历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凋亡)。研究人员表示,蛋白质MCL-1是造血干细胞凋亡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细胞培养从正常LACA雄性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1株造血基质细胞(HSC),该细胞胞体较大,呈多角形,不吞噬酵母多糖,HSC粘壁层有其培养上清液均具有明显刺激CFU-GM体外增殖分化的功能,将HSC输注到经射线照射的雌性小鼠体内,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HSC具有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及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是造血干细胞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通过对来自造血干细胞(CD34^+)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和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数据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造血干细胞除表达大量下游分化细胞的分子标志外,还表达一些非造血组织的特异基因。在分子调控方面,反义RNA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胚胎时期的发生、发育过程已得到进一步阐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已成功的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和相关系统疾病.作者对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细胞表面标志和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获得不同的成熟血细胞类型以满足不同的生理需求.通过整合两个已有的基因调控网络并进行修正,构建了综合调控网络以及对应的逻辑模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不同基因在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该网络的稳态结果包含了两个小网络中涉及的大部分细胞类型,与实际的ChIP-seq数据结果一致.对综合调控网络进行瞬态扰动与持续扰动,分析了6种主要细胞类型之间正常分化所需要的最简扰动策略.获得的整合调控网络与逻辑模型可以为理解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特异性选择提供一些定性的参考依据,同时分析得到的扰动策略可以为实际的细胞培养实验提供一些方案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及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是造血干细胞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通过对来自造血干细胞(CD34+)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和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Expression)数据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造血干细胞除表达大量下游分化细胞的分子标志外,还表达一些非造血组织的特异基因.在分子调控方面,反义RNA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基质细胞(BMSCs)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HSC)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研究发现其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机制。方法:本文就Nscs的来源、分布、诱导分化的调控机制和因素以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结果:神经干细胞可从鼠、人的胚胎和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成功分离并培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经体外诱导或植入体内后均能分化为成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为神经发育研究及中枢神经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胞浓度对造血干细胞冻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速率降温仪对13份由病人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及7份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冷冻,观察推荐浓度的细胞(×107/ml)和高浓度的细胞(×108/ml)冷冻复温后有核细胞回收率、台盼蓝拒染率,CFU-GM存活率。结果:推荐浓度的细胞与高浓度的细胞在冷冻复温后有核细胞回收率、台盼蓝拒染率和CFU-GM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可适当提高冷冻时的细胞浓度,减少回输悬液量,以减轻临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杨健,陈晓丹,朱兰妃(海南医学院附院儿科,海口570102)关键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31.2随着实验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骨髓移植(BMT)已成为近20年以来新兴的临床应用科学,并已经使白血病,淋巴瘤,神...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大鼠骨髓来源的c-met+β2m-细胞在体内外是否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将雄性F344大鼠的c-met+β2m-细胞通过肝门静脉移植入由丙烯醇诱导损伤的F344雌鼠体内,观察移植细胞在受鼠肝内整合、增殖、分化、成熟以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通过模拟丙烯醇肝损伤大鼠体内微环境,将c-met+β2m-细胞与损伤肝细胞共培养,观察了c-met+β2m-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了肝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和肝细胞特异性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c-met+β2m-细胞在体内外均可以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肝细胞,提示微环境在成体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骨髓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肝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7-17
脂肪细胞与造血研究最新进展造血干细胞微环境中包含大量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及少量脂肪细胞。通常脂肪细胞在骨髓造血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含量是很低的,临床上如果检测发现骨髓中含有大量脂肪细胞,就表明骨髓发育不良,不利于生成造血细胞。比如恶性贫血  相似文献   

15.
胚肝基质细胞是研究胚肝造血调控的重要工具,本实验对小鼠胚肝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细胞类型组成及其组成比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观察.实验显示小鼠原代培养初期基质细胞是由平滑肌样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成纤维样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构成的,经过多次传代后,巨噬细胞等类型的细胞逐渐丢失,平滑肌样上皮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成为主体,表明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肝基质细胞在4代以内都能较真实的反映体内造血微环境的构成,适用于胚肝造血研究.此为进一步研究胚肝基质细胞在胚胎期造血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谢莲萍 《科技信息》2009,(31):I0040-I004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来源于囊胚内细胞团的一种多能细胞,具有分化的多向性和长期增殖能力,已经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它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也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在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由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内细胞团(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GC)分离得到的。人们利用ES细胞所具有的全能性、体外分化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等特点,展示了ES细胞在建立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体外分化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器官和组织的修复和移植治疗、克隆动物的生产、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哺乳动物错综复杂的基因调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脑-垂体-性腺轴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c hormone ,GtH)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对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以及生殖细胞的发生、发育、成熟及排放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新近的研究还表明,GtH可能对鱼类性别分化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鱼类具有两种GtH和两种GtH细胞以及GtH的功能及其分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胎肝Sca-1+细胞移植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胚胎肝Sca-1+细胞能否重建造血。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孕14 5dC57BL/6J小鼠的雄性胚胎肝的Sac-1+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细胞数为2 0×103/只)移植到致死剂量(10 0Gy)放射线照射的8~10周C57BL/6J雌性小鼠;sry基因PCR方法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供体来源的血细胞。结果:移植胚胎肝Sca-1+细胞的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各种血细胞数在5d后开始下降,在10d后开始上升,20d恢复至正常,均存活6个月以上;而未移植Sca-1+造血干细胞的对照组小鼠20d内全部死亡。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显示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细胞sry基因检测阳性,未移植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细胞sry基因检测均为阴性;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小鼠外周血细胞sry基因的PCR扩增物量增加,说明雄性胚胎供体来源的细胞在增加,反映造血重建情况。结论:胚胎肝Sca-1+细胞能重建致死剂量放射线照射的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马钱子苷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本实验从成年小鼠大脑中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马钱子苷进行干预,观察马钱子苷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年小鼠神经干细胞在含有中、高浓度马钱子苷的增殖培养基中培养5 d和7 d后,神经球数量和直径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的马钱子苷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有丝分裂,低剂量马钱子苷处理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发生分化(P<0.01),并增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比例(P<0.01);中、高剂量马钱子苷抑制神经干细胞分化(P<0.05),高剂量的马钱子苷使得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马钱子苷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存活,并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来提高其增殖能力;低浓度的马钱子苷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少突胶质细胞再生。研究结果为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