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与“人”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人地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人地物质关系与人地精神关系。“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事物,在人地关系方面以人地精神关系为主体,这明显不同于以人地物质关系为主的一般地理事物。对“世界遗产”人地关系的这一认识既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也对“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自然一文化遗产”项目,人地精神关系的重要地位在泰山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非专业的普通大众,往往都有一种成为爱因斯坦的冲动。科学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好奇心始终是一个不变的参数1931年1月,当爱因斯坦参加卓别林在美国洛杉矶的电影首映式时,一大群人向两人发出了狂热的欢呼。"他们向我欢呼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的作品,"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他们向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其研究核心既不是人地关系,因为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不只是地理学,也不是地域系统,因为研究地域系统的学科也不只是地理学,而是着眼于地域系统角度的人地关系或着眼于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是以对地理学研究课题的中心的稳定性问历史根据,以对地理学基本概念的复合为逻辑根据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应该从空间秩序,时间序列和动因机制等方面来认识研究,同时,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状态和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论述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系列现代思想观念的概括,对促进当前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而地理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对公民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现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育研究的中心课题,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然引起地理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明确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此看法仍有分歧。原因是在于对马克思上述这句话中所说的“生产方式”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观念的一次重大更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人地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地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研究对象、目标等,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人地关系论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关系论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人地关系论的新认识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地关系论在旅游产业中发展的必然,是和谐论和可持续发展人地观的一种实践形式,它的发展必将为人地关系论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生存和进行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 人地关系扩大来讲是“天人”关系,这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一对哲学范畴,自西周初年的周公姬旦(公元前十一世纪),直至近代的章太炎.几乎每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对它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眼中,这对关系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是在变动中被逐渐认识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自然和人的关系,现时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人口、资源、粮食、环境、能源等,实际上是涉及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天人”关系现时代的矛盾表现,实质在于人地如何相处、如何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人地关系的研究,对人类的现时和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的组成因素出发,首先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区域人地关系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实施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战略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以贵州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分析人地关系的演变特征,并用灰色系统灰色GM(l,1)模型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1983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66~0.82之间,属于"中等"发展状态阶段;1984-1985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89~0.91之间,属于"差等"发展状态阶段;1986-2012年期间,贵州可持续发展指数在1.03~3.95之间,可持续发展状态属于"一般不可持续"状态阶段,且处于初期与中期阶段.预测表明,贵州可持续发展状态在2013-2020年期间为"一般不可持续"状态;从2021年开始,可持续发展状态为"严重不可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人地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没有波折、一帆风顺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有的人认为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有的人认为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幸福的生活……可谓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是——忙碌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前不久,一位在技术部门工作的好友,一脸迷惘地对我说:"每天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空间占用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根据Wackernagel等人的文献和我们对河南省生态空间占用的实际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主要探讨了生态空间占用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相关理论(承载力理论、投入产出潜力理论)以及支持生态空间占用法的金字塔模型等其他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存在于地域系统之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类型作进一步扩展的尝试,以期对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类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理学科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基本点是针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寻找一条合理的解决途径.在地理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人地关系,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理念.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在高校学生的地理教学中,是地理教师所要关注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它贯穿于人文地理学的全部领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丰富和完善了人文地理学理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是目前人地关系理论的制高点.它既是对人文地理学教学现状的挑战,也是人文地理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机遇.当前,应尽快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化,及时纳入人地关系理论体系中来,并通过修改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论著将其思想与方法准确传达给师生.  相似文献   

18.
章从历史思想的审视中,总结了各个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中提出未来人地关系应是协调共生的关系,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题的多角度解读,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思维发散活动,在阅读文章时,人们一定会有所思考,进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有所引申、创造。这就造成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局面,当我们面对同一篇文章时,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对文章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的不同,对"正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子学时代处于我国古代思想之大繁荣时期,不同学派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研究正义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我国当前正义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