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合成一种新的钕和丁二酸的配位聚合物,通过红外、紫外、荧光、热重、电化学和X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检测结果表明:中心离子钕(III)以九配位形成变形十四面体,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其中a=0.784 5(3)nm,b=0.811 4(3)nm,c=1.422 7(5)nm,α=96.933(5)°,β=97.023(5)°,γ=103.513(5)°,Z=2,V=0.863 4(5)nm3.荧光光谱显示,配位聚合物在367 nm处有一个较强的发射峰(λex=326 nm),归因于配体的π*→n跃迁;热重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分3步失重,最后剩余Nd2O3.电化学结果表明,在-0.4~0.3 V电势范围内,配位聚合物在0.024 V和-0.07 V处有一对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通过峰电位和半峰电位的计算公式|Ep-Ep/2|=47.7/αn(α=0.5),可以计算出转移电子数为2,由此可见,Nd(III)和Nd(V)之间的转换导致该配位聚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第一个混合价一维链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合成和表征了混合价一维链配位聚合物[Co2ⅡCoⅢ(nta)2(azpy)4(H2O)6]·[CoⅡCoⅢ(nta)2(azpy)2(H2O)2]·4H2O(nta为氮三乙酸,azpy为4,4′-偶氮联吡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由带"侧臂"的一维链阴离子[CoⅡCoⅢ(nta)2(azpy)2(H2O)2]-和三核阳离子[Co2ⅡCoⅢ(nta)2(azpy)4(H2O)6]+组成.通过4,4′-偶氮联吡啶的吡啶环的π-π堆积作用,一维链的堆积形成了二维两菱形孔.  相似文献   

3.
以二齿配体对氨基苯磺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铜配位聚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晶胞为P2(1)/c,晶胞参数:a=7.437(3)A°,b=17.408(6)°A,c=7.644(3)°A,β=116.638(5)°,V=884.6(5)A°3,Z=2,Mr=479.96,Dc=1.802 g/cm3,T=298(2)K,F(000)=494,μ(MoKa)=1.528mm-1,R=0.0278,wR=0.0713,S=1.113,(Δ/σ)max=0,层状配位聚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S,S)-酒石酸根桥联的二维网状铜(Ⅱ)配位聚合物(S,S)-{[Cu2(C4H4O6)2(H2O)2].4H2O}n.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7 0(2)nm,b=0.875 5(2)nm,c=1.212 7(3)nm,β=104.54(2)°,V=0.860 2(3)nm3,μ=2.569 mm-1,Z=2,Dc=2.051 mg/m3,F(000)=540,Gof=1.065,最终偏离因子R1=0.023 2,wR2=0.059 4.在(S,S)-{[Cu2(C4H4O6)2(H2O)2].4H2O}n配位聚合物中,每个配位中心Cu(Ⅱ)离子的配位数均为六,这六个配位原子构成一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位聚合物分子是通过一个(S,S)-酒石酸根中两端羧基的桥联双齿配位作用而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状结构.在晶体的堆积中,氢键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Cu(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壳聚糖与Cu(Ⅱ)的配位聚合物,并用IR、ESR、UV-Vis、DTA-TG和XPS分析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3-吡啶基烟酸酰胺(3-pna)和1,4-环己烷二羧酸(H2L)为混合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方法获得了一个新的二维配位聚合物:[Co(3-pna)(L)],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2.159 4(8),b=15.994 8(10),c=18.482 3(12),Z=8,V=3 594.6(4)3,Mr=428.30,Dc=1.583 g/cm3,F(000)=1 768,μ=0.993 mm-1,S=1.003,R=0.0492,wR=0.229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CoⅡ与两个3-pna配体、三个来自不同L阴离子羧基配位.相邻的两个CoⅡ通过两个桥联配位的羧基连接成双金属结构单元,该双金属结构单元通过四个L阴离子和两对3-pna配体拓展成二维6连接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二维层状聚合物[Cu(4,4′-联吡啶)Cl]n,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于正交晶系,I41/acd空间群,a=1.422 0(2)nm,b=1.422 0(2)nm,c=3.865 0(8)nm,V=7.816(2)nm3,Z=16,Dc=1.735 Mg/m3,F(000)=4 096,μ=2.464 mm-1,R1=0.059 5,wR2=0.093 3.结构解析表明,在此化合物结构中,Cu(Ⅰ)离子与联吡啶以首位相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维锯齿形链[Cu(4,4-′bpy)]n,锯齿链又通过两个2μ-Cl桥相连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Cd(NO_3)_2·4H_2O,H3btpca和4,4′-Me2-2,2′-bipy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Cd(Hbtpca)(Me2-2,2′-bipy)]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邻近的两个Cd(Ⅱ)离子通过两个去质子化的Hbtpc2-配体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簇次级结构单元.这些双核{Cd2}簇通过配体Hbtpc2-进一步连接,形成一个一维的链状结构.另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室温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得到了6个新的混价羧酸钌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Ru2(μ Ac)4(NO3)(H2O)](1)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零维配合物,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7.405(5),b=7.659(5),c=13.943(10)  ,β=90.640(10)°,R1=0.0356,Rw2=0.0690.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子自旋顺磁共振谱和变温磁化率.  相似文献   

11.
使醋酸锰与α-萘乙酸(C10H7CH2COOH)、4,4′-联吡啶(4,4′-bipy)水热反应,合成了配位聚合物{[Mn(C10H7CH2COO)2(H2O)2(4,4′-bipy)]·4H2O]n.通过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测试表征了所得到配合物的结构.单晶X射线测试表明,该配合物是由4,4′-bipy桥联多个金属锰(II)离子形成的一维{[Mn(4,4′-bipy)]。长链α-萘乙酸根离子的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悬挂于长链的两侧,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剂热合成法/溶剂缓慢挥发法,以一类双官能团有机配体(5-四氮唑基-间苯二甲酸(H_3TZI),(5-(4-(1H-四唑基)苯基)间苯二甲酸(H_3TZPI))为连接器分别与Dy~(3+)/La~(3+)稀土金属离子配位,得到化合物[Dy(TZI)(H_2O)_4]·4H_2O(1),[La(HTZPI)(HC_2O_4)(H_2O)_3]·H_2C_2O_4(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1与化合物2分别为包含双核基本单元的一维双链和二维层状结构.结构分析发现该类双官能团有机配体与稀土金属中心的配位时四氮唑基团皆未参与配位.同时,对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二茂铁乙酸钠为配体,4,4’-bpy为辅助桥联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Pb(η^2-OOCCH2Fe)2(4,4'-bpy)]n(Fc=二茂铁),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以及二茂铁乙酸钠配体的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主要取决于配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水热条件下,以2,2'-联吡啶(2,2'-bipy)为结构导向剂,利用Ba(II)盐,硅钨酸与1-羟基-2-(3-吡啶基)亚乙基-1,1-二膦酸(H5L=(H4C5N)CH2C(OH)(PO3H2)2)反应,得到二维钡钨双金属膦酸配位聚合物{[Ba2(L-H)(H2O)2(WO3)]·H2O}n(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305(2)nm,b=0.7310(5)nm,c=2.033(1)nm,β=93.160(7)°,V=3.420(4)nm3,Z=8,R1=0.0293,ωR2=0.070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具有二维双金属无机层状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236nm发射波长下,出现2个来自于膦酸分子内(λem=380.5nm,437.5nm)π*-π跃迁的荧光发射峰:λem=317nm,445.5nm.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CdCl2和哌嗪(哌嗪=PPZ)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d(HPPZ)Cl3].H2O.该分子中Cl-双桥连Cd(Ⅱ)形成一维直线型链,而PPZ通过1个N原子与1个Cd(Ⅱ)配位,交替悬挂在链的两端.链与链之间通过N—H…O和O—H…Cl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0.775 3(5)nm,b=0.990 9(2)nm,c=1.337 7(4)nm,V=1.027 8(01)nm3,Z=4,最后一致性因子[I>2σ(I)],R1=0.027 7,wR2=0.071 2.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K2[Pd(CN)4]、K3[Fe(CN)6]与[Ni(L)](ClO4)2((L=2,12-二甲基-3,7,11,17-四氮杂双环[11.3.1]十七碳-1(17),13,15-三烯)通过挥发或者扩散的方法获得两种氰根桥联异金属配合物{[Ni(L)][Pd(CN)4]}n(1)和{{[Ni(L)]2Ni(H2O)4}[Fe(CN)6]2}n(2),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配合物1、2进行组成及结构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在配合物1中,平面型四齿氰根前躯体利用其互为反式位置的两个氰根基团,作为双齿配体与镍离子发生配位,从而形成具有[-NC-Pd-CN-Ni(L1)-]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维中性链结构。在配合物2中,六氰合铁离子作...  相似文献   

17.
使用吡嗪基吡唑类卟啉配体与CdCl2·5H2O在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两个卟啉基配位聚合物[Cd(TPPP)]·DMF(1)和[Mn(TPPP)]·DMF(2),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组成.单晶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1)属于三斜P-1空间群,化合物(2)为单斜P21/c空间群.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Cu(OX)2(bipy)]n(其中OX=乙二酸二价阴离子,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8.9262(8)。A,b=9.0927(8)。A,c=9.6598(8)。A,α=110.3100(10)°,β=97.5450(10),°γ=105.7630(10)°;Z=2;最终偏离因子R=0.0365,wR=0.104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一个铜(Ⅱ)原子,两个草酸根,一个2,2′-联吡啶,其中草酸根采取双二齿桥联配位方式,将紧邻单元相连沿a轴方向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配位聚合链,相邻的一维链又通过2,2′-联吡啶间π-π堆积作用,相互嵌入构建成新型的二维超分子层,层间籍2,2′-联吡啶间π-π堆积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Nd(NO3)3·6H2O和5-OH-H2BDC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钕(Ⅲ)的配合物[Nd(5-OH-BDC)(5-OH-HBDC)(H2O)2]n·2n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两个相邻的Nd(Ⅲ)离子通过两个[5-OH-BDC]2-配体桥联形成一个双核[Nd2(CO2)8]次级结构单元,这些次级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5-OH-BDC]2-配体连接形成了一个(3,6)连接的具有kgd拓扑结构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有机配体的敏化作用,配合物1在350nm的光激发下,表现出了强的Nd(Ⅲ)离子的近红外特征发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壳聚糖与CU(Ⅱ)的配位聚合物,并用IR、ESR、UV—VIS、DTA—TG和XPS分析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还研究了壳聚糖-CU(Ⅱ)配位聚合物与Na2SO3体系对MMA聚合的催化性能,证实MMA的聚合机理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