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实验测定了大庆、胜利、任丘、大港、孤岛、羊三木等六种原油174个宽、窄馏份的密度、中沸点、苯胺点、折射率等性质,在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一个以中沸点和密度为参数的预测石油馏份苯胺点的关联式,并用国内16种原油417组实验数据进行考核,其平均误差为4.37%。同时提出三个以密度、中沸点或特性因数为参数的计算石油馏份折射率的关联式,并用国内13种原油659组实验数据检验,其平均误差均<0.19%。各关联式形式简单,参数易得,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馏份临界温度的测定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测大庆、胜利、羊三木、任丘和孤岛五种原油的58个宽、窄馏份油临界温度(用经标定的自制密封管法测定)和馏程、标准密度、运动粘度、折射率、苯胺点等性质的基础上,将临界温度与各种物性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关联。经多次探索,提出三个计算国产石油直馏馏份油临界温度的关联式,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1.22%和1.57%。关联式所用参数为直馏馏份油的密度和平均沸点或密度和运动粘度,这些参数易于得到,形式也较简单,可供炼油和石油化工工艺计算使用。本文用实测数据考察了六种求定石油馏份临界温度的常用关联式和图表对国产石油直馏馏份油的适用性,发现其中以Roess关联式和Mobil-Oil-Tc图的准确性最好,相对偏差分别为1.40%和1.26%。Maxwell关联式则完全不适用于国产石油馏份。  相似文献   

3.
用动态汽-液平衡装置对大庆原油<130℃和130~230℃两种馏份油进行12个温度下的常压汽-液平衡实验。按假多元系处理,以10℃窄馏份作为假组份,共得实测常压汽-液平衡常数K106个。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组计算大庆石油馏份油常压汽-液平衡常数K的关联式,并用实验数据分别考察了SRK方程、PR方程、Kesler-Hadden石油馏份K图及Dalton-Raoult定律对预测大庆直馏油常压汽-液常数K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国产石油的12种物性进行了测定和研究。先后测定国产大庆,胜利,大港,辽河,任丘,羊三木,孤岛等7种原油和部分原油的7种二次加工油的汽-液平衡常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比容,表面张力,分子量,沸点,密度,运动粘度,折射率,苯胺点和蒸馏曲线换算等12种物性共3270组数据,提出准确性好,计算简便的12种物性的经验关联式34个(类)。同时考察10种物性37常用计算方法对国产油的适用性,并探索确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油馏分一次加工油和二次加工油分子量的考察,优选了分子量和沸点(T)、相对密度,特性因素(UOPK)的关联式。对大量纯化合物的T和碳原子数的回归,得到了T、碳数和UOPK的函数关联式。将石油馏分按碳数大小分成若干个虚拟组分,对每个碳数虚拟组分赋以分子量、UOPK、硫、氮含量、摩尔流率、碳原子数流率等数值,即可在加氢等工艺预测性动力学模型建立中,预测产品性质。  相似文献   

6.
苯胺点是表征石油馏分烃类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物性.采用127个石油馏分的苯胺点实验数据,评价7种基于油品物性的苯胺点关联式估算能力.结果表明:以中平均沸点(中沸点)和相对密度(d15.615.6)为间接变量的Walsh-Mortimer法和Albahri法关联式对苯胺点估算结果的偏差最大,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5.10%、7...  相似文献   

7.
一种脱除石油馏份中硫化物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uSO_4·xHCl加到石油馏份中,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接触,油中的各类硫化物与CuSO_4·xHCl形成不溶于油的络合物而除去。对各类硫化物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醚与CuSO_4·xHCl的络合效果最好。因此,该方法最适用于含硫醚的石油馏份的脱硫。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美国石油学会(API)的3张列线图中读取467组碳氢比数据、381组汽油/成品油蒸汽压数据及137组原油蒸汽压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3个新的油品和石油馏分物性关联式:(1) 石油馏分碳氢比与密度和平均沸点关联式;(2) 汽油/成品油蒸汽压与雷特蒸汽压关联式;(3) 原油蒸汽压与雷特蒸汽压关联式。相对于列线图数据,上述3个新关联式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3%,1.38%和0.96%。较之API手册中的已有关联式,新建关联式不仅形式简单,且与API列线图在应用范围和符合程度上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对属石蜡基原油的柴达木盆地原油生产的直馏馏份油,加入柴油降凝剂后其感受性能、降凝效果和馏份油低温流动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采用保冷滤点和降凝固点的办法,成功地生产了符合质量要求的-10号和-20号加剂柴油,此方案能使同类原油生产的直馏轻柴油收率提高4%~5%.  相似文献   

10.
确定并建立了石油馏分静态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并用吊片法表面张力仪及三种纯烃考核了仪器的准确性,建立了回测法以考核试样蒸发损失的影响。实侧了大庆、胜利和辽河三种原油直馏馏分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及相关特性。提出两类实用范围不同的预测国产石油馏分表面张力关联式,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1.26%和1.77%~2.77%,可满足一般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供了孤岛、克拉马依原油8种馏分油的混合油,加压下的115个窄馏分的平衡常数值(K值),以及相应的K值数学关联式。孤岛油和克拉马依油K值关联式对K值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7.04%和3.4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行石油馏份高温高压汽-液平衡的计算,我们曾考察了常用的两类汽-液平衡模型;一类是混合模型中的Chao-Seader模型和Grayson-Streed关联;第二类是同时适用于汽-液相的状态方程中的BWRS方程,其结果见石油馏份汽-液平衡的考察(一)和(二)。 本文主要考察属于第二类的SRK状态方程对石油馏份高温高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  相似文献   

13.
石油磺酸盐与聚丙烯酰胺的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民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剂NPC-7、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等对石油酸盐KPS-OJ2W与部分水 聚丙烯酰胺配伍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KPS-OJ2W和HPAM的配伍性,但与环烷基油的加入量有关。环烷基油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而助剂,NPC-7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初步研究了将样条函数引用于逼近石油馏份,即所谓由“连续”组份构成的“复杂”物系。提出了基于样条函数技术对石油馏份所作的若干种典型汽液平衡计算步骤,并给出了令人满意的数值计算结果。本文的研究展现了开发一套新的处理石油馏份的计算方法的可能性,它们将特别有利于现代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临界压力与偏心因数是两个重要的物性参数。它们不仅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物质某些方面的属性,而且还经常被用来关联和计算其它有关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 石油馏份是复杂混合物,它们的性质具有宏观的、综合的或平均的特征。由于其组成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们的各种性质不可能有标准数据供查考,各种性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比较困难,研究得也不够多,且大多表示为图表的形式。这对于计算机计算十分不便。就临界  相似文献   

16.
用相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剂NPC-7、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等对石油磺酸盐KPS-OJ2W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配伍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KPS-OJ2W和HPAM的配伍性,但与环烷基油的加入量有关。环烷基油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而助剂NPC-7使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过氧化化物酶催化木素与酚共酚共聚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重均分子量可以用活性剂浓度,酶浓度,单体浓度,油相中醇烃比来调控,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关联了实验数据,得到了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关联式,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出现双峰,这可能是存在两种竞争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炼油厂中选择不同的石油馏份,考察其作为稀释剂用于铜萃取工艺的可能性.测定了所选稀释剂的一些基本性能,包括稀释剂的密度、粘度、闪点等.并用各种不同的自选石油馏份分别与国际上最常用的两种铜萃取剂即Zeneca公司的M5640和Henkel公司的Lix984配成萃铜有机相,测绘了不同体系的萃取等温线,考察了各体系的铜萃取饱和容量、平衡pH、铜铁选择性,并与国际上通用的铜萃取用稀释剂Escaid100配制的铜萃取体系的性能比较,证明自选的一部分石油馏份在性能上达到或接近Escaid100的性能,可考虑用作铜萃取稀释剂.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带动中国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3年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9112.63万吨。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6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5.3亿吨,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将分别超过50%和80%。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相似文献   

20.
在小型高压釜中试验了不同石油重油和催化剂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转化率随石油重油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提高,在试验条件下以红旗煤在羊三木减二线油中加氢的转化率为最高,达到60%,向石油重油添加四氢蔡或甲基萘油馏份对煤液化有利。不同的氧化铁型催化剂对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生成油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以山东赤泥为最好,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煤转化率增加7.4%,油与气产率增加22.4%,沥青烯产率下降15%,此外还考察了九种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