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振荡的影响。方法将86例AN/患者分为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各43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测量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心率振荡的两个参数:振荡初始(1D)和振荡斜率(TS)。结果两组治疗后TO明显降低,而偈则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倍他乐克组治疗后T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早期使用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率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QTd的动态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 ,QTd立即较前显著增大 (P <0 .0 1) ;再灌注后 5min ,QTd再次异常增大(P <0 .0 5 ) ,并随即开始减小 ,至 90min左右减小至最低水平 ;而无再灌注组QTd则无明显的再次增大、减小之波动 ;3例再灌注后 3~ 15min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AMI及再灌注前后QTd的动态变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AMI发生及成功再灌注的又一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浓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复灌1h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观察不同血糖水平(高血糖、低血糖)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复灌30min后Ⅱ导联心电图(ECG)QRS波、ST、心率及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低血糖组大鼠心梗面积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ECG ST段明显抬高,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钙拮抗剂维拉帕米能明显缩小大鼠心梗面积、抑制ECG ST段抬高,并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高血糖及低血糖均可加重MIR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探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选取武警甘肃省总队陇南支队卫生队收治的114例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5%相比于对照组的77.19%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经治疗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A比值进行分组,对比各组间血清H-FABP的差异;分析血清H-FABP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H-FABP随心功能Killip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随LVEF水平降低,血清H-FABP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LVEDd的增加,血清H-FABP逐渐升高(P0.05);E/A比值≤1组血清H-FABP水平高于E/A比值1组(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49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随Killip(Ⅰ-Ⅳ)分级增加逐渐升高;血清H-FABP与AMI早期LVEDd呈正相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血清H-FABP水平与AMI早期心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对于AMI早期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病人行心电监护 ,分析所见的心律失常。结果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9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2 6例 ,室上性心律失常 10例 ,房室传导阻滞 5例。结论 :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性别无关 ,前壁心肌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 ,下壁心肌梗死以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为多。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银杏叶片组、消心痛组.灌胃5d后均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察三组大鼠心电图ST段偏移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银杏叶片能明显缓解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电图ST段变化(P<0.05),并能使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银杏叶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NⅧcHD)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39例NMI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A、B、C、D4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的SDNN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组的SDNN、SDNNindex、rMSS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或B组较C或D组的SDNN、SDNNindex、rMSSI)、PNN50皆豆著降低(P〈0.05);A与B组之间,C与D组之间的SDNNindex、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观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SDNN是反映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敏感的指标。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较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对比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例,并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43例。对照组采取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其临床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指标,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实验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指标[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运动耐量指标[6min步行试验(6MW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VC)]。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2组治疗前BNP、LVEF、CK-MB、6MWD、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BNP、CK-M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LVEF、6MWD、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对≥60岁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与同期收治的≤59岁组AMI组患者的性别结构、基础病变、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及转归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60岁AMI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合并糖尿病率、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意识丧失、并发呼吸道感染、总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59岁组(P<0,01或P<0.05);而有明显诱因和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59岁组(P<0.01).急救护理应强调积极的有效内科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精密观察病情、视病情调整患者的活动量、注意加强排便护理、对患者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检测血清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在4h以内且疑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以及胸痛发作6h的血清和肽素、肌钙蛋白T(cTNI)水平,另选取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同一时间段的肌钙蛋白T(cTNI)水平,根据统计学分析,计算出和肽素联合eTNI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并随访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胸痛4h内就诊时联合检测和肽素、cTNI在诊断AMI上相比单独检测cTN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联合检测和肽素、cTNI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cTNI早期诊断AMI的效能[(1.00±0.45)ng/ml:(0.37±0.62) ng/ml,P<0.01],但胸痛发作6h联合检测和肽素、cTNI不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AUC为0.99(95%CI:0.88-1):AUC为0.97 (95% CI:0.87-0.99)],特异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和肽素水平对AMI患者12个月内发生MACE预测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肽素水平联合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胸痛4h内)有较好的灵敏度,有助于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对治疗有临床价值,并且和肽素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发生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将武汉市第八医院近3年中收治的AMI 55例列入本研究,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螺内酯25mg bid为治疗组,另27例只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治疗30d.第1~10 d,第11~20 d,第21~30 d分别统计3个时段内发生心力衰竭及其恶化死亡情况.结果:第1~10 d时间段内发生心衰及死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时间段内治疗组发生心衰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30d治疗期间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后早期应用螺内酯可降低心衰发生率及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庆浪县黄花滩镇卫生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心率改变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好,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甘肃省清水县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划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51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临床疗效94.12%较对照组的78.43%高(P0.05);治疗组HR、QTd检测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对症治疗,并于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2.96%(P0.05)。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各节段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CMQ软件获取各节段径向圆周应变及应变率曲线,然后转变为RT-3DE模式,得到17节段时间-体积曲线(VTC),并获得收缩功能以及非同步收缩参数.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3个水平所有节段径向应变值和圆周应变值均减低;2)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心梗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梗组LVEDV,LVESV显著增加,LVEF显著减小;4)病例组患者左室Tmsv17-SD,Tmsv17-Dif,Tmsv17-SD%,Tmsv17-Dif%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RT-3DE和2D-STI可以准确地量化左室收缩功能,评价AMI患者左室运动的同步性,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影响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将7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极化镁组33例,每日输注25%硫酸镁8ml,加入50mml极化液中静点,连用2周;对照组38例,每日输往极化液500ml。对其心电监护及常规12心导联心电图分析,结果发现:极化镁组与对照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极化镁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以上表明静脉输注极化镁有抗心律失常,预防心律失常作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理想、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应用的效果。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2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升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治疗的临床效果。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卫生院收治的9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情况。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可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良反应事件少,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