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昔日种田靠天气,而今种田靠科技”谈起近两年的光景,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三社农民景富高兴地说。这两年他家人均占有耕地还是0.5亩没有变。但变了的是一年内种植六茬蔬菜,比过去多了两茬,年收入由2500元增加到3000元以上,这一切都来自于科技春雨的浇灌。如今科技正为临洮县的工农业注入无穷的动力;近五年来共有122项科技成果转化且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0cm、5cm、10cm和15cm四个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试验处理,对“黑土滩”上建植的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人工草地混播群落中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成为减少种,早熟禾则为增加种,西伯利亚蓼成为侵入种;人工草地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和中华羊茅在群落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因此,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可保持“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稳定性和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城固县从2003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稻茬小麦免耕技术,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已基本掌握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生态特点的稻茬小麦免耕技术。此项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已显现出稻茬免耕技术的优点。今年全县稻茬小麦免耕技术推广已扩大到8个乡镇,面积达3.1万亩。据12月中旬我们在全县多点调查,稻茬免耕小麦普遍长势良好,但也有几个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应引起广大农户的重视和注意。  相似文献   

4.
《巴州科技》2007,(3):10-11
为了提高库尔勒市区的日光温室蔬菜产量,增加效益,促进菜农增收,近年来,我们在英下乡不断摸索,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日光温室“芹菜一油白菜一辣椒、油白菜、菜豆”栽培模式,较传统的一年两大茬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每亩日光温室可以收获芹菜8吨,油白菜414.5吨,辣椒5吨,菜豆1吨,亩产值达2.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由于技术跟不上,过去顺义区农民种蘑菇一年只能种一茬,孔繁建通过不断推广新技术,现在当地菌农一年能种两到三茬蘑菇,收入也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在冀东北两茬积温不足地区,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化和示范重演等方法,通过作物种植模式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率及系统生产率。经过3a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的种植模式。与当地习惯的带田套种和两茬复种比较,生育期间积温增加346.2~384.9℃,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0.31%和0.14%,产量分别提高31.0%和19.0%。产值分别增加27.80%和13.65%,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建设提供了栽培管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残雪是新时期文学阐释难度最大的先锋作家之一,是一个异类。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誓拓.和挖磐,茬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在她迷宫般的语言文字中传达出一种“困兽”意识。她创作的独特性在小说中的显著表现就是用梦魇般的情节和话语,勾画一幅奇异、丑怪的生存之图,以荒诞的方式来揭示人们心中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高寒阴湿区蚕豆丰产栽培技术连志兰,高占彪,杨莉梅(定西地区农技中心,743000)1播前准备选茬:选小麦、青棵茬为好,马铃薯茬次之,避免油菜等花田作前茬;忌连作,以间隔2-3年轮作周期为宜。整地:蚕豆播前整地最重要的有:第一,深耕。蚕豆根系发达、深扎...  相似文献   

9.
1994年-1996年在榆中县和平乡示范区进行温室蔬菜生产高效益栽培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秋延后番茄和冬春茬黄瓜高效益栽培模式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该模式使番茄平均产量达到5723kg/km^2,产值137354.6元/hm^2;冬春茬黄瓜平均产量达到130689kg/hm^2,产值245143.5元/hm^2,两茬实现产量187920kg/hm^2,产值达到382498.1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连续两年观测了冬茬黄瓜生育期间的温度、光照变化以及黄瓜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受低温弱光影响,冬茬黄瓜植株节间长,叶片分布稀疏,叶面积受人为落蔓作用呈波动式变化;结果期间叶面积指数为1~2.40。12月中旬至元月中旬黄瓜果实长成时间平均27.9天,日增长量仅4.81g,至4月上旬果实生长量为深冬的3倍。投影寻踪回归分析表明,日照时数、日总辐射量和有效积温对冬茬黄瓜产量影响最大,地温大于气温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赞比亚铜带地区水、土壤和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因为赞比亚铜带地区小户农民利用污水浇灌农田对健康带来的影响。方法对该地区的水、土壤和食物按月进行采样,共计采集水样71份,土壤样49份,农作物样65份。采用标准方法分析土壤和水样中的生物可利用重金属元素,通过消解法分析农作物中的重金属总量。结果及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地域的水、土壤和农作物已经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此研究结果将用于促进赞比亚铜带省的采矿区对食品质量以及与重金属污染的粮食作物消费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使用矿区废水作为农用灌溉用水,控制和减少污水对农作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蓖麻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蓖麻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连年上升,随之衍生的各种问题让人们越来越关注蓖麻这种绿色能源.本文从蓖麻概况、育种进展、毒蛋白研究、产业及种植前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国内外蓖麻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陇东黄土旱塬区作物轮作复种系统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几种主要轮作及复种作物在干旱和丰雨两型降水年型的农田水分时空分异规律及土壤水分亏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麦类作物生长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我国麦类作物关于阶段发育、形态发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田间土壤水分和养分效应、作物气象环境和灾害的模拟研究及其在大田生产中的应用概况.将作物模拟技术与麦类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同时,将麦类作物栽培优化原理和专家知识相结合,使麦类作物生产向动态、定量、目标与优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智能化、精确化与科学化管理, 是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作物全生育期内累积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了夏玉米、设施栽培番茄和西瓜的累积蒸发蒸腾量随生育时间变化的模拟模型,并通过Logistic曲线的不同阶段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番茄和西瓜的全生育期累积蒸发蒸腾量呈现出符合Logistic曲线的“慢—快—慢”的变化规律,采用Logistic曲线模拟大田和设施栽培作物累积蒸发蒸腾量是可行的;与FAO推荐的生育进程划分结果相比,根据Logistic曲线对大田作物玉米的生育进程划分结果相差不大,而设施栽培番茄和西瓜的生育进程划分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轮割制度对内蒙古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试验设计结合室内分析,探讨了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建群种的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不同轮割制度对割草场产量、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一年割2次的利用方式在短期内生物量收获较大,但这种状态较难持续;完全围封不利用也不利于草场恢复;一年割1次的适度刈割制度在当地较为合理,但是连年刈割会导致草场营养贫瘠,植物补偿现象减弱.越高频刈割对大针茅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越严重,产量明显减少,重要值下降,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种群则相反;随刈割频度的增高根茎禾草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上升,丛生禾草下降,二者明显互补.刈割对土壤和植物的N素质量分数影响最明显,连续刈割3年的土壤有效N质量分数较对照区降低18.62%,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效p,K质量分数也分别下降8.79%和1.93%.  相似文献   

18.
用3种基质淡水盆栽1a龄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1年,分别以人工海水(8 g/kg)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的淡水盆栽对桐花树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盆栽对桐花树的生理生态虽有显著影响,但仍能正常生长,这可能是因为桐花树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等生理特性,基质配比为m(塘泥)...  相似文献   

19.
攀西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特殊,冬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降水量较少,干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通过免耕或少耕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保护土壤,增加蓄水量,节省劳畜力,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争取农时,及时播栽,扩大复种,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该措施在攀西地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从挖掘作物生产潜力和生育期优化配水的角度,运用WOFOST模型模拟典型年松嫩平原的5个典型站点春玉米的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并应用FAO推荐的CROPWAT模型进行春玉米灌溉水量优化分析。研究表明:松嫩平原在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的潜在产量分别为5.94~10.18、7.20~10.57、7.43~11.59 t?hm?2;富裕和泰来在不同水平年的生产潜力分别为3~5、2~4 t?hm?2,长岭在平水年的生产潜力为3.85 t?hm?2。灌溉制度方面,春玉米在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作物需水量为480~560 mm,灌溉总需水量分别为216.7~300.2、215.2~272.9、102.9~234.9 mm;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是春玉米灌溉的关键期;作物需水量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灌溉需水量大小排序为生长中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初始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