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与传统气氛渗碳相比,高温真空渗碳在提高渗碳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分析了12Cr2Ni4A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扩散系数及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合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原理,对高温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钢在930,950,980℃渗碳温度下,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曲线和碳质量分数梯度曲线的实测值与预期值吻合较好.此外,随着渗碳温度的升高,碳的扩散系数和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增加,高温真空渗碳可显著提高渗碳速率,温度每提高10℃约使渗碳效率提高14%~17%.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钢的渗碳层断口形貌观察和断裂分析,研究了渗碳层组织对断裂的影响,提出了渗碳层的断裂机制,以期控制渗碳层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脉冲式真空渗碳的工艺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采用内热式冷壁真空炉研究了真空渗碳的各个工艺参数──渗碳时间、渗碳温度、渗碳期炉内压力、扩渗比(扩散期时间与渗碳期时间之比)等──对渗碳效果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真空渗碳的速度比普通气体渗碳快4倍,渗碳层的表面含碳量可以通过改变扩渗比得到调整。真空渗碳的质量明显地优于普通气体渗碳。 一般渗碳工艺(指气体渗碳等)的缺点是生产周期过长,渗碳质量不够理想(如经常有异常组织,表面碳浓度控制也不够准确等)。用冷壁内热式真空炉进行真空渗碳,允许采用较高的渗碳温度,使渗碳速度大大加快。在质量上,真空渗碳完全避免了各种异常组织,使渗碳零件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文在进行了一些试验的基础上对真空渗碳的特点、工艺过程、各工艺参数的影响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钢件渗碳前的表面状态对气体渗碳层深度和均匀性的影响,得出渗碳前经预氧化处理的钢件渗碳后渗碳层较深也较均匀,对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渗碳工艺、渗碳时间和渗层浓度,获得了一条较为理想的钎杆三段气体渗碳工艺曲线,采用该工艺曲线比常规工艺方法缩短1/4的时间,平均渗碳速度提高1.2-1.5倍,节省煤油1/3,提高了渗碳质量,增强了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研制渗碳工艺CAD软件,采用模块结构,菜单式操作,可对不同钢种材质进行不同渗碳工艺的参数设计和模拟各种钢材的渗碳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20CrMnTi渗碳渗碳层厚度与渗碳温度和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定值进行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1%。研究表明,在工艺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用该计算公式预测渗碳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气体渗碳工艺设计过程的分析,利用模拟效果较好的数学模型编制渗碳工艺设计程序。该程序可根据渗碳后工件渗层的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碳浓度或表面硬度等技术指标和最高温度、最高碳势等一些渗碳工艺的约束条件,通过工艺设计程序能自动优化设计出最佳的渗碳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影响针阀体真空渗碳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做了较详细的讨论,简要地说明了采用液体渗碳剂裂解气附加氮气增压真空渗碳(简称氮增压真空渗碳)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适用于针阀体一类零件的真空渗碳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不同形状钢件表面渗碳扩散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渗碳过程扩散方程,结合必要的边界条件及初值条件,对不同形体的钢制零件在不同渗碳工艺参数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碳的浓度分布曲线;比较各种工艺参数对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其中渗碳温度对碳浓度分布影响较大,不同外形钢件在相同渗碳工艺下碳浓度分布曲线有一定差别。由碳浓度分布曲线调整渗碳工艺参数,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渗碳工艺,为工艺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VSAT系统为背景,研究了应用VSAT通信实现初级(窄带)ISDN功能的网络构成、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实现ISDN业务通信的方法.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窄带ISDN计划,分析了这种初级ISDN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沉淀法白炭黑二次结构为体系,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原始粒径、结构补强以及二次结构与附加压力的关系,给出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干燥过程中白炭黑二次结构的破坏是导致其产品结构塌陷的原因,原始粒子间脖径处承受的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的反作用力是导致二次结构破坏的原因;要获得在橡胶中既具在良好补强性能,又能良好分散的产品,其原始粒子需要结构补强。不同原始粒径,存在不同的补强临界值;通过改变干燥方式及介质等手段可减小结构塌陷,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与设备互动减震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讨论了利用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荷载或设备作为子结构的主子结构互动减震体系的动力响应。文中将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荷载设备作为子结构,将建筑物作为主结构,讨论了由主子结构形成的互动减震体系地震结构,探讨了互动减震体系系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和递归算法;对初等函数的导函数符号求法,用PASCAL语言设计了一计算机算法。为了适应递归,对初等函数的结构作了规范处理,给出了三个互相递归调用的子过程。利用这三个过程,给出了示意性程序。  相似文献   

15.
以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和日香桂(O.fragrans ‘Rixia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桂花营养器官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桂花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表皮细胞长轴与根圆周垂直,有明显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中柱)为五原型。次生生长旺盛,次生韧皮部中有少量的韧皮纤维;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腺毛分布;外韧维管束;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较多的韧皮纤维,呈完整的一环,增加了茎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建的中小学教学楼中有许多属于单跨或单跨加悬挑外廊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安全储备低,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可能性很大。现行规范已经提出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合安徽和县地区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实际工程中可行的几种单跨结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以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和日香桂(O.fragrans ‘Rixia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桂花营养器官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桂花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表皮细胞长轴与根圆周垂直,有明显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中柱)为五原型。次生生长旺盛,次生韧皮部中有少量的韧皮纤维;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腺毛分布;外韧维管束;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较多的韧皮纤维,呈完整的一环,增加了茎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状态下南方红豆杉茎干向下萌生的气生不定根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气生不定根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发育特点:(1)根为二原型,侧根正对着木质部发生;(2)幼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维管柱内紧挨中柱鞘内侧具有2~4层大型薄壁细胞;(2)根中无髓和树脂道;(4)次生结构发生于根毛区,维管形成层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转化形成;(5)中柱鞘和栓内层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6)次生韧皮部有石细胞,次生木质部射线发达.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支护结构主要为单层衬砌。为满足支护结构承载、防渗、开裂等要求,双层衬砌结构设计日益成熟。为揭示双层衬砌力学特性,首先通过推导渗流-应力耦合方程组,揭示地下土体应力、渗流相互耦合方程;基于渗流-应力耦合原理,利用ABAQUS软件,考虑围岩压力、隧道埋深等工况,计算、比较单层衬砌、双层衬砌的承载力特性,得到以下结论:(1)初衬、二衬在支护作用下均承载,但是初衬应力为二衬3倍左右,为主要承载结构;(2)在渗透系数减小的情况下,初衬应力增加、二衬应力减小,二衬的作用主要为防渗和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及其培训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针对当前师资培训的不足,从师资培训团队、课程结构,视频教材,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分析,构建适宜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培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