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兰叶油(oil from leaves of Michelia alba DC.)的主要成分是α-蒎烯,l-侧柏烯,罗勒烯,1.8-按叶油素,l-芳樟醇,黄樟油素,香叶烯,1-β-榄香烯,α-芹子烯,α-橙花叔醇和四个尚未鉴别的化合物,其中一个是单萜烯,两个是含氧化合物(甲和乙),一个是倍半萜酮。白兰叶油中l-芳樟醇含量占64.3%,倍半萜烯总含量约为16%,α-橙花叔醇约4%,罗勒烯1,5—2%。  相似文献   

2.
东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紫苏中的挥发油,经GC/MS法分析鉴定出了4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66%。主要成分是:α-香叶烯、芳樟醇、龙脑、β-蒎烯、α-水芹烯、β-榄香烯酮、百里香酚及香荆芥酚等,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87.64%。  相似文献   

3.
野菊花油(Oil from Chrysantem um indicum L.)单萜部分的主要成分是α-蒎烯、檸檬烯、桉叶油素、樟脑、龙脑和一个可能是Kiku—Ketone A的酮;还有一个酮C_(10)H_(16)O尚未确定桔构。单萜部分含量最多的是樟脑。此外,从减庄蒸餾的残渣中,获得一种具有菊花固有香味的成分,沸点118—119.5°/0.5mm,n_~(20)1.4960,d_4~(29)0.9206。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挥发性成分,结合自动解卷积鉴定系统软件和NIST11质谱数据库,分别鉴定出71种和56种挥发物。其中,41种挥发物为两者共有,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99.25%和96.45%,表明2种玉兰挥发性成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特有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30种和15种。两种玉兰花挥发性成分均以萜类为主,分别为59种和43种,分别占93.28%和89.19%,属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质量分数大于2%且为两种玉兰所共有的9种挥发物分别为β-月桂烯(7.45%,19.04%)、β-蒎烯(18.07%,16.50%)、α-蒎烯(11.38%,16.01%)、桉叶油素(18.09%,14.58%)、邻伞花烃(5.08%,6.55%)、d-柠檬烯(5.14%,5.71%)、γ-松油烯(6.83%,3.19%)、香桧烯(14.06%,2.57%)、α-松油烯(5.10%,2.50%),含量差别较为明显。从挥发物总量来看,白玉兰花接近紫玉兰花的8倍,具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连翘种子油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连翘种子油成分进行分析,各成分的质谱图与标准谱对照,分离鉴定出63种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占70%以上.所鉴定成分的含量占全油的98.91%.主要成分为β-蒎烯(47.78%),其次是β-水芹烯(14.91%)和α-蒎烯(14.02%),另检测出0.76%的含碘化合物和0.55%的含硅化合物等.用DPPH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其对有机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均有显著清除作用,清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降真香(A.pendenculata L.Miq)树叶经水蒸汽蒸镏得降真香油,出油率0.18—0.4%,其成分以萜烯为主,约占原油的90%,其中蒎烯68%,其他单萜烯7%,倍半萜烯15%。已分离并鉴定的化合物有α-蒎烯,柠檬烯,罗勒烯,芳樟醇,α-檀香烯及β-丁吾烯,另外还分得一个羰基化合物,熔点60—61℃,结构尚待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详细地研究了樟脑红油(Red Camphor Oil)的化学成分,并估定了它们的含量,为樟脑红油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根据。樟脑红油的成分主要为黄樟油素(~22.2%);芳樟醇(~9.2%);α-松油醇(~7.8%);二戊烯(~4.2%);α-蒎烯(~2.8%);樟脑(1.9%);1,8-桉叶油素(~0.8%);倍半萜烃的含量约为14.8%,已鉴定其中含有α-檀香烯和蛇麻烯。另外尚有一种待进一步鉴定的倍半萜烯,它在薄层色谱中的位置处于α-檀香烯与蛇麻烯之间。  相似文献   

8.
<正>生姜是姜科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姜属在我国有14种,大都含有挥发油.生姜挥发油即姜油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香料,不仅广泛用于糖果、糕点、饮料等食品工业及化妆品、香皂香精工业,而且在医学上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作健胃剂、杀菌剂等.姜油的主要香味成分是姜酮和姜醇,此外还有少量的姜烯、芳姜黄烯、金合欢烯、苎烯、桉叶油素、β—水芹烯、龙脑、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壬醛、癸醛、乙酸龙脑脂、香叶醇以及有辣味的生姜素等.  相似文献   

9.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采自四川南部地区的香薷属植物木姜花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离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醇、芳樟醇、桉叶油素、5-甲基糠醛、α-石竹烯及麝香草酚.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09年就用过苯甲酸对一系列单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环氧化反应;以后等又用过乙酸进行了类似的反应。近年来利用单过邻苯二甲酸与单萜化合物发生环氧化反应,結果颇令人滿意。研究单萜环氧化物的一系列性貭,不仅具有理論上的意义,并且已用于香料合成工业中。α-蒎烯(Ⅰ)經环氧化反应后,得α-蒎烯环氧化物(Ⅱ),后者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龙脑烯醛(Campholenaldehyde,Ⅲ)及其他异构体。龙脑烯醛与丙酮或丁酮在硷性介貭中发生縮合,产物具有与紫罗兰酮相似的香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牡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11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6.53%。它们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α—水芹烯,对一伞花烃,1,8—按叶油素,β—水芹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乙酸龙脑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α—和β—愈创木烯,δ—及α—榄香烯,β—金合欢烯,环氧石竹烯,橙花叔醇,石竹烯醇—1,金合欢醇,β—按叶油醇,β—甜没药醇以及柏木脑。其中β—石竹烯含量达39.55%。  相似文献   

12.
巨尾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巨尾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巨尾桉叶挥发油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0.6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65%.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9.70%),其后依次是α-蒎烯(22.03%)、α-松油醇(11.76%)、龙脑(5.78%)和乙酸松油酯(4.60%)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7.14%,异戊酸(15.03%)、1,8-桉叶油素(10.75%)、α-松油醇(9.85%)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铁杆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G C/ M S/ D S 鉴定了铁杆蒿( Artemisia gmelinii) 精油化学成分主要为桉叶油素(4398 % ) 、龙脑(1682 % ) 、樟脑(1156 % ) ,这3 个化合物占总精油的质量分数为7236 % ,高于艾蒿( 桉叶油素3957 % ,樟脑552 % ,龙脑846 % ) 的含量。实验结果为主产区的铁杆蒿开发利用或者作“艾”代用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艾蒿和野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顾静文  刘立鼎 《江西科学》1998,16(4):273-276
应用GC/MS/DS鉴定了艾蒿和野艾蒿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艾蒿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39.57%)、樟脑(5.52%)、龙脑(8.46%)、胡椒脑(7.29%)、α-毕澄茄烯等。野艾蒿精油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20.96%)、金合欢烯(14.04%)、樟脑(7.35%)、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酮-1(10.61%)、香草醛(7.66%)。这两种蒿属植物精油都含有较多的桉叶油素、樟脑和龙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提取、分析地椒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检出挥发性成分56种,其中以酚醇类、萜类、烯类、酯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7.8%)、龙脑(9.12%)、樟脑萜(8.12%)、柠檬烯(7.81%)等。本实验首次对山东地区地椒挥发性成分进行HS-SPME结合GC-MS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容县沙田柚果皮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沙田柚果皮经水蒸汽蒸馏,GC—MS联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5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含量的98.54%.其主要成分为D-芋烯(62.48%)、大茴香脑(9.50%)、奴卡酮(5.60%)、β-芳樟醇(2.33%)及β- 石竹烯(2.26%)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香橼叶片和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橼叶片和果实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香橼叶片共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醇类和烯类,其中含量最高的5种物质依次是(-)-4-萜品醇(33.10%)、桉叶油醇(24.00%)、D-柠檬烯(7.31%)、(+)-3-蒈烯(6.66%)和α-松油醇(5.08%),占整个香橼叶片挥发性化合物的76.15%;香橼果实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烯类化合物,其中D-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53.00%;香橼叶片和果实共检测到3类14种相同组分,包括β-月桂烯、3-蒈烯、α-异松油烯、D-柠檬烯、3-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别罗勒烯、δ-榄香烯、石竹烯、反式-α-香柑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芳樟醇、4-萜烯醇、橙花醇和香叶醛。结论 香橼叶片和果实挥发性香气中含有多种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为该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1.5%。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荜澄茄油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南海海洋细菌嗜水性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5-213)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13-203)在培养基中添加单萜(D)-柠檬烯后提取产物的组成变化情况。经GC-MS分析发现该两细菌对(D)-柠檬烯有显著的生物催化转化作用,能对底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还原、水解、酯化、开环等反应,并产生丰富的系列结构不同的其它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以及三萜等。通过单萜微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必将获得新的活性萜类产品,也为丰富的天然单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月桂叶香气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同时蒸馏萃取 (SD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分析技术,研究月桂叶的挥发性成分,初步检出36种化合物,其中桉叶油醇、α-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丁香酚甲醚、匙叶桉油烯醇、柠檬烯、γ-松油烯等构成了月桂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感官鉴定及香气活性值的概念,确定了桉叶油醇、香桧烯、α-蒎烯、芳樟醇、蛇麻烯、丁香酚、异松油烯、萜烯醇、β-石竹烯、桃金娘烯醛对月桂叶的香气贡献最大,构成了其主要香气特性即浓郁的清香及芳香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