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假借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棘手的问题。长久以来,对于假借这个概念的理解,各家观点不尽一致。本文把假借字分为真假借字和准假借字,表述了假借的概念、分布及发展状况、产生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古文献里的文字假借现象,归纳得出假借字和本字古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分析假借字和古今字产生的两种情况,梳理假借字和古今字的关系,剔除了通假字之外的假借字,形成了“古音通假”内涵的再认识:“古音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里音同或音近的本有其字的词的假借.  相似文献   

3.
本有其字的假借,一般认为有仓促之间写了别字,但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东巴文本有其字的假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别音义、避重复、求新奇、不规范、仿古。这对研究其他文字本有其字假借字的产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据有关资料进一步考证了毛诗多假借现象,并总结了毛诗假借中借字和本字在字音和字形关系上的各种形式,以及合音假借等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借字”的现象,分为假借和通假。二都属于借字记音现象,并没有造出新字来。但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字现象,而通假则是本有其字的借字现象。通假字与异体字也有共同点:二都存在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一个词的现象。二的不同点是:通假字之间的本义不同,而异体字之间的本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氏文通》字类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戍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7.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简本《老子》甲、乙、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简本中大量使用假借字、异体字,真实反映了当时楚地的用字情况,为研究汉字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试对简本《老子》甲、乙、丙中所用假借字进行分类、考察,以期能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8.
声符假借是形声字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涉及到声符表义和假借的问题.判断声符假借要有一定的标准:声符读音是判断声符假借的主要线索,声符表义是讨论声符假借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声符的性质、判断标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纳西东巴文主要应用于宗教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载体分别称之为东巴经及应用性文献.由于这两类文献的使用目的和产生场合不同,从而使得字词对应关系相差较大,假借字数量和比例也相应不同.经书中的假借字大约占总字数的50%左右,应用性文献中的假借字比例在70%上下.  相似文献   

10.
声符假借是形声字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它涉及到声符表义和假借的问题。判断声符假借要有一定的标准:声符读音是判断声符假借的主要线索,声符表义是讨论声符假借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声符的性质、判断标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形声字与声符的意义关系大致有五种:第一种,形声字与声符在意义上完全重合;第二种,形声字表达了声符的引申义;第三种,是第二种情况中的声符被一个同音字所替换,从表面上看来,形声字与声符在意义上没有关系;第四种,形声字的意义里面蕴含着声符以其语音所表达的这个形声字的语源义,声符具有示源功能;第五种,形声字与声符在意义上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教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读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人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颜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心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辨说,迷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边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认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并联处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4.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西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局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座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言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钱钟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中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8.
清代出现了众多诗歌流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士人难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所以把很大精力用在著述上,希望通过诗文获得不朽。而在当世求名,才能更好地使其诗被众人认可,结集出版,或诗集被大量传抄,从而流传后世。各流派的形成和闻名,往往通过相聚酬唱、结社、文坛名公称赏帮助出诗集等几种方式。虽然诗派中诗人的成就,有时高下悬殊,但作为整体,它们为清诗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在其诗学专著《诗薮》中提出的诗学发展观,所谓“体以代变”,是指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受时代的制约与影响,“格以代降”,是指诗格“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种精辟的文学史观,虽然承认诗文以代而变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崇古卑今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王铎为明清之际诗坛大家, 其诗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与忧患意识; 展示了他作为由明季士大夫到清初贰臣的心路历程, 表现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 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写实性与深刻的批判精神。其诗风以沉雄壮阔、瑰伟险怪为主, 又不乏蕴藉淡远、清新自然之作, 融合明季诸家诗派之长, 在明清诗史上理应有其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