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工作实践,对结构复杂的气缸盖机械加工提出了进、排气门座圈锥面与导管孔的加工是其工艺技术关键,从定位方式、基准选择、气门座底孔与导管孔底孔的加工,气门座圈锥面加工方式和导管孔的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工作实践,对结构复杂的气缸盖机械加工提出了进、排气门座圈锥面与导管孔的加工是其工艺技术关键,从定位方式、基准选择、气门座底孔与导管孔底孔的加工,气门座圈锥面加工方式和导管孔的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内燃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工作实践,对结构复杂的气缸盖机械加工提出了进,排气门座圈锥面与导管孔的加工是其工艺技术关键,从定位方式、准选择、门座底孔与导管孔底孔的加工,气门座圈锥面加工方式和导管孔的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同轴度是影响内燃机气缸盖、气门与座圈工作性能的关键技术要求。本文提出以镗铰工艺取代传统的扩铰工艺来进行导管孔和座圈孔的精加工 ,改进了复合铰刀的结构 ,主轴采用内滚结构 ,从而提高了刀具的刚性及可靠性 ,并保证了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酆硕  高森 《科技信息》2011,(22):I0386-I0387
缸盖是内燃发动机的重要结构组件,用来封闭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如果缸盖上的进排气门座圈加工不合格,将会造成发动机燃烧室密闭不严,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气门返气的现象,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本文从原因分析入手,找到了影响座圈加工不合格的三个主要原因:1、粗铣左右面工序的工装定位销松动;2、粗、精加工导管座圈孔设备的主轴与工装垂直度差;3、枪铰工序设备精度差。然后针对每个原因进行了相应的设备调整,最终将缸盖枪铰工序下线合格率由97%提高到98.4%。  相似文献   

6.
针对压缩天然气(CNG)单燃料发动机在耐久性试验后气门座圈失效所造成的气门下沉量及气缸压缩压力降幅过大问题,设计了适用于CNG单燃料发动机的新气门座圈材料.将新材料气门座圈安装在发动机的第2、4缸,而第1、3缸气门座圈采用原材质不变,进行450 h耐久性试验,测量各缸的压缩压力和气门下沉量,并对发动机的气门座圈失效原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气门座圈可以满足CNG单燃料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发动机的气门座圈的失效机制为高温高压燃气环境中因高速、高温和反复冲击所引起的气门与座圈的磨损与腐蚀.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粉末冶金气门座圈实际加工中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需要研究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硬态切削时切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文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PCBN刀具硬态切削粉末冶金气门座圈切削力的经验公式,并研究了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BN刀具硬态切削粉末冶金气门座圈时,刀尖圆弧半径和负倒棱导致径向力相对较大;切削参数中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较大,切削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切削V581过程中,主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实际加工中应选用较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较高的切削速度,以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气门导管新型密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油机气门导管的漏油和磨损问题,提出了一种气门导管仅加工密封槽但不安装密封圈的新型密封结构,从理论上对该新型密封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部件和整机试验,证明此新型密封结构既能减少进入进,排气道的机油量,又能减轻轻气门杆和气门导管的磨损。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缸盖加工过程中,进排气孔的导管和座圈装配质量直接影响整机动力性能.考虑到技术和成本问题,目前国内发动机厂的导管座圈装配设备都没有压力位移监控功能,发动机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采用德国STAMO压力位移传感器和台湾研华模拟量采集卡PCI1710实现压力位移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监控软件采用VB编程语言开发.通过研华数字量采集卡PCI1713实现与PLC控制系统信号交互.软件运行在研华公司工控机IPC610上.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柴油机中广泛采用的双切向进气道布置形式,自行设计、制作了实验用气道芯盒,利用气道稳流实验台研究了气门座圈底孔偏心倒角结构对气道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偏心倒角对流量系数基本无影响;当标准化气门升程小于0.184,6时,偏心倒角可以大大提高涡流比,且带偏心倒角的各方案间涡流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当标准化气门升程超过0.184,6时,各方案的涡流比变化曲线几乎重合.选取2,mm、9,mm分别代表小、大气门升程,结合CFD技术对气道-气门-缸筒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2,mm升程时,与无偏心倒角方案缸内出现两个反向涡结构相比,偏心倒角可以避免气流间的撞击干涉,使气流在缸内形成同一方向的涡流;而9,mm升程时,有、无偏心倒角方案均在缸内形成了单一的涡结构,二者无显著差异,从而从机理上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解加工可以一次成型,为了保证表面质量,采取反向供液方案,从主轴孔引进的电解液通过分液套进入加工区,由中心孔流出。为了保护零件已加工过的内外圆柱面免受杂散腐蚀,采取内外护套,由于零件的内外柱面尺寸公差较大,将内、外护套设计成开口式,内护套的孔做成内圆锥面,外径按零件内柱面设计,夹紧时由锥面螺钉将内护套涨开,与零件内柱面贴紧,外护套用弹性夹头通过旋动琐紧螺母使其内孔与零件外柱面贴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力学、物理性能测试,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和X衍射分析研究了气门座圈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失效座圈合金的密度(7.26 g/cm3),洛氏硬度(40.0)和压溃强度(740 MPa)均稍低于正常产品的密度(7.38 g/cm3)、洛氏硬度(46.0)和压溃强度(760 MPa);样品上部平行于表面有细微的分层断面,断面上有大量疏松颗粒、二次裂纹和少量夹杂物;密实工艺不当,造成微观疏松,是座圈失效的直接原因;合金中断口处K和Ca的含量分别达到1.37%,1.61%,导致液态金属脆化,是座圈失效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三峡大坝在运行期和施工导流期要求的泄水能力分别达10万m3/s和7万m3/s,大坝设有永久泄水深孔23个、表孔22个、导流底孔22个.大坝采用深孔、表孔、导流底孔3层孔口相间布置方式,缩短了溢流前缘长度,解决了枢纽泄洪难题.深孔的主要作用是宣泄千年一遇以下洪水,同时还担负着三期导流及围堰发电期间渡汛泄水任务.深孔具有数量多、尺寸大、水头高、水位变幅大、运用时间长和操作频繁等特点,其进口堰顶上游坝面及侧面采用1/4椭圆曲线,堰面下游接1∶0.7的斜坡段后再接R=30 m的反弧段.通过布置方案的论证和试验研究,深孔选用短有压管接明渠泄槽跌坎布置方案,底孔选用长有压管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冷却方式对航空发动机中心锥冷却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发动机低压涡轮后部件的物理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中心锥表面温度分布,重点研究了在不同冷却方式下冷却流量比、锥面气膜入射角度等参数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腔体引气对中心锥前段与末端的冷却效果较好,对中段双排孔之前部分的冷却效果较差,在有限范围内增加冷却空气流量能够提高冷却效果;当流量比不变时,采用腔体引气/锥面气膜结合方式时中段双排孔之前锥面温度比仅采用腔体引气冷却时降低了40%。  相似文献   

15.
1支点分油套零件壁薄,加工时容易产生变形,同时由于两种零件材料不同,硬度差别很大,且孔径小、孔深,采用机加方法加工深孔,容易出现钻出的孔向铝合金材料的零件一边偏移,同时钻头容易折断,孔径难以保证。通过优化数控走刀路线,车加工内外型面采用里外分层加工并预留余量的加工方式控制零件变形,通过电火花成型机对零件加工出底孔然后利用铰刀保证最终孔径,解决深孔孔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出油闻阀芯的加工特性,针对存在问题从闻芯基准中心孔修正工艺、MG1312精密磨床硬质合金顶尖工作锥面技术要求以及阀芯磨削过程中的光磨工艺环节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出油闻偶件加工精度的改进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一、加工螺纹底孔应注意的事项 (一)严格按照<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进行查表和计算,选择所需加工螺纹底孔的钻头或扩孔钻头.钻头的切削刃要锋利,刃带要光滑,不得有毛刺和磨损等,避免底孔刮伤或产生锥度等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介战铎 《科技信息》2010,(23):124-124,114
喷油器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在工作中它容易产生针阀锥面与针阀体锥面磨损、针阀与针阀孔导向面磨损、喷孔扩大、针阀卡住、喷孔阻塞、喷油压力过高或过低等故障,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本文详细分析了故障产生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排除故障的方法和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缸盖进排气孔的导管和座圈装配质量直接影响整机动力性能.三菱发动机装配控制系统中的压力位移监控部分由德国试达默公司的压力位移传感器和研华公司的模拟量采集卡PCI1710构成.监控软件采用VB开发,相关数据存储在工控机的数据库中,并且通过数字量采集卡PCI1713实现与PLC控制系统信号交互.该系统完全实现了装配过程中的压力位移实时监控,较之德国试达默公司的压力位移监控器每套装置节省成本三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种不同凸轮型线组成的配气机构的振动测量和研究,认为以气门弹簧座圈的振动能量分布规律和时间波形来评价不同凸轮型线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实验结果表明,N次谐波凸轮动态特性较好,更能适应高速车用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