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型三维混凝土结构温度场的光纤监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广西红水河乐滩水电站工程为背景、以光纤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为手段,研究了3号机组常态混凝土浇筑过程混凝土结构三维温度场的变化.首先,验证了光纤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次,埋设不锈钢铠装传感光缆2km,共10个不同高程的层面,研究了常态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过程、冷却水管的作用效果、温度随混凝土浇筑层厚度等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光纤传感技术监测混凝土面板裂缝,主要应用光纤的后向散射光或前向散射光损耗时域检测技术,通过显示损耗与光纤长度的关系,检测外界信号场分布于传感光纤上的扰动信号。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鱼跳电站混凝土面板坝石坝上的应用,首次进行了光纤与混凝土面板浇筑同期埋设新工艺的探索,通过后期监测部分虿果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显示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面板监测中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光纤传感技术提供了可喜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BOTDA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裂缝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在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裂缝监测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室内以及现场试验.对埋设于环氧沥青试件中的光纤在车辆荷载和极限温度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BOTDA对铺装层裂缝监测进行了室内模拟;在此基础上,将BOTDA应用到现场沥青路面的铺装层中,进行路面的温度、残余变形及裂缝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埋设在铺装层内的光纤能够满足实际沥青铺装监测中的抗压性能要求和温度变化要求,紧套光纤比裸光纤更能适用于实际铺面的裂缝监测,并且将BOTDA应用到沥青铺装层裂缝监测中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应变变化规律,采用光纤光栅健康监测系统对沈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音乐厅主体结构内部温度和应变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布设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传感器本身以及信号传输线路,光纤光栅传感器体现了良好的存活率.温度监测结果显示:混凝土浇筑后硬化过程中构件内部温度均在0℃以上,养护期完成后混凝土温度基本与外部环境一致.应变监测结果显示:位于23.2 m和25.6 m的缓粘结预应力悬挑梁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预应力柱拆模前后压应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现场监测了混凝土挡土墙浇注早期的变形和温度变化情况。由于光纤布拉格光栅同时感应温度和变形,需要用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器对应变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监测结果表明,光纤布拉格光栅监测系统适用于混凝土早期性能的现场监测,通过与普通传感器监测结果对比,光纤传感器的结果更稳定,准确,且该监测系统可继续对混凝土结构的中长期性能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的结果 ,首次提出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 ;研制了光纤与混凝土面板胶结的专用材料 ,将光纤传感网络胶结在混凝土面板表面 ,且与预期混凝土裂缝斜交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混凝土施工期浇筑层的温度计算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混凝土坝分段浇筑中,为了降低混凝土浇筑层温度和控制裂缝产生,在实际施工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并运用编程计算出不掺粉煤灰A0与掺45%粉煤灰A45粉混凝土施工期浇筑层的温度,通过分析,结果证明不但能节约水泥,而且能够达到降低温度和控制裂缝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箱梁层水化热场时程分析与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混凝土箱梁墩顶块在施工浇筑过程中的早期开裂现象,基于最小目标原理,建立了混凝土箱梁水化热评价模型;在水化绝热温升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对正常浇筑模式下和3层浇筑模式下混凝土箱梁墩顶块水化热温度场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得到水化热场温度峰值和温差峰值时程曲线,并将3层浇筑与正常浇筑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及优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层浇筑方式能够改善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峰值,但对缩小温差峰值不明显;热场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浇筑方式的合理性,评判其温度峰值与温差值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混凝土温度、模板温度等对混凝土质量性能影响很大。在总结低温条件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的基础上,认为控制混凝土出模、浇筑的温度和掌握好浇筑后养护对混凝土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锦屏一级拱坝左岸混凝土垫座施工浇筑过程中易产生裂缝,从而降低垫座混凝土的完整性,进而影响拱坝施工运行安全.利用2009年至今锦屏拱坝左岸垫座温度监测资料,根据左岸垫座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温度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绘制出左岸垫座温度场分布图,并对温度场分布图进行再分析.分析表明,锦屏垫座浇筑完成部分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温降速率较缓慢,温度测值沿高程和水平方向的变化均较平稳,温差在空间上的梯度较均匀,从而降低了微裂缝的产生.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浇筑温度、浇筑完毕后不同散热条件采取的不同冷却措施,可及时避免有害情况发生,保证垫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即温控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阐述,得出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对混凝土裂缝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给出了实测温度场上的混凝土温度应力二维数值解,分析了混凝土温度场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及分类,提出了现场混凝土温度控制和混凝土裂缝预防的措施,重点讨论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相似文献   

14.
提出相变控温储能材料机敏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技术途径.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相变材料掺入使之与混凝土结构一体化,利用相变材料在特定温度范围的热效应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场,从而机敏控制温度应力防止温度裂缝.通过自行设计的温度测试系统,对相变控温混凝土控温性能进行实测研究,结果表明:相变材料不但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值,而且可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从根本上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隧洞长达15.66 km,其中有3.345 km处于高地温环境中,高温会对喷射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的研究喷射混凝土在高温下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采用CT技术对混凝土试件断面自上而下进行扫描,获得了混凝土断层扫描影像;并结合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处理,以获得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其内部孔隙变化特点和孔隙在混凝土内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孔隙率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升高,混凝土的孔隙率也随着增大,并且混凝土内的孔隙绝大多数是沿着骨料周边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桥梁大体积高强度混凝土施工特点,从配合比设计、材料选择、降温度保湿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特性,指出水泥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结合实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析了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做好冷却和保温,对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和最高温升速率进行限制,可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缓慢降温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提高抗拉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阐述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现场控制混凝土温度和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浇筑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对结构开裂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对其施工期温度应力的影响。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裂缝发生的机理与其施工期的温度应力性能,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温度变化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对结构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升高时,水泥的水化速度加快,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提前;结构的第一主应力呈线性增大,其值为浇筑温度每提高1℃,结构的第一主应力增大2.47%;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差和内外温差随着浇筑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且最大降温差和最大内外温差也随着浇筑温度的增大使其发生的时间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19.
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细化的温度监测,采取混凝土内部流体导热降温,外部覆盖保温,同时优化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