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预测溶液热力学数据,分别使用了36和38种溶剂对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交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δ_d=17. 969 (MPa)~(1/2),δ_p=6. 707 (MPa)~(1/2),δ_h=7. 324(MPa)~(1/2);δ_d=17. 083 (MPa)~(1/2),δ_p=6. 939 (MPa)~(1/2),δ_h=8. 650 (MPa)~(1/2)。单体中乳酸和乙醇酸浓度的升高会引起高分子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增大。依据溶度参数,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半径。同时,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的体积修正系数,聚乳酸—溶剂体系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体系的体积修正系数分别在0. 80~0. 90和0. 85~1. 10范围内。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相互作用半径及体积校正系数完全符合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3.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光引发剂,甲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为稳定剂,通过抽真空取代氮气保护,利用8 W 365nm波长的紫外灯光照,环境温度下引发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这种真空状态下的聚合只适合于光聚合,当紫外光照射反应体系时,AIBN将吸收光子使C-N键断裂而形成自由基,进一步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研究表明引发剂、稳定剂和单体用量以及光强度和反应时间对微球尺寸和单分散性有规律性影响,适当调节这些参数可获得一定尺寸和单分散度的微球,例如溶剂与单体的比值3:1,引发剂与稳定剂的比为3:1,光照时间为24 h,光照强度为(0.71 mW/cm2)时可获得一定尺寸的单分散性较好的微球。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适用于其它聚合物微球和功能化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制备,例如PMMA、PMAA微球及P(MMA-co-MAA)共聚微球等。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醇(PVA)包埋反硝化污泥,制得粒径为2.7、3.6和4.8,mm的3种包埋微球,考察p H值、温度和溶解氧(DO)对不同粒径微球的短程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球在厌氧条件下对NO2--N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随粒径的增大,NO2--N降解速率(以NO2--N计)由14.2,mg/(L·h)降至13.3,mg/(L·h).与游离污泥相比,包埋微球对p H值和温度的耐受范围显著扩大.在p H=5.7时,粒径2.7、3.6和4.8,mm微球的NO2--N比降解速率(以N/MLVSS计)分别是游离污泥的1.5、1.8和2.1倍;而4,℃和48,℃时,不同粒径微球的NO2--N比降解速率差异并不显著.当DO为0.5~0.7,mg/L和1.0~1.2,mg/L时,受到NO2-和O2传质的双重影响,粒径为3.6,mm的微球表现出最高比降解速率(22.0和16.2,mg/(g·h)),是相同条件下游离污泥的2.8和8.0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粒径8.21μm,分散系数约为0.04,交联度约为12.6%的单分散聚合微球,考察了交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加入时间及抗坏血酸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聚合物PS微球粒径和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St质量分数为28.8%~33.5%,引发剂用量m(AIBN)∶m(St)=0.03~0.06,稳定剂用量m(PVP)∶m(St)=0.5~0.8,采用交联剂DVB后滴入法,交联剂用量m(DVB)∶m(St)=0.02~0.08,在反应进行到6h后开始滴加DVB,2h滴加完,可合成出单分散性好、分散系数低、大粒径高交联的PS微球.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微球分散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在苯乙烯(St)体系的分散聚合中,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为分散介质,制备的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粒径随着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初始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它也随着分散剂(PVP)的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使用乙醇为聚合介质时,制得了粒径较大的单分散性微球(粒径为4.5μm),为由甲醇制得微球粒径的3倍,SPAN值达到0.785。  相似文献   

7.
以乙腈为溶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蒸馏沉淀共聚合研究,制得粒径2-3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当单体总量和BPO用量增加时,微球粒径增大,产率升高.当交联剂DVB用量增加时,微球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下降,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长分馏柱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聚乙醇酸的三维溶解度参数、聚乙醇酸与其他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溶度参数距离.方法:采用溶解度法考察聚乙醇酸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为获得准确的物性数据,使用36种溶剂进行实验研究.根据溶解结果,用优化法计算了聚乙醇酸的三维溶解度参数,获得了聚乙醇酸和36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溶度参数距离.结果:三维溶解度参数的色散力分量δ_d、极性力分量δ_p、氢键力分量δ_h和总溶解度参数δ值分别为:17.35、8.66、9.87、21.76(MPa)~(1/2),聚乙醇酸和36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溶度参数距离列在正文表中.结论:相互作用参数结果与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的互溶标准完全一致,说明优化法获得的三维溶解度参数是准确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4-乙烯基苄氯的单聚物或共聚物微球中均含有的氯甲基使其在离子树脂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4-乙烯基苄氯(p-CMS)/苯乙烯(St)共聚物P(p-CMS-St)乳胶微球,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对制备的乳胶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CMS和St用量均为4.75 g、乳化剂浓度为10 g/L、超声功率400 W及超声时间30 min、过硫酸钾为0.12 g和二乙烯基苯为0.50 g的条件下,70℃反应4 h,制得的P(p-CMS-St)乳胶微球水力学平均直径约为71 nm,粒径多分散指数为0.10,乳胶微球粒径为纳米级,且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李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9):2352-2356
采用填砂管岩心流动实验,通过在模拟油层渗透率情况下测定一定浓度聚合物溶液、微球悬浮溶液、聚合物与弹性微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调剖时的阻力系数变化过程,探究聚合物与弹性微球二元复合段塞的调剖效果。结果表明,弹性微球在注入过程中阻力系数呈波动式上升,具有很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其调剖效果好于聚合物。聚合物/弹性微球二元复合段塞中,聚合物主要起到增加黏度的作用,携带微球溶液进入地层。微球溶液起到深部调剖的主导作用。实验得出聚合物(浓度500 mg/L)/弹性微球(浓度1 000~2 000 mg/L)的复合段塞调剖能够发挥较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淮北平原区五道沟水文水资源试验场,对降雨径流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点及控制平原区河道径流组分划分的一些流域水文因素进行了同位素示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降雨中的δ(18O)(-0.918%~-0.518%)及δ(2H)(-5.064%~-2.310%)的变幅较大,并随雨强的降低而增大;1,3,6号测井地下水的δ(18O)(或δ(2H))主要与补给区水源及降雨的δ(18O)(或δ(2H))有关,其对降雨入渗补给的响应较慢,有明显的滞后效应;IR自记井及S4抽水井由于受抽水灌溉等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δ(18O)(或δ(2H))明显偏负,表明有来自深部潜水的补给.此外,流域出口断面河水的δ(18O)(或δ(2H))受平原型流域较强均化作用的影响,其变幅远远小于降雨的δ(18O)(或δ(2H))变幅,在使用同位素方法划分河道径流组分时,需要考虑降雨到形成河道径流的传输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通量模型H-P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机溶剂通过纳滤膜通量(J)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考察了溶剂黏度(μ)、摩尔体积(Vm)和溶解度参数(δ2)对溶剂J的影响,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Vm和δ2是影响有机溶剂纳滤膜J的重要参数。对纯溶剂,该模型能较好的解释其传递规律,与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混合溶剂,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较差,说明混合溶剂J的影响因素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萃取精馏分离苯和环己烷的二元混合溶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溶剂萃取精馏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分离技术.通过一个简单实用的气液平衡实验装置考察了多个萃取精馏分离苯/环己烷近沸点体系的二元混合溶剂: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性能.结果发现,混合溶刑分离效果比简单溶剂更好,且混合溶剂存在最佳组成;当混合溶剂的摩尔比接近1时,其性能最佳;N,N-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组成的混合溶剂是所有被考察萃取刑中最好的混合溶剂;另外还发现了优于文献报道的简单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  相似文献   

14.
降凝剂聚丙烯酸十六酯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溶液法合成聚丙烯酸十六酯过程中引发剂、单体、温度及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初期,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的浓度呈半级反应,与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聚合反应常数的指前因子Aa=112.3,活化能Ea=30.12KJ/mol,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常数增大,于是聚合反应速率增大;溶剂种类对聚合反应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4种溶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常数从大到小的次序为:四氯化碳、三氯化碳、苯、甲苯,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受溶剂的链转移作用控制.由于聚合物分子在不同溶剂所产生的不同黏度效应,对聚合物分子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单分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增长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丁酸乙酯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于80℃下制备了单分散苯乙烯-马来酸酐(St-MAH)共聚物微球。对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的单体转化率、共聚物分子量、微球形貌及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t-MAH共聚物微球粒径的3次方与转化率成直线关系,说明共聚物微球的聚合反应属于活性增长机理;同时提出自稳定沉淀聚合体系制备单分散St-MAH共聚物微球成核过程为AIBN在溶剂中引发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生成寡居物,当寡居物链达到临界长度时从溶剂中沉淀出来,沉淀出来的寡聚物链相互缠绕形成球核;成核后单个微球所含St-MAH共聚物分子链数与时间的关系和转化率、微球粒径与时间的关系趋势大体一致,证实了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St-MAH共聚物微球的增长主要是溶剂中形成的寡居物沉积于微球表面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以没食子酸和萘四酸酐为基本原料,通过三步反应,简单高效地合成了两个新的两亲性萘双酰亚胺类化合物(NDI-1和NDI-2).通过IR、~1H NMR、~(13)C NMR、HRMS对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详细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凝胶性能.结果表明:NDI-2是一种多功能凝胶因子,不仅可以在非极性溶剂(苯、甲苯、二甲苯)中,还可以在强极性溶剂(DMSO)以及含水溶剂(30%H_2O-THF)中以较低的临界成胶浓度(CGS,3.3~9.5 g/L)形成稳定凝胶.  相似文献   

17.
A short lake sedimentary core and ice core were recovered from Lake Chen Co and Noijingangsang Glacier,respectively,in the Lake Yamdrok watershed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the ice core(δDice) and δD values of terrestrial n-alkanes(δDwax) in the sediments showed a linear correlation(R2 = 0.41,P = 0.047) over the past 80 years,indicating the effect of hydrogen isotope ratios of precipitation(δDp) on δDwax.However,apparent fractionation(εwax-p) values of δDwax relative to δDice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ice core accumulation(amount of precipitation;R2 = 0.65,P = 0.0051),revealing that dry or wet climate varia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δDwax.Thus,precipitation amount and δDp are both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δDwax.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AMSM)微球,探讨了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对所得交联聚合物粒子形貌、粒径、粒径分布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所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形貌随二乙烯基苯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而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微球的粒径则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在较高交联剂用量条件下粒径分布变宽。微球的交联程度可以通过交联剂用量的变化进行调控。对交联PAMSM产物的热性能分析发现,交联剂可以提高PAMS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提高的程度与交联剂在分子链中的化学结构有关,而交联剂对PAMSM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