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由来已久,但这种方法难以识别建筑物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包含社交媒体数据在内的多源数据为城市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能有效弥补遥感影像数据无法体现建筑物内在特征的不足.以宁波市某广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数据,结合主题模型,研究使用多源数据融合是否会对城市土地利...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85年和2000年2期TM/ETM 遥感数据,运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量模型,全面分析上海市城区和全市内陆部分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揭示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过程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地下水位的关系,基于吉林西部大安市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量.结合大安市地下水监测井数据及地统计学,得到地下水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异特性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呈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空间变化的影响比重增大;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剧烈的时空转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的地区均是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区域,说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地下水位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1980年9月20日的Keyhole遥感影像与同一时期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通过融合处理,获得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有多光谱分辨率的历史遥感影像,填补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缺.研究结果将历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测时间序列推前的同时,提高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研究中将使用历史融合影像对杭州湾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监测,同时结合1990—2020年4景Landsat遥感影像,获得杭州湾南岸地区近41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辅以前人的目视解译结果图,得到分类精度>90%的土地覆被利用分类结果.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年均变化率3方面分析讨论了1980—2020年间杭州湾南岸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1990年,杭州湾南岸库塘呈减少的趋势,耕地逐渐向海岸地区扩张;1990—2020年,城市的扩张面积不断增加且呈现向海岸扩张的趋势,库塘的面积增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工养殖场继续向海岸扩张.城市的发展是影响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杭州湾城市规划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强自然湿地保护,严格控制自然湿地的开发规模,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格局和过程之间的联系是当今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选择福州市(小福州)为研究区域,应用RS与GIS技术对2003年、2007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并且利用景观分析软件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表明城市扩展造成了生态绿地破碎化、景观连通性降低及景观单一等问题.同时结合景观组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空间作用关系,研究了福州市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模型,以便实现区域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本研究对区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徐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S和GIS技术对徐州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LANGSAT TM/ETM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解译判读,获取反映徐州地区1987年和2006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通过应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及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对徐州地区5区2市3县20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这种空间演变的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20年来徐州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转化明显,其中裸地、耕地面积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是研究区总体特征;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研究区域空间异质性增强,呈现独立板块增加的趋势和阶段性演化的特征。徐州地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自然条件、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因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人类活动是这种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城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是一种通过高级影像处理技术来复合多源遥感影像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单一传感器的多波段信息或不同类别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提高获取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解释的可靠性,以形成对目标的完整一致的信息描述,把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融合在一起应用,是遥感技术应用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利用上海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卫星的遥感数据及没时期上海城区发展的地图数据,制作了上海市城市发展态势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200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福州市全域为研究对象,首先解析2005 年、2010 年Landsat4-5 TM 和2015 年、2020 年Landsat8 OLITIRS 等4 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用Arcgis10.2 分析2005—2010 年、2010—2015 年、2015—2020 年3 个阶段福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人类活动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接着计算各时期福州市景观级别和类型级别的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福州市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最后将土地利用变化与福州市研究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气候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综合分析结果对福州市今后关于土地利用的决策作出一些建议,使福州在今后的发展中兼顾景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三个时段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模型对研究区1990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0.38%,其中以园地的增加速度最为突出;同时,通过对各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及分布区域,从而为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总结16年来翔安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探讨其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利用从1989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中获取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翔安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大,2005年比1989年下降了1557.65万元,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动较大,特别是城市建设占用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所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到3603万元。这些研究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基于高分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后的错分和漏分的可能性,提高分类以及变化检测精度,本文以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为研究区,采用WorldView-2号以及高景一号高分影像,基于多层前馈(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方法融合遥感影像的纹理、光谱、植被指数以及水体指数特征,制定出4种特征数据集融合方案,实现对植被覆盖率较大地区的地物识别与分类;然后选取最优分类结果,进行桂林市临桂区2017与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不同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融合纹理、光谱、植被指数以及水体指数特征的第四种方案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分类以及变化检测结果,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2.92%,Kappa系数为0.9028,保持了较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The eco-environmental frangibility is studied by choosing the factors of land use class change and vegetation cover rate, and the equa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frangibility and its evaluation system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GIS). Four different years of TM images a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land use change grads and vegetation cover r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and eco-environment frangibility index are build, taking Fuzhou as an example. The character of times chang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eco-environment frangibility are describ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e area of eco-environment frangibility increased 2.6% in Fuzhou during twelve years, and expands from the region between infield and forest land to forest land in spac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福州市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 Shannon多样性t检验和土地利用信息熵等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福州市20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年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而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持续上升;建设用地大量蚕食林地和农地,自然景观聚集度下降,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②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平均,景观多样性逐渐增加,在3个时期内福州市景观格局多样性均呈现极显著变化.③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林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农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转变机率主要受可达性因素影响,建设用地的转变机率主要受人口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光学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  杨永清  张俨娜  苗茹  杨阳  柳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2):13603-13613
土地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光学遥感影像以时间、空间、光谱等特有的优势为土地利用变化的发现、识别、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论文以近年来土地利用分类相关文献为基础,分别从数据源、处理流程、处理精度、计算效率等角度对土地利用分类应用较为广泛的目视解译、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深度学习等四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展望了光学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一凡 《河南科学》2014,(9):1806-1809
以1988年、2001年与2007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配准、监督分类、动态变化分析等遥感技术对焦作市1988—200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农用地面积变化较小,林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较快增长,而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城市发展迅速,土地利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获取准确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高西南地区遥感影像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的精度,探讨了当前快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分类实验.选用昆明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8与Sentinel-1A影像为原始数据,使用GS变换法对影像进行融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2种分类算法对融合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8和Sentinel-1A的融合影像数据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具有最好的分类效果,其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5.8091%,0.8124,认为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是获取准确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为高原地区城市的土地利用分类提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7个城市之间生态系统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合肥及沿江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较好,两淮地区、蚌埠、安庆等工业城市次之,皖南地区及皖北宿州等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欠佳.  相似文献   

18.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衡量地区土地利用是不是可持续的,就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均衡度和集中度等指标研究福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及结构变化;然后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福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值处于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