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我国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供应的关键。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并基于系统思维,从系统内要素、系统外环境等角度构思建设新工科体验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针对当前新工科院校体验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导向整体性、人才培养方式关联性、师资供应多样性的问题,提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完善人才培养导向;构建分层进阶式结构、设置体验式课程、打造协同创新互动平台促使人才培养方式多样性的复归;最后还建议利用好可配备的师资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扩充师资供应源等丰富师资供应。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对本科体验式创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通过对新工科体验式创业教育系统思维的内涵阐述,分析当下体验式创业教育所存在的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业资金投入不足、创业评价机制不全等问题。本文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工科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系统模式:从上至下深化新工科创业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加强新工科创业教育的系统框架建设,促进本科学生创业向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陈卓武 《系统科学学报》2023,(1):126-129+136
高校众创空间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建设了众创空间,然而众创空间的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来支持。体验式创新创业人才具有与传统创新创业不同的特质,他们是具有系统思维、独立自主、实践创新、灵活多变的个体。立足众创空间,深入研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现环境、理念、理论、师资、课程等问题,从体验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教育理论、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总结建设经验,提出高校众创空间要全方位从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思考,探索高校众创空间体验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基于系统思维的特点,寻求有效的培养路径。新工科人才的核心能力由多个要素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所以,以系统思维为指导,在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以提升新工科人才的批判思维能力;以整体性为要义,依托交叉学科探究项目和项目群,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加强跨学科交流,并基于综合实践提升新工科人才整合跨学科知识与技术的能力;以开放性为基石,在资源统筹观念和国际视野下转变观念,强化实验教学,探索校企合作和国内外新工科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努力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将是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高校内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尚未完善,缺乏系统规范化,从而高校存在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创业成果不佳等问题亟待解决。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出现,相比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更具实效性,是创业教育在高校内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阐述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系统思维结合体验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与现有的传统学科相融合,更易于被学生群体接受、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工程实践是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探索科学有效的工程实践系统机制是当前迫切任务。通过系统观点对“产学创”作概念阐述,提出“点-线-平台”发展模式圆锥模型。研究认为,传统工程实践存在顶层制度缺乏系统整体性设计、实践条件缺乏系统动态性考量、训练平台缺乏系统开放性构建等系统性缺失问题。构建培育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工程实践系统的优化机制须用系统思维,采用系统整体性定点策略、系统动态性拉线策略、系统开放性平台策略,重点解决建章立制、课程设计、实践平台等方面问题,突出结合中国特色的育人创新。  相似文献   

7.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维为核心思想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人才强国战略"方针,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思维,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成为现阶段人才观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新时期我国亟需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赵元任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复合型人才,他在语言学、音乐、哲学、数学、物理、心理学等众多领域都有所成就。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赵元任的学术成长经历,对重点理解复合型人才的深刻内涵、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等,都有重要的启迪,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人才系统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时代呼唤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育方式、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要发生相应的转变。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及应采取的系统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军  廉蔺  朱为  侯金鑫 《系统工程》2012,(11):122-126
结合博弈链与系统科学理论,以军队院校和依托地方高校国民教育培养为两大博弈主体的国防人才培养模式组链作为研究对象,对国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市场竞争博弈链模型进行价格博弈分析,提出有利于系统演进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系统思维方法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根据系统哲学和系统科学原理,分析当前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系统思维方法、途径和手段,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逻辑学是基础性学科,是思维规范性科学。我国《易经》等传统思想有发达的辩证逻辑思维,马克思继承自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是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反映事物互补结构整体的思想形式结构与其规律的科学,要使辩证逻辑符号化、形式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上,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我国传统辩证逻辑思想相结合的过程。辩证逻辑可以为系统科学、系统哲学和人工智能等实践提供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理性反思的产物,是系统思维的具体运用和深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发展的思维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以往的分析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从以“孤立实物”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为中心、尤其是以复杂系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教育:启动培养创新型人才之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崛起的时代,机会蕴藏在每一个创新的组织里。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从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前面临的一些瓶颈入手,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类因新冠疫情的暴发面临着全球危机,文章结合系统弹性理论探究社会—生态系统如何运用弹性思维应对灾害。弹性的核心牵涉到系统复杂性与风险问题,弹性是保障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弹性思维则提供了一种理解周围世界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不同方式,管理者应运用弹性思维理念认识和理解我们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态系统。人类基于系统主义规范伦理并运用弹性思维,可增强人类社会应对灾害的弹性能力,而选择全球协同合作抗疫,最终才能真正控制住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灾难。  相似文献   

15.
16.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理工科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因缺乏系统特性,出现了育人机制缺乏协调、培养体系不够多维立体、社会资源融合缺乏整体涌动等问题。系统思维把事物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观察和分析,具有整体协调性、多维立体性、整体涌动性等系统性特征,在系统思维指导下,更有助于把握实践育人规律,有助于实践育人路径模式探究。  相似文献   

17.
管理复杂系统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是管理者提升领导力的核心主题。但创新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创新有没有原理可循,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思维问题,本质上是信息问题,而作为复杂系统的思维创新问题,是信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问题,在给出信息概念的科学定义基础上,研究信息作用的内在规律,揭示思维创新的逻辑机制,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自身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活动模式。本文对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直观感知阶段、形而上学阶段、辨证思维阶段、系统思维阶段。系统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汲取了当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新养分,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全面创新与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9.
走向21世纪的新辩证法思潮:系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系统概念成为一种新世纪观的核心,这种新世界观由于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所以是一种新辩证法,比起传统的矛盾辩证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在这种系统辩证法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系统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新哲学体系。这是我们对21世纪哲学发展的一种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现的社会思维自组织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现作为社会创新思维活动存在三个基本阶段 ,即科学发现的潜思维阶段、趋显思维阶段和显思维阶段。在科学发现的潜思维阶段存在着思维创新活动的微观涨落机制。这种涨落表明了对传统的社会常规思维平衡态的的偏离或挣脱。在科学发现的趋显思维阶段 ,这种思维创新的微观涨落在远离常规思维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不断因非线性运动的作用而得以放大与扩展 ,形成思维创新的“巨涨落” ,从整体上进一步摆脱和远离传统常规思维平衡态 ,推动着科学发现的自身思维创新系统向新的有序化社会创新思维系统演进。在科学发现的显思维状态 ,各种思维主体彼此相互融合、相互协同 ,在新的层次上形成了以新的科学思维范式为核心的社会创新思维有序化结构即思维创新的社会耗散性自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