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惊喜地发现,党中央已经把“坚持系统观念”纳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当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战线上的重要推进,必将对哲学、社会科学和党的治国理政决策发生重大影响。受到这一推进的鼓舞,不揣鄙陋,本人尝试撰写一篇短文,从哲学高度对“系统观念”做出一种诠释,以就教于理论界和系统科学界同仁。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按本人理解,  相似文献   

2.
景像匹配导航系统全局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提出了开展“景像匹配导航系统全局仿真技术研究”的四个重要环节,即纯计算机仿真、半实物仿真、飞行实验仿真和系统评估仿真,并详细介绍了北航“地形匹配/景像匹配-211工程重点实验室”以此为基础开发的五种仿真平台,为景像匹配导航系统的全局仿真研究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两过程软系统方法论与广东省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产业结构这类大规模人类活动系统问题的、分别考虑“结构”与“过程”元素的两过程软系统方法论, 并将之用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全面策动循环经济综合优化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一五”规划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须按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优化。因此,在调整经济结构、积极策动循环经济声中,特别要兼顾三大发展目标和措施,力争全局最优,切忌因循“一刀切”的简单办法,或者一哄而起,冀望一蹴而就。也许高掌远地推行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的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才是应权通变之道。  相似文献   

5.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其应用——由来、内容与启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作为第三代系统观,突破了把系统元素看成“死”的、被动的对象的观念,引进具有适应能力的主体概念,从主体和环境的互动作用去认识和描述复杂系统行为,开辟了系统研究的新视野。从二十世纪系统观人发展,说明CAS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分析CAS的特点及其在认识论意义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自然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历代学者基本上以传承性的系统观念看待自然环境以及人的主体地位.这种系统包括天、地、人三位一体、元气说等诸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自然系统.  相似文献   

7.
系统方法论由于适应了复杂、多样、变化的认知情境,被誉为“解决当代复杂问题的钥匙”。高校学生党员底线思维培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影响因素多的复杂巨系统工程。我们要树牢系统观念,全面理解底线思维的科学内涵及其核心特征;坚持系统导向,统筹把握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底线思维能力培育的内容体系;善用系统方法,创新建构学生党员底线思维培育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8.
系统之"矛盾两部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事物是辩证的,系统作为一个事物是辩证的,系统内部的任意一个具体内容事物是辩证的,该具体内容事物的具体内容也是辩证的……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律,立足事物“一分为二”分析、事物矛盾基础“一生二”分析、事物矛盾统一的“合二为一”分析,在实践中,把它们有机结合——对矛盾划分为两部分(矛盾统一形式部分和矛盾具体对立内容部分),结合系统本身特点,研究系统在“矛盾两部分析法”下内部相互作用关系特点和规律——系统“横向链”和系统“纵向链”构成系统网链,探索系统构成、发展和变化的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系统思想发展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系统思想的诞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般系统论是系统思想的核心 ,它的创立标志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范式转换”。系统思想的发展对 2 0世纪后半叶的整个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诞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科学蕴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系统辩证学所揭示的系统演化规律出发,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科学蕴涵”,认为系统演化的“整体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蕴义;“差异协同律”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遵从系统“自组织涌现律”和“整体优化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系统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1.
"系统的系统"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各种期刊文献经常出现“System of Systems”(系统的系统)这一专用词汇,到目前为止,“系统的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系统的系统”的分类体系,设计原理,建设原则,安全体系以及与一般复杂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目前都亟待出现突破性研究工具和基础理论。“系统的系统”应用由军事领域逐渐向企业、政府应用领域扩展,为加快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系统的系统”定义、特征、分类体系、建设原则,以及研究和实践发展前景等进行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非线性系统的H∞控制问题。用T S模糊动态模型描述非线性系统,首先将全局模糊系统表示成不确定系统形式。采用鲁棒H∞控制策略,设计出使全局模糊系统渐近稳定的控制器。然后采用并行分配补偿法设计出使模糊系统全局渐近稳定的H∞控制器。两种方案都是将模糊控制与现代鲁棒控制相结合来解决非线性问题,避免了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和一些假定条件。一级倒立摆的仿真实验,验证了两种方案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广义大系统及其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对系统学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就广义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提出几个系统学观点。首先提出除了静态和动态两类数学模型外,还应增加静动态混合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接着把系统中组成部分间协同的程度定义为“协同裕度”,把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的边界视为失稳临界点(线或面),从而为协同裕度和失稳临界点提供了量化标准和确定方法;最后结合大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分而化之”的系统思维原则,并提出对不“大”的非简单系统也可以用大系统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反馈可线性化的非线性系统全局跟踪参考信号的问题,将全局跟踪问题转化为误差系统的全局镇定问题。由Riccati方程获得了反馈可线性化系统的控制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得到的控制Lyapunov函数正是误差系统的控制Lyapunov函数。应用Sontag的通用公式,设计了全局跟踪控制器,并应用于单关节机器手跟踪参考信号的控制,仿真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类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切换系统在某种切换律下的稳定性。证明了如果所有的子系统是线性时变的,并且在系统的Cauchy矩阵的范数满足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整个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律下是全局指数稳定的。研究了其带非线性扰动项的系统,在适当的假设下,建立了这种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特性。研究了某些子系统不满足上述Cauchy矩阵的范数条件的切换系统在某种切换律下的稳定性特性。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总是系统的一种特征,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和谐”的实质内容;研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科学的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性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也要注意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和谐社会”,是内部结构合理,人、社会、自然相互统一,社会性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系统科学”不同于“复杂性科学”,但由于其兴起背景和演化发展过程、研究对象以及指导范式等因素上的相近性,它们实质上又是相互融合的,是易于混淆的两种提法。对它们进行细致的区分是进一步了解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研究领域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出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科学构想得到了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持续关注与探讨。然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联系的整体并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反而遭到众多曲解。有些学者将之曲解成机械的“经济决定论”,有些学者将之曲解为虚无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说,还有些学者将毛泽东思考此隐喻所强调的上层建筑能动作用的观点曲解为背离马克思主义正统的“唯意志论”,事实上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隐喻思想有机系统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澄清这些曲解并解蔽此隐喻成为当务之急。《毛泽东思想的批判性透视》不仅为我们解蔽这一隐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而且对于我们重新理解此隐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马克思是把系统思想和唯物辩证法首先结合起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大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系统辩证观念与唯物辩证法有机结合的成功之作.在<资本论>中,系统和矛盾并存,环环相扣,层层交织,纵横交错,构织成一系列的矛盾系统链和系统网络;<资本论>的二重分析法既讲对立、矛盾、差异,又讲统一、转化、协调,是全面的辩证法;<资本论>广泛运用了多极思维和系统整体思维方法;<资本论>对整体优化观念有充分的运用与体现.学习、研究<资本论>的方法,对认识与变革当今复杂的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网络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模型是研究非线性复杂系统的一般方法之一。以网络的数学界定和网络的拓扑性质为基础,提出网络度概念。在网络视角下讨论了人类的经济现象,分别涉及经济网络中的“点”、“线”及“整体结构”的性质,并进一步引伸出经济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