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系统哲学理论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新特点。从系统哲学的三大规律即差异协同律、自组织涌现律、整体优化律,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其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及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是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必须以系统的思维进行整体战略规划,善抓要害,深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保持意识形态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渗透斗争,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改进与领导权的巩固,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全球性历史考题。为此,必须抓住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要素、安全要素、话语要素、导向要素,系统推进意识形态战略建设。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执政思想具有系统学的本质特征,他认为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必须协同配合;反腐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生死攸关;他的民本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其执政理念的每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复杂性、系统性,迫切需要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建立系统发展哲学,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宗旨的系统本体论、规律论,构建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独立思想体系,有其比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它由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宏观分析及实践战略四个主要因素组成。该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观察和判断的开阔性、分析和研究的实践性、论述和运用的科学性。系统地理解邓小平科技思想及其功能,对于我们当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对人类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深刻总结与认识,为全面解决全球性治理问题贡献出了中国方案,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赞扬和积极评价。本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了系统探析,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实践联系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效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构建一个和谐、共享、开放、绿色的和谐美丽世界,是新时代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新趋势,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系统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系统包括科学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是由创新主体、中介和客体等诸多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科技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异性存在致使彼此间的非平衡态出现 ,并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 ,从而产生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从创新系统自组织性出发 ,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系统自组织性要求的科技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包括要素转化、结构转化、功能转化、以及环境关联性转化等环节构成,并最终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观念等均是科技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通过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要素解析与系统创新,进而推动华人科学家的成长与崛起,为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58-62,71
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实体与社会两个层次,经济实体层次的生产关系有私有制、公有制等,社会层次的生产关系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在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私有制具有社会目标与个别目标的非系统性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容多种实体层次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并不体现于经济要素的比例上,而是体现在经济系统目标及相应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上。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是一种要素,而是一种系统组织因素。私有制消亡是社会系统组织性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迈进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彰显出鲜明的系统性创新表征。在系统创新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探索形成、深化发展、创新发展相互延续三阶段为坚实基础,在赓续三阶段发展中体现出新理论、新使命、新路径、新格局和新机制五重系统创新维度,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和标识,构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创新体系。与此同时,在系统创新中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性、现实性和系统性三大创新特质。  相似文献   

12.
评价世界是人类能动认识世界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主体对世界之于人类的功用状况的评判。评价世界应遵循整体评价、要素评价、层次评价、结构评价、功能评价和环境评价等系统原则。坚持评价世界的系统原则有利于丰富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有利于科学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提高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基础理论体系,探索提高监督能力、提升监督质量具体途径方法,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内监督的运行机制的系统构建,关键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点",以党内监督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为"线"的研究思路。在点线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阐述新时期党内监督运行机制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效提炼出来,实现理论体系和系统模型构建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有之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解读有多种维度,从系统哲学中关于自组织涌现律的视角来分析,开放使中国社会系统从封闭动乱转为开放有序;改革使社会各个子系统在协同共变中相互协调,整体功能得到发挥;改革与开放的双向合力,使系统内部的结构得到调整,推动社会系统"自组织"的生成,促进其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演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系统思想和方法,是对中国古代系统思维方法和马列主义系统思想与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吸收了中国古代系统思维方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思想中的系统始基、系统整体性、系统相关性、系统层次结构性、系统协同倍增等思想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思维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为审视和解决现实问题而出场。相对以前,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呈现很多新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制度体系的系统构建和整体优化,对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要求较高,而系统思维正是有力回应了这一现实诉求。现实诉求推动实践落实,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发挥系统思维的指引和助推作用,就要突出它的特性及其功能,具体体现为:在整体性维度上,凸显制度体系构建的系统集成;在结构性维度上,保持制度体系构建的稳定有序;在协同性维度上,强化各领域制度改革的协调联动;在动态性维度上,凸显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包括人才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优势,并提出了加快人才制度创新的重大治理任务。加快人才制度创新,对于实现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具有整体性的顶层设计、层次性的创新结构、开放性的系统边界等理论特征。现阶段,我国人才制度创新工作要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做到人才制度创新要素的协同性、创新过程的动态性、创新效果的整体突现性。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的本质是信息,因而具有信息的一般特征,并遵循信息的一般规律。大数据是由诸多数据单元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结构性、功能性以及环境关联性等特征,大数据的变化遵循系统生命周期律。坚持用信息方法和系统方法认识和处理大数据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具有历史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发展论的逻辑向度,即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向度、求真务实的理论认识向度、人民主体的价值诉求向度、全面改革创新的哲学方法向度、理想信念认同的目标引领向度,分别体现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历史资源、理论精髓、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发展目标,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系统,科学回答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系统思维审视理论创新的基本取向与实现程度,始终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富党、理论上强党、理念上兴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停步,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作为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的系统思维创造,40年来中国共产党是以实践导向提升理论创新的效度,以传承导向增强理论创新的信度,以目标导向实现理论创新的高度,以问题导向提高理论创新的精度,以逻辑导向把握理论创新的深度,以价值导向保持理论创新的温度,以国情导向规定理论创新的限度,以历史导向增加理论创新的厚度,以时代导向加速理论创新的进度,以全球导向拓展理论创新的宽度,以需求导向增加理论创新的强度,以主体导向加大理论创新的力度,通过系统论形成理论创造的整体观,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