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致力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多维多尺度合成及能源/传感/环境应用技术开发。针对材料学科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交叉"和"合作"的团队风格,建成了一支稳定、团结协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团队。课题组现有教授1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4人。与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特拉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机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隶属于山西省农机局,承担着全省的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畜牧养殖、水利排灌、修复工艺、农用电子等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农机情报信息、农机标准化等行业工作。现有职工1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2人,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陶瓷事业后继有人──访上海优秀科技启明星施剑林研究员施剑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很高,不但人长得高,学问出很高。他是中国最出色的搞先进陶瓷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帅。本月中旬的一天,我到小施的实验室里访问这位上...  相似文献   

4.
微重力环境下InSb晶体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仿清 《科学通报》1989,34(5):340-340
近年来,空间材料加工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我国首次利用1987年8月5日发射的返回式卫星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进行了材料加工实验。在此次实验中,用定向正常凝固法对InSb单晶材料进行了重熔和再结晶。这次实验的特点是:采用了多用途晶体加工炉,炉的中间安放GaAs材料,InSb样品放在炉内一侧,同时还在炉内不同位置安装了其它材料,这种在一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光机所部分,现有研究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助研4人;工程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工2人,工程师4人.华师大部分,现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该室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在读博士、硕士生共有15名,并每年可接纳十余名客座研究人员.实验室下设六个专题实验室:(1)激光冷却原子束  相似文献   

6.
<正>心力衰竭研究所隶属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心脏外科、心脏内科、心衰专科以及相关的影像学、心脏超声功能学、检验学以及中医学科,形成以"心衰的疾病管理为核心、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的多学科研究团队。研究所拥有PI 8人,其中专职PI 5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后3人,博士16人,硕士28人,归国留学人员12人,研究生30余人。  相似文献   

7.
多杆型零件精密冷挤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险峰 《科学通报》2005,50(6):603-604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AMT)三大构成部分中最本源内容,它是直接作用于被加工材料的技术,是制造的物理过程之总称.成形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意义和市场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造金刚石合成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放 《大自然探索》1995,14(1):97-99
我国人造金刚石合成的现状与展望彭放(四川联合大学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生)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将金刚石视为珍贵的宝石,并成为人们拥有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但金刚石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它具有极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它是一种新型的工程和功能材料。例如金刚石...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08,53(3):358-358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韩国建国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2008年国际仿生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0月14~18日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科学通报》1991,36(15):1188-1188
陶瓷零件是烧结材料制品,属典型的硬脆材料,加工困难。其特有的物理、机械、热学和摩擦学等性能在很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陶瓷零件的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加工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正努力攻克的技术难题。超精加工在此特指产生粗糙度  相似文献   

12.
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1988年~)前身为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肝肿瘤组(1968~1977年)和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1978~1987).该所直属上海医科大学,由著名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主持领导.现有人员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研究员1人、主治医师4人、助理研究员1人、住院医师9人、实习研究员4人、主管护师1人、技师3人、技士1人.  相似文献   

13.
正微纳结构化材料是指在功能材料中引入微纳米尺度结构,以提升功能材料性能和拓展其新功能.功能结构的微纳米化不仅意味着能源与原材料的节省,而且带来多功能的高度集成和生产成本的大大降低.实现材料微纳结构化的基础是先进的微纳米加工技术,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从微电子到微机械与微流体,从微米技术到纳米技术,微纳米加工技术获得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智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是致力于电流变液、高通量液滴微流控、快速即时检测芯片等领域的研发,融合材料、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专业人才,具有跟踪国际学术前沿、跨学科研究的专业性科研机构。研究所拥有2 000余平米的专业实验室研发基地,前期投入各类专业设备2 000余万元,配备微纳米加工超净实验室、微流控实验室、生物洁净实验室、智能材料研发  相似文献   

15.
<正>宋延林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信息功能材料、聚合物光子晶体与纳米绿色打印印刷材料与技术研究。他踏实勤奋、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最好"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做企业,都必须专注地做出最好的成果或产品,基础研究更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45岁的宋延林身上带有一股书卷气,声音不高,镜片后的那双眼睛永远带着笑意。  相似文献   

16.
苏联科学院理化研究所于1962年发现电流能直接产生力,作用于材料,并使材料易于变形。这种现象被称为电塑性效应。这种效应的实质是,当电流通过金属时,金属内部产生了电子流,提高了金属塑性,从而降低了金属的变形阻力。利用这种现象可以不需要对材料专门加热,就可以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17.
邓沛然  邓俊彦  言智 《科学通报》2012,(22):2058-2061
巨磁致伸缩材料Tb0.3Dy0.7Fe1.9沿易磁化轴《111》取向有着远优于其他取向的性能,探索制备该合金沿《111》取向的方法将提高这类稀土铁材料的应用价值.当材料在静磁场中凝固时,尽管Tb0.3Dy0.7Fe1.9的熔点远高于材料的铁磁相变Curie点,理论上这种高熔点的铁磁类材料在不是很强的静磁场作用下有实现易轴取向生长的可能性.在Tb0.3Dy0.7Fe1.9的凝固实验中,施加1T的静磁场,材料在慢凝的过程中获得了平行于磁场方向的高《111》取向.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这一方法也应适用于其他高熔点铁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18.
快速凝固Ni-47Al合金调幅组织的T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伟  林栋梁  孙宝德  陈达 《科学通报》1997,42(11):1219-1222
B2结构的NiAl具有高熔点、低密度和优异的耐蚀性能,因而有希望成为一类新型的高温结构材料。但低的室温塑性是这类材料走向实用化的主要障碍。采用快速凝固的方法细化晶粒是已知能有效地改善其室温塑性的方法之一。Gaydosh等研究了熔体旋转快速凝固NiAl薄带,性能测试表明NiAl快速凝固后的弯曲断裂应变从铸态的0增加到0.9%~1.3%,进一步在1273K退火1h后应变提高到2.25%,热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塑性表明存在其它因素影响快速凝固NiAl合金的塑性,但这一问题却一直未能澄清。近年来,随着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相继在快速凝固的强有序化相Ni_3Al,Ti_3Al,FeAl等铝系金属间化合物中发现存在亚稳组织,同样作为强有序化相的NiAl,由于其有序转变的临界温度与液固温度基本重合,因而尚未见在单相成分范围内存在亚稳组织的报道。最近,我们发现接近化学计量的快速凝固NiAl合金中存在亚稳的调幅组织,而这一现象尚未见前人报道。另外,亚稳的调幅组织的发现也使热处理提高快速凝固NiAl合金塑性的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飞秒脉冲激光双光子微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加工技术作为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的工业制造领域. 利用激光直写技术进行材料加工时, 其所能达到的加工分辨率一直受到经典光学理论衍射极限的限制, 难于进行纳米尺度的加工. 飞秒脉冲激光的出现不仅为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超快过程提供了手段, 也为发展先进的微纳米加工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光源. 近年来, 作为最新的激光加工技术之一的飞秒脉冲激光多光子微纳加工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该技术利用多光子效应和激光与物质作用的阈值效应, 成功地实现了纳米尺度的激光直写加工分辨率, 可望在功能性微纳器件制备等纳米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2001年日本科学家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双光子聚合技术首次突破衍射极限获得120 nm的加工分辨率后, 最近我国科学家实现了15 nm线宽的纳米尺度加工分辨率. 在利用多光束并行加工技术进行快速、大批量微纳结构加工的同时, 最新发展的多光束组合技术实现了多部件组合加工、一次成型, 解决了微尺度零部件组装难题, 为微纳尺度器件及微机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具有实用化前景的加工方法与途径. 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双光子微纳加工技术的高精度、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真三维加工能力的特点, 各国科学家制备出了各种微尺度光子学器件及微机电系统, 充分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飞秒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加工技术及相关材料技术的深入研究, 飞秒脉冲微纳加工技术必将获得快速发展, 并在先进纳米制造领域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01,46(18):1584-1584
1 概况 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实验室于2000年8月17日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是在山东大学南区液态金属及遗传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陶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边秀房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材料科学界著名学者11人组成. 该室固定人员26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 平均年龄42岁; 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2位, 客座人员15人, 包括日本、乌克兰的访问学者. 2 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金属及陶瓷材料液态结构、物理性质、中短程有序及液固相关性, 陶瓷和金属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