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体系框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增一 《科学》2004,56(6):35-38
自从1985年美国率先推行旨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以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十分关心公众科学素养建设问题。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简称“2049计划”)的建议,该计划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14个部委共同推进实施,力争到2049年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之际实现“人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在全面开展和实施这项计划的过程中,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则是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拟对中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标准的体系框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结合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必须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要求,联系我国地球科学的现状,深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取得共识。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的地球科学向何处去?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是满足于充当“资料提供者”,还是要成为新观念的提出者?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3.
依据我国高职高南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在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突出一个“实”字,在语’言基本技能和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突出一个“用”字。为学生开设多样化课程(选修课),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以促进学习者自主性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而实现高职高专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外语水平的人才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段韬 《科学》2006,58(1):2-4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在中国率先树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吹响了现代化文化启蒙的号角:最先使用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倡导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使用,便利了科学信息在中国的流通传播;开创了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促进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这是规划社会主义建设千秋伟业的指导思想。“面向世界”,就应当了解世界,特别应当了解我国所处太平洋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面向二十一世纪”,就应当以科学的方法预测我国、太平洋地区以至世界社会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前景。“面向现代化”,就应当展望作为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及其赖于发展的基础——经济在下一世纪的发展水平,以及二者在太平洋地区与世界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有鉴于此,本刊在新的一年中,拟将介绍有关“二○○○年中国科技”的文章,同时也适当刊载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其他国家科学技术的展望。本期先刊出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太平洋时代的展望”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看起来像科学论文,但他们正扭曲和杀害科学。科学是怎样被歪曲的?当我们谈论所谓“伪科学”和“垃圾科学”这样在公共话语中很流行的概念时,我们会说:“披着科学概念及术语的外衣,却并不满足真正的科学方法论要求的实践,就是伪科学,例如占星术和顺势疗法。”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伪科学大放异彩。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漂白剂防疫和熊胆抗毒的艺高人大胆事件。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1995-1999年的数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科研队伍年龄分布的历史状况及演变趋势,观察到我国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人才双峰结构”在一种非常有节律的“长消”运动中出现了转机,并对新时期的人才流失现象进行了思考,运用科学创造最佳年龄的理论,预测在未来10年间,我国科技论文高产年龄区域将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趋于一致,这将为我国科学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指出我国科技队伍的稳定与建设必须以制度来保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和理论物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决议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并指出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几项重要发现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高度评价物理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我理解,这是指近400年来走到较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道路上的,并以相对真理形式体现绝对真理而不断发展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部分院士关于“九五”期间建设全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建议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要求,使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和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都能在全球和全国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为人类服务的科学。它是植物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植物遗传学和农业、特别是植物育种的关系很密切,它是植物育种的理论基础。因此,植物遗传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植物遗传学目前还很薄弱,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了迅速发展我国的植物遗传学,特提出下列看法,供同志们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任广耀  朱征洪 《科学》2006,58(4):44-46
“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文人奥运”是北京申奥的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都跟科技密不可分。实现科技奥运,毫无疑问要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科技成果为基础;实现绿色奥运,如防沙治沙、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绿色能源等。同样需要注入大量的科技要素;即使是人文奥运,其中也有着丰富的科技内涵,如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弘扬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科技奥运”是实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有力保证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创办已近20周年。20年来,世界科学》终于成熟了。为了不忘广大读者、译者、著者的厚爱,我们决定在1997年举行“我与《世界科学》”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出“我与《世界科学》”交往中一件不平常的事;受《世界科学》上某篇文章的点拨而在科研中的收获;阅读《世界科学》的感受、心得;《世界科学》是怎样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的。一句话,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光彩,写出你的收获。所写内容务求真实,不要虚构。征文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我与《世界科学》”栏目。征文作者请注明你的年龄、职称、职业、职…  相似文献   

13.
大科学与小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和东方都在刮“大科学”之风,大量的研究经费都投入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某某组学”等计划上。在中国,“大科学”符合了国家一向的习惯,即“由上而下”的方式来进行科研规划和运行。一些决策者们也认为“大科学”代表着未来科学发展的趋势。许多科学家都忙着篡写“大项目”的申请书,要求政府给予高达几亿到几十亿的经费。  相似文献   

14.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当前的最大问题是“绠短汲深”,远远够不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有关方面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多方面的创造性工作以期能配合这种实际要求。建立走我国自己道路的新心理学以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的全面开创。  相似文献   

16.
朱晶  李淑红 《科学》2007,59(3):10-13
1980年代之后,全球性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浪潮来临,各国不断采取各种方式来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而努力。青少年作为未来的公民,大都是各国关注的主要对象。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而采取的行动多数集中在学校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学校教育和科普活动的结合更加强了各自的效果,青少年科学素质调查和教育评估既监测和评价这些行动的成效,又为进一步的行动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17.
吴家睿 《科学》2005,57(4):25-27
古人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而且在科学上更为重要,因为科学的理解和交流都建立在正确地使用科学术语基础上。对中国的研究人员来说,由于近现代自然科学主要来自西方.如何准确地翻译外来科学术语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为此.我国专门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科技术语的审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素养的概念化过程与中国的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大光 《科学》2006,58(3):25-28
国务院发布了“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对于科学素质的报道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回顾与思考科学素养概念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对于了解中国在国际学术讨论语境中独特的科学素质概念形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伪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在我国封建迷信沉渣浮起,应当破除,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道理。然而对于伪科学的危害的认识.人们似乎还不那么顶真。其实,当今的伪科学,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科学研究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科学的尊严。许多人大受其害,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破除反科学、伪科学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这项工作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既然要坚决反对伪科学,就必须区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什么是科学?科…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64,9(10):849-849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这十五年,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上,包括在科学战线上,取得辉煌胜利的十五年。十五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所谓科学事业,只不过是粉饰“太平”的点缀,根本谈不到也不可能在中国人民中间生根。那个时候,好些热心的科学家、工程师抱着“科学救国”的幻想,孜孜以求,结果不但丝毫救不了国,连科学本身也始终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