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发展模式.如何衡量区域发展的"绿色"程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单元,分别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3个方面,选取9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根据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7地市的绿色发展状态水平依次划分为P1相对均衡型、P2单项超强型、P3基本调和型三大类,对各类型城市的经济特点、资源环境状况、政策支持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各类型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指导山东省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关键.利用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EPI)对安徽省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安徽已成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中等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资源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而且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超越现有发展阶段、基本国情和省情,但是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以及采用综合配套措施完全有可能缩短目前能源、资源密集型的发展阶段,迅速提升其地区综合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季小妹  石峰  贾永飞 《山东科学》2013,26(5):111-116
为了解山东省17个地市政府环境作为现状,分析地市之间政府环境治理的差异,利用熵权法对山东省各地市的政府环境作为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在环境治理投资、治理成效以及信息公开三个方面的差异均较大。其中,政府环境投资与治理成效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大,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治理状况。总体上,各地市政府环境作为评价综合得分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菏泽、济宁、临沂等市可提升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以省内17地市的旅游收入指标为测度旅游经济差异的变量,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区域绝对差异增长的同时,鲁东、鲁中与鲁西3大区域问的差异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后简述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生态恢复与重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利用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陕西省的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近年来陕西综合绩效指数,从2000年的126.1下降为2006年的95.9,居全国倒数11-15位.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在全国的15-20位徘徊,而且排名有逐年落后的趋势.能源消耗总量呈线性增加,建设用地占用强度明显下降,COD和SO2排放强度缓慢下降,工业体废弃物产生强度在波动中略有下降;能源消耗强度有所上升,用水强度降幅明显,同时用水总量保持恒定.建设用地总量略有下降.SO2排放量明显上升但COD排放量保持恒定.虽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排序比往年上升了1位,但仍未实现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稳定下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程度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SO2排放绩效指数变动幅度较大,呈现降-升-降的"S"型曲线.COD总体绩效指数呈现缓慢下降态势.提高陕西资源环境综合绩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2015—2019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为例,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SBM模型静态分析生态文明效率指数,并借助Malmquist指数对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效率指数整体分值较高,但部分城市间存在明显差距,仅有4市达到了生态文明效率前沿面,划分了高、中高、中等和低4个等级生态效率地区;规模效率的提升促进了生态文明效率总体变化;技术进步仍是生态文明效率变化指数提升最大的阻碍,有待改善.工业发达城市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数较高,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未来京津冀应推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深化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提高京津冀生态文明效率.  相似文献   

7.
2000-2005年中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对2000~2005年中国及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05年,我国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平均每年下降2.7%。(2)我国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由东到西梯次分布。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依次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经济增长自发地去实现,而是要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负面效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3个领域分析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反映济南市经济健康程度、社会和谐程度和资源环境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权重,并利用信息熵进行修正,计算出1997--2006年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 系统探讨 2005 年以来北京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耦合、解耦过程, 得到如下结论。1) 2005—2017年, 北京市农业发展水平先增强后减弱。经济产出特征与农业发展特征相似; 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先快速减小后缓慢提升, 但总体减弱; 产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2) 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先增强后减弱。资源承载及消耗指数与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且对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的影响明显; 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下降。3) 全市资源环境压力与农业发展之间经历了“最不利状态→理想状态→相对乐观状态”的动态演变, 解耦和耦合状态并存, 并以解耦状态为主。在未来农业转型升级进程中, 仍需注重农业生态化发展及其多功能价值的挖掘, 促进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有序平衡。  相似文献   

10.
根据崇阳县1989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Mapgis6.5平台)以及TM影像,在GIS软件技术支持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近17年来崇阳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和景观蔓延度指数等作为景观生态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崇阳县各景观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稳定性及其变化趋势,并计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县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破碎度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反映景观演化过程中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林地占有较大比重,林地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看是正向的,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有所提高,但区域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群型地区的分析, 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要充分考虑资源流动性。选用中原城市群9座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 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利用外来资源依赖指数对研究区的资源依赖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 通过对比郑州市2004-2014年考虑与不考虑资源流动性的评价结果, 表明只有在考虑资源流动性时, 评价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状态; 2) 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水和能源资源比较紧张, 但通过外来资源的供应, 可基本上满足区域的发展需求, 然而各核心城市的环境情况均不容乐观; 3) 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漯河、许昌、新乡、郑州、济源、焦作、洛阳、平顶山、开封; 4) 根据外来资源依赖指数可知, 9座核心城市的粮食资源均可自给自足, 开封、新乡等地的能源资源需外部供应, 郑州、开封等地的水资源需外部供应, 综合来看, 水资源比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山东省十七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该体系共分3层,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3个方面共32项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包括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规模、社会科技和政府支持5个主成分共17个具体指标的县域尺度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2004~2011年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11年北京市各区县县域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基础条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科技投入略显不足;政府支持因子各区县变动差别较大,资金支持的持续性较差.(2)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和各主成分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距中心城区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计算分析了:①以全国为参照区,山东省1995~200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②以我国东部地区为参照区,山东省200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③以全省为参照区,山东省17市200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①与全国和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山东省的综合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②山东省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山东省17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所依赖的最基本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资产,是构成城市经济的最基本要素.运用灰色预测方法、综合指数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长沙、株洲等五个城市的地价水平进行预测,评价了城市地价水平与区域空间要素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城市地价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基本与区域空间环境相协调,但有个别城市受地方政策影响较大.因此,对区域空间效应的定量化是实现区域城市地价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盈亏指数,从时空角度分析2000—2018年山东省水生态足迹、万元GDP用水效率随时间演变情况,并对2007,2010,2015和2018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水生态足迹和用水效率时空差异进行研究,以揭示山东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00—2018年,山东省水生态足迹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农业水生态足迹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持续高于农业,且处于稳定态势.山东省总体水生态赤字较严重,大多数地区处于水生态亏损状态,济宁市水生态赤字最大.空间上,山东省水生态足迹高值区分布较为稳定,集中分布在山东省西部,且西部地区水生态赤字严重;而沿海城市用水效率较高,水生态赤字相对较低,临沂和烟台2市的水生态承载力较高.各地市万元GDP水生态足迹相差较大,呈西部高、北部低的空间格局.山东省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到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依据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00-2012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13年间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变化、数量变化以及空间变化,以揭示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翟雪迎  孙勇  季民  王鹏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0):12297-12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伴生了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为了分析和掌握近年来山东省大气质量的变化状况,本文充分利用山东省2015—2018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时序变化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大气质量重心迁移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了年际序列变化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并通过建立的空间自相关和重心迁移模型,探索了17个地市AQI的空间聚集特征及重心迁移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的AQI在年际尺度上是逐年降低,西部和中南部等地区空气质量较差,空气质量呈现出冬夏分明的季节性变化,而沿海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整体较佳,季节性规律表现不太明显;各地市AQI的Moran''s I(莫兰指数)逐年降低,各地市空气质量空间自相关性呈逐年减弱的聚集态势;重心迁移分析表明山东省城市群近年来的AQI重心呈现出自西向东微弱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鞍山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鞍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绩效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效益等层面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亟待优化升级.研究表明,2007-2011年,鞍山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其中,经济、社会、产业3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2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下降趋势,鞍山市绿色转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重庆都市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资源环境也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定量评价资源环境压力的状态与趋势,对推动重庆都市圈可持续发展以及直辖市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经济发展、资源压力、环境压力相互关系的研究,构建3者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评价的四方体图法,并研究了重庆都市区1996-2005年经济发展可持续状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6-2005年,重庆都市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压力指数始终较高并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可持续水平较低,处在强不可持续或弱不可持续状态.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有效的政策推动下,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状态由前期的强不可持续演进到后期的弱不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水平呈现缓慢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