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脉散各味中药之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溶出度、红外光谱、飞行时间质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生脉散及麦冬,五味子,党参的单煎合煎液中溶出各种组分的变化和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几个单方共煎可以产生协同溶出效应,亦可抑制某些组分的溶出,还发现合煎液中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对麦冬、五味子、党参单煎,合煎液的溶出物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合煎液溶出物中有空泡结构存在,说明溶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它们形成复杂的聚集态结构.上述实验表明麦冬、五味子、党参合煎液不是各味中药单煎液之间的简单加和.各味中药在溶出过程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对深化理解复方中药的药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中药水煎液中铁在人体中胃肠的分配情况,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黄芪与泽泻及其水煎液中铁的含量、水煎液中水溶态铁、醇溶态铁的含量.结果表明:铁的水煮溶出率均较低,中药中铁的形态与中药成分、作用靶位(胃肠)的酸度有关,酸度对中药中铁的溶出率及水煎液中铁的形态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黄芪与泽泻的综合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萃取红茶中咖啡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红茶中的有效成分咖啡碱在水中的溶出特性,以及茶叶粉碎度、料液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液pH值、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咖啡碱溶出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微波辅助萃取红茶中咖啡碱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不粉碎,料液质量比1∶3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 min,提取液pH值为6,微波功率350 W,微波作用20 s,红茶中咖啡碱的浸出率可达3.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煅烧硼镁石为原料真空铝热还原炼镁得到的还原渣中富含12CaO·7Al2O3,该还原渣可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碱液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和富硼料,铝酸钠溶液通过碳酸化分解可制备氢氧化铝.以硼镁石铝热炼镁所得还原渣为原料,研究了溶出温度、时间、碳酸钠及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并对碳分产物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12g/L,碳碱质量浓度210g/L,溶出时间120min,溶出温度95℃,液固比为6的条件下,炼镁还原渣中氧化铝的溶出率为8521%.氢氧化铝产品为α-Al(OH)3,白度大于98,SEM显示其晶粒小于1μm.  相似文献   

5.
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熟料溶出过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粉煤灰和石灰石烧成的熟料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出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碳酸钠用量、溶出温度、溶出时间及液固比等工艺条件对熟料溶出中Al2O3和SiO2溶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约为理论量的1.0倍,溶出温度为50~60℃,保温时间为40~60 min,液固比为3~4的条件下,熟料中Al2O3的溶出率大于82%,溶出液中Al2O3质量浓度约为36 g/L,溶液的硅量指数铝、硅质量比大于46;溶出产生的钙硅渣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为:Al2O3 2.60%,SiO2 24.31%,CaO 58.40%,Fe2O3 1.79%,TiO2。0.49%,Na2O 0.53%;熟料的主要物相为γ-2CaO.SiO2和CaCO3。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秸秆中可溶性糖提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低耗的甜高粱可溶性糖提取方式条件,并分析糖的种类及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浸提率的影响.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性糖含量,离子色谱法测得甜高粱秸秆中可溶性糖的种类.当料液比1∶4,温度60℃,浸提时间2 h条件下浸提得到的糖最多,水浸提法甜秸秆可提取出19.01%的(以葡萄糖计)总糖.甜秸秆中含有43.35%的蔗糖、14.2%的葡萄糖、11.36%的果糖.  相似文献   

7.
铝灰渣高效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铝灰渣为原料利用碱酸碱法制备聚合氯化铝,探讨加热温度、混合物配比、保温时间对固相热分解阶段的影响,以铝灰溶出率为指标探索酸溶及碱溶的最佳工艺.对处理后的残渣进行XRD图谱分析,以确定残渣的主要成分.且通过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所制备的聚合氯化铝溶液中铝水解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碱酸碱处理后铝灰的溶出率高达95.94%,由此可合成高浓度(0.53 mol/L)高Alb(85%)含量的PAC溶液.且铝灰经此工艺处理后剩余残渣量少,主要成分为α-Al2O3.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料液比、pH值、温度、时间以及介质等因素对南瓜种子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蛋白质的溶出率受pH值、介质的影响较大 ,其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 .初步确定南瓜种子蛋白质提取的较佳条件为 :料液比 1∶1 0 0 ,pH值 1 2 0的碱性条件下 ,37℃浸提 1 0h .  相似文献   

9.
党参中铜、锰、铁、锌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草药党参中微量元素Cu,Mn,Fe,Zn的形态分析进行了研究.用0.45 μm滤膜将其水煎液分成可溶态和悬浮态.对于可溶态,用LSA-10吸附树脂分成无机态和有机态,并且对水煎渣依次用CCl4和HCl进行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各形态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党参水煎液中,Fe以有机形态为主,而Mn的有机态比例仅占2.9%,常规煎渣中仍留有大量有机态Zn.  相似文献   

10.
以粉煤灰、废硫酸、废铁屑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酸溶、碱溶、氧化和聚合过程,制备出了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铁铝(PAFSS),用XRD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浸取阶段(碱溶和酸溶)对粉煤灰中硅、铁、铝溶出率的影响因素和制备阶段对PAFSS混凝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了PAFSS的混凝性能和最优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当浸取阶段温度90℃、液固比(体积比)3.0、时间3h、浸取液浓度5mol·L~(-1)和制备阶段硅酸聚合pH2.0、硫酸总量与硫酸亚铁摩尔比0.37、Si/Fe+Al摩尔比0.10时,所制PAFSS为Al~(3+)、Fe~(3+)、SO_4~(2-)和聚硅酸相互作用形成的无定形高聚物,其最优形态Fe_b和Al_b含量高,pH值适用范围宽,混凝性能明显优于市售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铝(PFAS)混凝剂.  相似文献   

11.
材料的滞回本构模型是准确预测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基础.为此,在国产6082-T6和7020-T6铝合金材料的循环加载试验的基础上,得到了铝合金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随后采用分段Ramberg-Osgood模型对单调拉伸曲线、循环加载曲线以及骨架曲线进行拟合,并提出了国产铝合金材料的单轴滞回本构模型.将所提出的滞回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滞回本构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铝合金材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铝形态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盐基度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复合混凝剂PAC/PDM,研究了PDM特征黏度、PAC与PDM质量配比对复合混凝剂中盐基度、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混凝性能的关联.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混凝烧杯试验对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铝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PDM特征黏度由0.87dL/g增加至3.79dL/g,或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小至5∶1,未观察到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有明显变化;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所选模拟原水,当余浊下降至6NTU时,复合混凝剂PAC/PDM(2.88/10∶1)能使PAC投加量减少19.2%—19.5%;随PDM特征黏度由0.87增加至3.79dL/g,絮团尺寸和沉降速率增加;随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少到5∶1,PAC投加量减少15.9%—19.9%,因此PDM能明显提高PAC的混凝性能,且随着复合混凝剂中PDM特征黏度增加,或者PAC/PDM质量比例降低,混凝效果都得以增强.由此可见,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与其优越的强化混凝性能未有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空穴增长模型(VGM)和应力修正临界应变模型(SMCS)应用于国产结构用铝合金的韧性断裂预测,完成了国产6061-T6、6082-T6和7020-T6 3种牌号的铝合金标准圆棒试件和缺口圆棒试件的单轴拉伸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校准了3种牌号铝合金的VGM和SMCS模型断裂韧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槽口半径大小对各牌号铝合金试件的断裂韧性参数校准值影响较小,离散系数均在20%以内;断裂韧性参数是铝合金材料固有属性,可用于国产结构用铝合金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韧性断裂预测;与SMCS模型相比,VGM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预测铝合金材料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连捷 《山西科技》2004,(3):45-46
文章通过对 2 0余年全球氧化铝现货市场和近 10年来我国氧化铝市场走势的分析 ,找出了影响氧化铝现货市场的关键因素 ,同时简要论述了价格上涨对我国铝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铝制品平均使用寿命的中国铝的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交通工具为例,给出了其使用寿命的正态、Weibull及Beta三种概率分布.结合各类含铝制品的使用寿命分布和我国铝制品的消费构成,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了我国2003~2007年投入使用的铝制品平均使用寿命为15~19年;采用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从铝的生产、铝制品的加工制造、铝制品的使用和报废铝制品的回收等4个阶段分析了我国2007年铝产品生命周期中铝的流动状况.给出了铝工业的物流指标,得到了我国2003~2007年原料自给率和废杂铝使用比例的变化,总的废杂铝使用比例在13%~17%范围内;分析了我国2003~2007年间废杂铝回收数量和铝产品生命周期铝损失量的变化;提出了促进我国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我国散热器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部分内容,论述了铝制散热器的分类和压铸铝散热器特点,提出了压铸铝散热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减轻薄壁吸能结构质量、提高结构能量吸收性能,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试样。对方管试样进行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研究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的变形模式和机理。提出分段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方管的设计方法;并对其轴向吸能特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内层铝合金材料的界面出现脱层断裂,内层铝合金材料对方管变形起到了引导作用,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阻碍铝合金材料的折叠变形,碳纤维增强层合方管较原铝合金方管有效压缩能量提高了35.79%,压缩力效率提高了28.38%;而分段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还能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压缩力,提高薄壁结构压缩力效率,压缩力效率较原来提高了13.53%,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增强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NDO/2方法研究了炼铝用碳阳极中添加三氟化铝的吸附行为,通过优化得到了吸附的最佳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三氟化铝添加到炼铝用碳阳极中起传输电子的电桥作用,是碳阳极发生空气氧化以及铝电解时生成氧气的氧化反应的抑制剂,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运用ProCast软件对真空压铸铝合金副车架进行铸造工艺仿真,得到副车架的残余应力场.通过中间文件把残余应力作为初始条件加载到副车架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上,利用HyperMesh、ABAQUS、Fe-Safe等软件对副车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显示残余应力使纵向工况、侧向工况、垂向工况中的疲劳寿命分别降低了48%、71.3%、32.5%.对副车架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考虑了残余应力的疲劳仿真结果更接近台架试验结果,并且该铝合金副车架的性能指标符合实际使用要求.因此考虑了残余应力的疲劳仿真对真空压铸铝合金副车架的生产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实验室用悬浮式阴极铝电解槽的结构形式,并用200 A和300 A该结构电解槽分别进行了纯铝及铝-钪合金的电解试验,用ANSYS软件对电解槽内的电势及电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电解槽的结构是可行的,电流效率可达80%左右,特别适合在实验室中用于铝电解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