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作家莫言对习焉不察的非主流民间史所予以的深切关注 ,其创作历程也映现着他探寻神肖的历史真谛的自我心灵轨迹。其近作《檀香刑》 ,杂糅多种话语拆解了清王朝走向末路的那段历史。以檀香刑罚为纽结点 ,由政治、亲情与性爱交织着且无孔不入的权力之网中 ,各色人等都在多调的杂语中挣扎着又狂欢着。但文本终未逃循出使历史消平化的缺憾  相似文献   

2.
茂腔是流传在高密一带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是高密民俗文化的代表,它对莫言的小说尤其是对《檀香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檀香刑》中,茂腔贯穿小说的始终,在构思、素材、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和语言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檀香刑》蕴含有三种意识:原始的"由幻赏神"的巫术观念下产生的"人兽同体"、农耕文明孕育下的"人生如戏"、传统文化的"向根"观照。由此体现了莫言"大踏步撤退"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对于莫言的小说《檀香刑》的情感立场,评论者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说它没有庄严的道德感和温暖的人性内涵;有人说它隐喻了民族曾经的苦难和罪恶。本文则通过孙丙、钱丁、赵甲的命运来阐释《檀香刑》的蕴含的悲悯情怀表现在:清王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外辱,却精心研制刑术以惩子民,致使民族英雄孙丙被施以檀香刑;酷刑政治下各级官员如履薄冰,钱丁终于被血腥屠杀唤醒良知,公开抵制酷刑政治;刽子手赵甲执刑成瘾,奴颜婢膝,把行刑当做艺术表演,最后陈尸刑场,不得善终。  相似文献   

5.
当前十分引入注目的<檀香刑>,无疑是莫言潜心创作的一部具有史诗般辉煌气质的小说,也是一本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鲜活素材.对这部具有相当独特的艺术追求的长篇小说,作者无意从传统意义上撰写文学评论,而试图在深层次上从社会历史、民族心态、文艺美学的视野去解读与批判.  相似文献   

6.
莫言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通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所遭受的残酷无比的刑罚,和鲜血淋漓的受刑场面的描写,把隐藏于人们心灵之中的看客心理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深刻的展示;这其中有看客麻木而"兽性"的欣赏,有统治者自行取乐、渲泄淫威的病态表现,有对被征服者肆意的羞辱,刽子手扭曲的心理展现,使这一民族劣根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莫言通过对酷刑实施过程中看客病态表现的解剖,将扭曲的心灵与民族历史相连结,揭示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图景,也表现了作者蕴藏于内心的"人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余杰 《凉山大学学报》2002,4(3):121-129
当前十分引人注目的《檀香刊》,无疑是莫言潜心创作的一部具有史诗般辉煌气质的小说,也是一本社会史和化史的鲜活素材。对这产具有相当独特的艺术追求的长篇小说,作无意从传统意义上撰写学评论,而试图在深层次上从社会历史,民族心态、艺美学的视野去解读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批评视角下的加拿大《印第安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是加拿大最早的居民和主人的印第安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组织结构,自主地管理着本族事务。欧洲移民的到来,使得印第安人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自治的权力,沦为附属和被监护的地位。以后殖民视角从1876年颁布的《印第安人法》入手,探讨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的关系,揭示加拿大印第安人从中心走向边缘的过程,旨在为研究印第安民族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檀香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归身体性写作的灯塔,即身体本位的写作。没有身体的灵魂,是孤魂幽灵,无所依托,空游于天地间;而没有灵魂的身体则只是一具躯壳,不再有任何灵性与生机可言。所以,身体本位的写作是从身体出发并最终回到身体的灵魂旅程。  相似文献   

11.
"民间"、"民间文化"在不同谈论者的心目中,含义是各不相同的。莫言对"民间"的理解,更接近于本真的、纯粹的人类学、民俗学的民间精神,接近于巴赫金、钟敬文意义上的民间。人类学、民俗学的视野和方法可以引领文学通向生命的大地,但最终文学要脱离它们而跃入生命主体的现实,抵达生命主体精神的源泉。在那里,它将彻底超越文化的外在形态与人为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