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明瑜 《科学通报》1989,34(23):1838-1838
zisik等人对肌内注射惰性药物在皮下组织内的分布给出了一个线源模型。由于组织的孔隙度和注入的初始压力对药物分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我们提出了一个柱源模型,得到了惰性药物浓度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分析解。本文应用有限积分变换方法解决了服从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的反应型药物肌内注射药物浓度的稳态分布问题。 设浓度为C_0的某种药液注射到皮下组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0.08 mol/L的碘酒、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SiNx:H和40%的HF酸对太阳电池级直拉单晶硅进行表面钝化, 然后利用微波光电导衰减(μ-PCD) 法测量硅片的少子寿命和铁-硼(Fe-B)对浓度. 通过比较少子寿命测量值, 发现0.08 mol/L的碘酒的钝化效果最好, 40%的HF酸的钝化效果最差. 对硅片Fe-B对浓度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 同一硅片经过不同钝化处理后Fe-B对浓度分布差异较大, 且只有经过PECVD沉积SiNx:H钝化的硅片的Fe-B对浓度分布与少子寿命分布有显著的相关性. 此外, 实验研究还发现, 钝化效果比较好的情况下, 复合中心浓度分布与Fe-B对浓度分布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实验的半定量估算、分析表明, 少子寿命、Fe-B对浓度以及复合中心浓度分布的间接测量结果, 受到样品表面钝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大气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一个中心课题是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大气的基本状态主导了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浓度分布,反映大气热力性质的大气稳定度、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速率小,范围狭窄;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情况恰恰相反。换言之,不同的稳定度,定性地决定了大气湍流状态和平均风速的大小。正确地确定稳定度类别是计算污染浓度分布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和海域低层大气甲烷及其同系物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国东部和近海定点,其期,同步对低层大气采样测试,率先查明了轻烃和CO2等浓度为化和分布在中强地震发生前,距震中约250km范围内,已知油气聚集区上空出现CH4与同系物浓度异常。  相似文献   

5.
含硼药物是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技术实现肿瘤靶向性的关键.自20世纪50年代起,含硼药物已经经历了三代变革, BNCT领域科研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的含硼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针对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含硼药物研究进展,包括论文发表、专利情况和临床进展进行分析,对论文的产出趋势、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技术主题分布、不同技术主题法律状态分布和重要申请人及含硼药物临床研发的类别、适应证和研发机构深入分析,以期为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含硼药物的研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的等效性论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科学通报》2005,50(20):2199-2202
通过荧光、紫外方法研究头孢哌酮钠和沃氟沙星两种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 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两种理论公式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是等效的; 得出了两种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解离常数、能量转移效率、给体-受体作用距离和猝灭常数, 还特别指出: 猝灭终止时猝灭剂(药物)的最大摩尔浓度与荧光体(白蛋白)的摩尔浓度之比[Mt]/[Pt]是个值得重视的参量, 因为它是猝灭剂分子对一个荧光体分子的最大结合数, 向荧光体溶液再添加超过这个量值的猝灭剂将不再具有猝灭功能.  相似文献   

7.
多溴联苯醚(PBDEs)在珠江口水体中的分布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珠江口水体溶解相及颗粒相多溴联苯醚(PBDEs)的时空、垂向分布及其在两相间的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PBDEs 在水体中的分布随采样季节的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 5月以冲淡海水为主的水体PBDEs浓度明显低于10月以新输入河流淡水为主的水体PBDEs浓度. 10月样品的空间分布表明河流径流输入是伶仃洋内PBDEs的主要来源, 其中溶解有机碳含量可能是水体中PBDEs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5月冲淡海水PBDEs的空间和垂向分布相对均一, 颗粒物含量是水体中PBDEs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溶解有机碳含量、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对PBDE在两相中的分布与分配都有一定作用, 但随水体性质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群  任建勋  过增元 《科学通报》2009,54(11):1606-1612
基于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现象之间的类比性, 引入了质量积的概念来代表物体向外界传递质量的能力, 定义了质量积耗散函数, 说明了质量积耗散是传质过程不可逆性的量度, 提出了质量积耗散极值原理和优化对流传质过程的优化方法,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导出了对流传质性能最佳时流体流动所需满足的欧拉方程. 在此基础上, 对空间站实验舱内通风排除气体污染物的过程进行了优化来达到减少通风系统能耗, 降低实验舱内污染物浓度的效果. 结果表明: 利用质量积耗散极值原理, 获得了通风排污性能最佳的速度分布. 以该最优速度分布为指导, 采用集中送风代替均匀送风, 获得了进风口的最佳位置和宽度, 可以在空气流动黏性耗散降低了30%的基础上, 密封舱内平均污染物浓度和最大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了75%和60%, 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下降50%.  相似文献   

9.
冷冻浓缩过程冰晶夹带溶质浓度分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冻浓缩过程冰晶夹带造成该技术推广使用受限制的问题,采用国内外描述相变微观结构的相场模型,将体系视为水和溶质二元系统,建立冷冻浓缩过程冰晶生长的数学模型,耦合溶质场,从微观上模拟冰晶形貌演变,分析冰晶夹带溶质浓度分布规律.探讨模拟结晶时间、过冷度及模拟初始温度对冰晶夹带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相符合.随着模拟结晶时间的延长,冰晶固液界面的溶质浓度增大,造成溶质夹带增加;过冷度小,溶质扩散率大,冰晶中溶质浓度小,过冷度越大,溶质向液相中扩散越不充分,冰晶中溶质浓度越大;模拟初始温度高,冰晶浓度分布小,模拟初始温度低时,其溶质浓度增大.适当控制这3种因素将减少冰晶的夹带率,降低冷冻浓缩过程的可溶性固形物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值方法, 系统研究了开路状态下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层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和阴极Fermi 能级之间的势垒、给体层厚度和受体层厚度对器件内部载流子浓度、电场和电势分布的影响, 得到了载流子浓度、电场和电势分布随受体层的LUMO 能级和阴极Fermi 能级之间的势垒、给体层厚度和受体层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这为以后的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开路状态下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静电液滴法制备10 μm粒径的蛋白质药物微球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伟明  刘袖洞  于炜婷  马小军 《科学通报》2005,50(22):2463-2468
采用静电液滴工艺, 以胰岛素、血红蛋白为药物模型,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材料, 通过减小原料液表面张力, 改善电场力分布, 制备了粒径d≤10 μm 的蛋白质微球载体, 通过正交设计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 并考查显著因素对微球粒径及药物包封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胰岛素、血红蛋白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9.3 和7.8 μm, 球形度优良, 粒径分布的平均标准偏差SD =1.61; 输出电压U、锐孔孔径D、锐孔至凝胶浴液面距离δ是影响微球粒径的显著因素, 粒径随U 增大或D 减小而减小, 药物包封率>70%; 信度α = 0.05, α = 0.1 时的微球粒径分布区间为(6.2545, 10.1735)和(6.6022,9.8258).  相似文献   

12.
环境化学品分布于生物特定器官或组织(如肝、肾)的靶点浓度,是评价其毒性效应所需的关键信息.受实验技术和条件等限制,仅通过整体动物实验难以实现化学品生物体内靶点浓度的高通量获取.生理毒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s,PBTK)模型则可定量描述化学品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预测化学品在生物体内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联化学品的环境暴露浓度及靶点浓度.PBTK模型可进一步用于体内(in vivo)-体外(in vitro)毒性测试数据的外推、生物的跨物种外推等,在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PBTK模型的基本概念及构建PBTK的方法,介绍了现有PBTK模型在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并对PBTK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多的温室气体,CO2浓度的增加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监测大气中CO2浓度的全球分布,分析全球CO2源汇特征,中国即将发射一颗碳卫星(TanSat),搭载的高光谱传感器用于监测CO2浓度.由于大气气溶胶对CO2浓度的反演具有显著的影响,TanSat另外搭载了用于反演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值方法,系统研究了开路状态下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层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和阴极Fermi能级之间的势垒、给体层厚度和受体层厚度对器件内部载流子浓度、电场和电势分布的影响,得到了载流子浓度、电场和电势分布随受体层的LUMO能级和阴极Fermi能级之间的势垒、给体层厚度和受体层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这为以后的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开路状态下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表层雪化学元素浓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弓  康世昌  丛志远  刘勇勤 《科学通报》2007,52(19):2307-2311
对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6500~8844 m)表层雪化学元素浓度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表层雪中元素随海拔高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的强风扰动引起表层雪的重新分布所造成; 另外局地裸露基岩的粉尘输入对表层雪中的陆源元素随海拔的分布有较大影响. 对比1975年同海拔样品元素浓度值发现, 2005年样品除少数地点的个别元素外, 均低于1975年. 这表明因采样和测试技术手段的进步, 2005年样品元素浓度测试的准确性更高. 与全球其他地区降水样品相比, 珠峰样品中的稀有元素与南北极及格陵兰地区雪样中的化学元素浓度大致相当, 并且其含量远远低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城市地区, 说明珠峰受人类活动影响甚微, 可以作为世界偏远地区大气环境背景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用全息相衬干涉显微术定量研究晶-液界面的溶质边界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锡玲 《科学通报》1990,35(8):587-587
一、引言 溶液生长晶体,在晶-液界面附近,有关质量输运的真实行为,至今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有不少文献报道,采用全息干涉术研究晶体周围的浓度场分布或测量浓度边界层的厚度。然而这些研究均是在自然对流的状态下,进行总体分析。而对输运的重要地带——边界层内的溶质分布,或在强迫对流状态下,层内的变化规律未见报道。另外对检测方法的准确度也未见讨论。  相似文献   

17.
辽东半岛的幔源He渗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辽东半岛温泉气体的He浓度和He同位素的组成特征。^3He/^4He值分布于0.14-0.72Ra之间,He同位素组成与He浓度和^4H3/^20N比值呈现线性相关,表明有少量地幔He抵达地表。温泉气体的^3He/^4He值与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两者具有一定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营养盐垂直分布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三沙永乐龙洞水深约300 m,是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100 m以下水体属于无氧环境,使其成为研究从有氧到无氧的转变及无氧环境下生源要素迁移转化过程的理想场所.2017年3月在永乐龙洞开展了现场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溶解态无机营养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温度、盐度、溶解氧(DO)等环境参数,讨论了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营养盐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盐在蓝洞内有迥异的变化规律,最大转变发生在氧化还原跃层.表层营养盐浓度均较低,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各营养盐浓度体现不同的峰值分布.例如,硝酸盐浓度峰值(8.59μmol/L)出现在90 m深处,而亚硝酸盐在40和95 m处出现双峰分布(分别为0.49和0.18μmol/L).铵氮浓度在95 m之后迅速升高,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则从70 m开始升高,150 m后其浓度均不再增加,分别稳定在85,4.9和152μmol/L左右.营养盐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其结构的分布,N/P比与Si/N比和Si/P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N/P比在表层较高(接近300),整体随深度而降低;Si/N比在表层和底层都较低,在95 m出现15的峰值;Si/P比也是表层较高,但在95 m也出现达70的峰值.在160 m以下,各营养盐比例均保持稳定,并接近Redfield比值.永乐龙洞营养盐垂直分布的变化表明其循环过程与DO、有机物和微生物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使用同步辐射X射线微探针技术对正常和骨质疏松股骨头切片元素浓度分布进行扫描测量。详细介绍了切片样品的制备和扫描实验装置,获得了Ca,P,K,Fe,Zn,Sr和Pb等元素在股骨头切片组织中(包括软骨、密度骨和松质骨)的精细分布CT成像,结合Ca与P,K,Zn和Sr等元素的相关性统计,探讨了骨矿物质流失途径和元素对维持正常骨结构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梁锦荣 《科学通报》1990,35(21):1617-1617
对于使用药物的方式,人们早已认识到一般的口服及注射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这些传统的途径通常需要频繁的服药,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起伏变化(见图1)。但每一种药物均有其治疗指数,若超过它则产生不良副作用,而低于它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