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可应用于中低层和多高层隔震结构的近似实空间解耦方法.利用强迫解耦法、Kelly法和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对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隔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结构位移响应用具有明确物理与工程意义的系列二阶标准振子位移响应与速度响应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求解可知: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和很高的计算精度,结构隔震层和顶层的位移响应最大误差仅为0.361%和1.444%,可推广应用于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层基础隔震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层基础隔震偏心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基础隔震偏心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并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  相似文献   

3.
隔震结构通过延长结构白振周期,能够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通过对基础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的时域反应最大值的分析,对比两的隔震效果,总结了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好于层闻隔震结构,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超高层隔震结构等大高宽比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单质点、双质点和三质点剪切型简化计算模型,对大高宽比隔震结构隔震层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隔震层水平刚度、最大设计位移和隔震支座压应力与界限荷载、压应力的关系.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对地震反应分析预测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切力、层间变形以及层间最大位移反应等预测计算方法,以及多质点体系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分布计算理论式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隔震结构的特,点提出解耦假定,建立了振动系统分解法,将多层隔震框架的串联多质点振动体系分解为结构与基底限位阻尼器组成的弹塑性刚体滑移振动和上部结构体系内部的弹性相对振动两个系统.针对相对坐标系下的弹塑性滑移振动运动方程,用Wilson-θ法构造了系统分解法直接动力分析新算法.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显示,使用系统分解法求得的上部结构动力反应与普通直接动力分析法结果相差不大,但却可将隔震器设计阶段的弹塑性动力分析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运用复模态方法,系统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在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响应.由于基础隔震结构运动方程为非经典阻尼和非对称质量、刚度情况,故采用复模态解耦振动方程,得到基础隔震结构的响应解析解.  相似文献   

7.
大高宽比隔震结构地震反应预测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高宽比隔震结构体系,提出了两质点系剪切型简化计算模型、高宽比影响系数的概念和计算式.基于剪切型简化计算模型和高宽比影响系数,建立了大高宽比隔震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隔震层位移反应、上部结构层间剪力等地震反应预测理论.对一栋高宽比为5.01的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震反应预测理论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计算模型、动力方程.用MATLAB程序模拟计算一个算例,通过对比分析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时程反应,得到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反应的结论,从而达到隔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子结构法,把地基土视为置刚性基础于其上的匀质、各向同性的粘弹性半空间,用Bouc-Wen光滑型滞变恢复力模型来模拟隔震层的弹塑性,上部结构采用剪切型结构模型建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隔震结构非线性运动方程;利用状态空间法,将地震波以功率谱密度的形式输入,通过随机等效线性化获得隔震结构反应的统计值.分析表明,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隔震结构设计并不总是保守的,地基土的类型和隔震结构的隔震度都在一定范围内对结构地震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建立了传统结构与隔震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这两种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和考虑单向、双向、三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多向地震作用对框架结构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对于水平隔震,在三向坚硬场地波的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增大;对于竖向隔震,隔震结构比传统结构的地震响应都要大,且在双向与三向地震动时,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底层柱轴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铅芯橡胶基础隔震设计时,要考虑结构多向地震作用,尤其是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层隔震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隔震效果以及减震机制。结果表明:高层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反应比非隔震结构明显降低,隔震效果明显;在高宽比为4的情况下,试验隔震支座未进入受拉状态;高阶振型对非隔震结构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隔震结构的情况,隔震降低了结构基本振型反应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高层结构高阶振型的反应,这成为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仍然能够取得较好隔震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建亮  李成金 《河南科学》2010,28(9):1138-1140
对基础滑移隔震偏心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并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建立隔震结构不同周期的单质点分析模型,用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周期(Tr)表征地震动频谱特性,对不同特性的隔震结构输入Tr在0.3~5.5 s的地震波,研究这些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对不同周期以及不同屈重比隔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隔震周期大于4.0 s时,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隔震层位移随着Tr的增大而增大。当隔震周期小于4.0 s时,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隔震层位移随着T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Tr的增大,上部结构加速度先随着屈重比的增大而增大,一定范围后,随着屈重比的增大而减小,隔震层的位移随着屈重比的增大而减小。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对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影响很大,但隔震结构周期为4.0 s左右时可以取得最佳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采用多自由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耦联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以某六层采用摩擦滑移隔震的框架结构为例,考虑不同的场地条件,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对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成金  王建亮 《河南科学》2010,28(8):964-966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周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减小,上部结构周期增大,摩擦摆支座位移逐渐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楼层剪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性,只考虑水平向往往不够真实全面,且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中更为复杂,缺少相关的研究分析。建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利用点弹簧模拟土体参数实现SSI效应,进行三维地震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三维地震激励下,考虑SSI前后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通过改变土体性质,探讨了考虑SSI对结构的影响规律。针对三维地震动,设置了三维隔震支座,并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地震下,考虑SSI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增大,周期有所延长,层间位移角增大,结构损伤加重;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考虑SSI层间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均明显减小,结构的损伤程度减轻,三维隔震支座减震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防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隔震技术即安全又经济,是较好的减震措施之一.本文从各种隔震体系的本质特点入手,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黄小健  赵歆冬  马辉 《甘肃科技》2011,27(11):119-121
层间隔震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隔震形式,是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控制的一种减震技术.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其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频率;通过地震响应分析,得出有关层间位移、加速度及剪力.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层间隔震结构的频率减小,周期增大;各楼层的加速度幅值减小...  相似文献   

19.
竖向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竖向地震动对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Rh/w的影响,并考虑了场地条件、地震强度、隔震周期等因素和竖向地震动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坚硬场地条件,必须考虑竖向地震动对Rh/w的影响;而对于软场,则不然.为了方便工程应用,首次给出了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地震动强度以及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的Rh/w的定量取值.结果可为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设计和相应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另一种形式——滑移隔震技术;通过实例分析计算,比较了隔震滑移结构与传统结构的抗震性能,讨论了不同摩擦系数作用下对隔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