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颖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90-92
石峡南丰话属于赣东北地区的移民方言,其两字组变调主要有阴平变调、阳平变调、上声变调和去声变调,其中阳平与上声为后字变调,阴平与去声,前字、后字有时都有变调情况,去声后字变调有时与两字组短语的语法重音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Z2)
对桃源维回族汉语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进行描写,并与当地汉族方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桃源维回族在语言上虽然已经转用了当地的汉语方言,但是其汉语方言仍有别于当地汉族方言。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 ,通过语音的声学实验 ,从音长、音色、音高等方面对益阳话轻重音的物理声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轻读音节能量较弱 ,是音长、音色、音高等因素综合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雷冬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5):54-58
"准"字在安福方言中既可以作动词表示"允许"义,又可以作介词充当被动标记,后者是从前者引申而来的,是重新分析的结果。这与普通话中表被动的"给"的形成情况是相类的。对于使役动词表示被动的原因虽然已有研究,但尚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试图结合方言的同类现象进行研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临夏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中原官话片陇中方言的小片.临夏方言在长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其双音节的连读变调更是独具特色.文章主要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临夏方言中心区的双音节连读变调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夏中心区双音节词的调值变化区域多在3度4度之间,变调类型大体可以归纳为5种.所以在整体上看,临夏中心区双音节词的变调形式较为简单,并且去声为中降调,阳平为中升,因此在听感上临夏方言的语调显得较为平直. 相似文献
7.
清徐方言两字组重叠时,前字大多要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低元音[藓]、低元音[鬑][a][蘅]、央元音[調][藜]时,前字发生变韵;前字的主要元音是半高[奕]、高元音[i][u][y]、舌尖元音[尢]时,前字不发生变韵;有时变与不变与年龄有关.变韵的同时还伴随着变调.清徐方言重叠变韵是异化作用下的语音变化形式,这种异化与并州片普遍的元音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影响龙岩话三字组的声调的因素有二:一为声调的组合条件,一为三字组的语义结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龙岩话一般三字组、重叠式三音节词及以“仔”为词缀的三音节词。 相似文献
9.
影响龙岩话三字组的声调的因素有二:一为声调的组合条件,一为三字组的语义结构。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龙岩话一般三字组、重叠式三音节词及以“仔”为词缀的三音节词。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在连续语流中韵律词重音不仅会受到其所在韵律层级的影响,也会受到调型组合的影响。该文在大规模连续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的基础上,从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2方面对韵律词重音感知作了细致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韵律层级和调型组合条件下,重音感知呈现出规律性差异,主要表现为:1)随着韵律层级的上升,时长和基频都随着重音级别的增大而增大,但基频对重音感知的影响更大;2)在相斥的调型组合下,时长对重音感知的作用要显著高于其在相容调型组合下的作用;3)在连续语流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模式没有显著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潍坊滨海方言的儿化和变调都很有特色,文章作了详细描写。儿化以卷舌为主要特征,伴有主要元音的后化高化或丢失等现象,有时还引起声母的变化。普通的两字组都是前字变调,曲折调、平调多变,降调多不变;后字为轻声的两字组变调依前字的古音地位分两种类型;重叠的两字组变调与单字的古音地位有关,也与重叠后的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上四乡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西部的六个村子,该地所说的客家话具有区别于东留其它村庄客话的鲜明特色,这特别体现在古浊平调字大部分今读为去声,小部分读为今阳平、阴平;而少部分的今阳平字只在文读音中出现. 相似文献
13.
孙建华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1):121-128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剖析彬县新民镇(张家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从共时角度翔实地记录描写彬县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古今演变,总结彬县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规律,并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的精密分析,“从而确定咸宁方言的调值和调类,目的在于为方言语音的调查寻求一个相对统一、客观的标准。本文也对《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中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情况,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入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分析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的情况;同时对次要对应情况也进行考察,勾画出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蔡嵘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57-62
乐清方言属浙南瓯语,其单字调8个。本文就其两字组连读变调做了语音和语法两方面的初步的调查分析。从语音变调来看,其主要特点是前字变化剧烈,而后字能比较稳定地保持原调值或近似原调;从语法变调来看,动宾式的变调往往跟非动宾式的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伍和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41-45
“重叠”指的是句法重叠。荔浦方言双音名词(包括时间词、方位词和体词性指示代词)有AAB重叠形式,其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与基式有较大差别。“意义”和“功能”是描写和解释的重点,同时根据量名组合形式,简要讨论了这种重叠形式的来源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代方言比较、连读变调、古文献资料等的处理和分析,运用方言地理学、现代音系学等方法,构拟了安徽南部宣城片吴语的早期声调形式.我们把利用各种方法得到的构拟结果加以对比,发现有很大的一致之处;最后又通过对比周围方言声调的情况,排除了横向影响的可能性,所以结论基本可信.我们为宣州片吴语构拟的早期声调是:阴平33、阳平11、上声55、去声53、入声5. 相似文献
19.
吴伟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8-42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