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脑体操     
<正>太空漫步对宇航员来说可不是出舱玩玩那么简单。有时候为了20分钟的太空行走,宇航员要花上一年时间进行训练!而且,宇航员每次都是带着任务出舱的。那么,以下几个关于宇航员太空行走的事实,你觉得都是真的吗?1真真假假1、需要出舱行走的美国宇航员在一个大泳池里进行训练,因为漂浮在水中可以模拟太空的失重环境。2、宇航员的背包里有个可以喷射气体的推进器。如果连接宇航员和飞船的绳索断了,只要按下操作手柄,推进器就能让宇航员飞回船舱。  相似文献   

2.
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籍宇航员18Et“太空行走”期间徒手把一颗仅重1公斤的迷你卫星送入太空。宇航员奥列格·阿尔捷米耶夫和亚历山大·斯克沃尔佐夫格林尼治时间18日14时(北京时间22时)许走出空间站,开始5个多小时的太空行走,执行包括“放卫星”、太空生物学实验等空间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5次太空之旅879天!没错,俄罗斯宇航员帕达尔卡刷新了宇航员太空停留累计时问的纪录。帕达尔卡首次飞上太空是在1998年,目的地是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飞行近199天后返回地球。期间,他完成1次太空行走,并在"光谱"解除封闭模式下持续工作30分钟。帕达尔卡第2次飞上太空是在2004年,目的地是国际空间站。期间,他与同伴完成4次太空行走,做了几十项有意义的科学实验。由  相似文献   

4.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读书     
《中国神舟——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3年后,又有3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由一人实现太空行走。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正不断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进展》2009,(2):130-130
2008年9月27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执行了舱外太空行走任务,航天员所穿的舱外航天服要比舱内航天服复杂得多。其中作为航天员观察太空世界的宇航服面窗,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制,在此次太空行走中经受了各种特殊的环境条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和返回,我国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茫茫太空,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向总体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方晨 《青年科学》2008,(11):7-8
太空行走是空间出舱活动的俗称,是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座舱,到开放的太空中活动,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也包括在其他天体表面上的活动。严格地说,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下是无法行走的,只能是飘来飘去;在其他天体上也只有在具有固态表面,如月球、火星等类地行星上才能行走。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太空,宇航服必不可少。它不仅是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高科技、高技术的象征,而且被称为太空生命的“保护神”。宇航服造价昂贵。1983年4月,美国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拴绳索离开航天飞机时,他们身上穿的“脐带式宇航服”,造价210万美元。俄罗斯“和平”空间站里宇航员穿的宇航服,造价300万美元。美国宇航员不拴绳索在太空行走时所穿的背包式宇航服,造价750万美元。宇航服具有保护太空生命的一些特殊功能。——防止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侵害。在地球上,人体受到的安全辐射剂量,30年中只有5拉德;而在太空中,一次大的太阳耀斑就可产生高达1000拉德的辐射剂量,宇航员一旦暴露在如此强烈的辐射之  相似文献   

10.
新书上架     
《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载人航天新知识丛书》(江西高校出版社)共有册,每册8万字,紧紧扣住当今航天技术的热点,即三载人航天器和三种太空活动,分别介绍宇宙飞船、航飞机、空间站以及太空行走、开发月球、探测火星,这在有限的篇幅内突出了重点,基本上涵盖了人类迄为止取得的载  相似文献   

11.
发现号两名宇航员野口聪一和斯蒂芬·罗宾逊7月30日首次太空行走获得成功,在约6小时50分钟太空行走过程中进行的航天飞机维修试验比预想的要好。以下是整个太空行走全过程:16时40分,身穿太空服的野口聪一和罗宾逊开始预先吸纯氧,这主要是为了预防在即将开始的太空行走期间可能出现的减压病。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9,(6):6-6
美国宇航局5月18日发布消息说,两名宇航员当天进行太空行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更换了三块电池、一个恒星追踪传感器及热屏蔽罩,完成了对哈勃的最后一次维护工作。美国宇航局希望这次维修任务能让哈勃望远镜维持运作至2014年。哈勃望远镜停运后,它可能会被重新回收回地球,或者在控制中心的指挥下,最终坠落到海洋里。  相似文献   

13.
分析弹载星敏感器对星空成像时的太空光环境.运用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估算杂散光(太阳光、月亮光、地气光)在星敏感器工作高度处的辐照度;计算任意时刻星敏感器光轴与杂散光之间的夹角;综合考虑遮光罩的抑制杂散光作用,建立弹载星敏感器太空光环境的实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光轴与杂散光之间的夹角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模型能够方便实时地估算弹载星敏感器的太空光环境,可为确定星敏感器的选星策略和导弹发射窗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数据流连接操作的执行方式直接影响到查询执行的效率和结果的正确性.在STREAM项目流化方法的基础上,对复杂应用下的数据流滑动窗口连接的准确语义进行了分析和建模,以时间窗口连接的增量维护为例提出了两种改进的基本维护策略,给出了针对元组窗和分组窗的维护方法,讨论了根据参数和环境的不同进行适应性的维护.实验证明了在不同的窗口、流速和选择度下,适应性地选择不同的优化算法会达到最优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太空战略与中美太空博弈作者:夏立平定价:38.00元书号:9787501250257随着人类活动空间更多地扩展到太空,太空这一"高边疆"正在成为各大国争相探索和利用的新高地,太空权成为各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继陆权论、海权论、空权论之后,太空权论正在战略和军事领域崭露头角和发挥作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及政策选择(2010-2020)作者:董漫远苏晓晖定价:46.00元书号:9787501250363美国不是中国周边国家,却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加大在亚太地区军事投人并强化与地区盟友的关系,其中不乏牵制中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神舟7号"一飞冲天。此举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将达到一个新水平,并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全独立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载人航天是当今高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中国航天员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也引起了国人对太空行走技术的极大关注,不禁提出了太空行走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8时1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太空两周后成功着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由于天气原因,着陆时间曾一再推迟。不管是发射前,还是升空后,“发现”号的旅程都一波三折。在升空2分钟之后,航天飞机自带的一台摄像机突然拍摄到一大块脱落物从外挂燃料箱上飞出,紧接着,又有一小片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脱落物飞出。经过细致检查后,专家确信“发现”号基本安全,但它机腹上出现的两块异常突起仍然是安全隐患。7月28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此后,宇航员在7月30日、8月1日和8月3日共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为…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8,(6)
去年7月28日,’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隆重开幕。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使者:美国著名女宇航员香农·W·露西德博士、著名宇航员杰利·罗斯博士、"太空行走第一人"俄罗斯著名宇航员列昂诺夫空军少将、著名宇航员兼电视节目主持人格列奇科博士、著名宇航员别列佐沃依空军上校,应邀来北京参加这次大会,给大会增添了一种欢乐和神秘的气氛,人们多么想从这些探索宇宙的英雄们那里知道更多的太空奥秘呀!当人们问及中小学生怎样才能实现飞向太空之梦的问题时,格列奇科博士很认真地回答说:"至少要看过5部优秀的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然后像这些书中  相似文献   

19.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在距地球数十万米的太空打开飞船舱门,只身进入茫茫宇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惊叹于这一壮举的同时,人们很少了解其中的惊险细节。直到40年后,俄罗斯媒体才披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虽说飞船从升空到返回地面不过26小时,列奥诺夫和他的指挥长别利亚耶夫却多次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万无一失向来是人  相似文献   

20.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11,38(2):26-29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腾空,8分半钟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有6名航天员随机升空,其任务是向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永久性多功能舱、一些补给和设备,包括机器人航天员2号,航天员还要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在完成上述使命后,"发现"号己于3月9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是"发现"号的第39次飞行,也是它服役27年来最后一次执行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