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古罗马自然法中动物权利萌芽的分析,阐明了自然法主体范围的缩小与"动物权利"立法空白的关联。人类要修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更要在立法层面确立动物的拟制法律主体地位,赋予其拟制的权利,以保证人类对待动物的最低道德的实现,即夺取动物生命和自由的手段节制。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是动物,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可是,我们毕竟是人类,我们现在是怎么看待动物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将人类区别于动物了。早在古希腊时期,那位多门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就扬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是万物之灵";他还认为,"游离于城邦  相似文献   

3.
但丁在其作品中对"人"作出了深刻的解说,其中"地狱"被描述为人类偿还尘世罪孽的场所,"炼狱"是人类精神净化的过程,"天堂"则是人类道德升华的目标。以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为背景,考察但丁关于人性高贵的观念与当时西欧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说明他在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及文化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行道德教育的德目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诚信"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更新与丰富.本文在对"诚信"传统美德的特点和诚信的道德心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诚信"作为人类自然道德法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重要的公共精神产品,它有着无穷的历史发展张力,具有鲜明的时代品质特征.并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其进行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5.
灵长类是动物界最高等的动物。顾名思义,"灵"就是聪明,"长"就是第一的意思。我们人类属于这类动物,白头叶猴也属于这一类。虽然同为灵长类家族的成员,但是白头叶猴和人类的关系却如歌词中唱的那样,"不知道是近还是远"。说近,它们的家园与人类的农田可能只有一条田埂相隔;说远,人类在无情地掠夺这位亲友的生存资源。我们怎样才能与这位"亲友"和谐共处?不妨先听听白头叶猴与我们"既近又远"的生存故事吧。  相似文献   

6.
猪的家史     
猪是人类最熟悉的动物之一。甲骨文中,"猪"写作"豕"。金文里的"豕"字稍有变化,到了小篆,字形已经与现代楷体的"豕"字非常相似了。《说文解字注》中说,"豕首画象其头,次象其四足,末象其尾"。猪对人类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家"字上得到证明,"豕"字加上宝盖头,便成为"家"。我国自古就有"无豕不成家"的民谚。  相似文献   

7.
"仁义礼智信"系先秦儒家提出并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尽管仁、义、礼、智、信各范畴在内涵上各不相同,所揭示的道德生活内容的侧重面各异,但"五常"是一个整体,各范畴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仁"是美德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是"仁"的内在逻辑推演,"礼"乃为"义"的外在保障,"智"是道德认知的必要条件,"信"则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合一。  相似文献   

8.
麻烦的尾巴     
正猴子、大猩猩等灵长目动物是地球上最富有智慧、最接近人类的物种,大多数灵长目动物都有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去哪儿了?返祖怪谈阿亮最近对于人类长出"尾巴"之类的想法十分狂热,"怪谈诊所"里"尾巴同学别找我麻烦"的回帖引起了阿亮的关注:怪谈诊所尾巴同学别找我麻烦:"长尾巴多方便!"你可能会这样感叹。实际上,看书的时候,用"第五只手"去赶蚊子时,还没赶走蚊子,光溜溜的尾巴却被咬得到处是包,奇痒无比。  相似文献   

9.
按照道德共同体范围拓展程度的不同,非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分为动物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它们分别将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拓展到动物,所有生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这不仅显示了人类具有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和道德境界,也反映了人类具有妥善处理人和大自然之间关系的伦理智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少儿科技》2013,(7):11-11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靠的灵长目动物化石证据,灵长目动物起源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解之谜。最近,一项考古研究最新成果指出,"阿喀琉斯基猴"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灵长目动物,很可能是人类和各种猿猴的共同祖先。大约10年前,考古人员在我国湖北省发现一具迄今最完整的早期灵长目动物骨架化石,并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是一种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之外的各种非人类存在物身上去的伦理观点和学说,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反思、继承、发展和超越。在人类本体论时代,传统伦理学仅把人纳入道德共同体之中,而将所有一切非人类存在物排除在道德共同体之外,最终发展成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进入生态本体论时代,生态伦理学超越了传统价值观,突破了传统伦理学对人的固恋,将伦理学的视野从人类扩展到了更宽广的大自然,把人类之外的所有非人类存在物全部纳入到道德共同体之中,空前地扩大了道德共同体。人类的道德境界由人类中心境界提升到了生态整体境界。它不但追求人际的自由和公正,而且追求"种际"的自由和公正。它既是传统的自由主义的终结,又是新的自由主义的开山。生态伦理学的最高目标是超越"人类中心论"、"地球中心论"和"地球沙文主义",走向"宇宙伦理学"。它不但为我们正确理解"人——社会——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提供了新型的道德根据,而且为人们道德修养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必须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已经是环境法学界和民法学界的共识,但动物是否享有权利却引起学者们的争论,动物是否具有权利的争论焦点就在于动物是否具有法律主体地位.有的学者从传统的法理学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赋予动物以特殊的法律客体或特殊物来加强动物的保护;有的学者根据法律主体在不断扩展的事实,基于人类应将道德关怀扩展到非人类的价值理念.认为要真正的保护动物必须赋予动物以法律主体地位.关于动物主体地位的讨论甚至涉及到法学研究范式是否需要从"主客体二分"转变到"主客体一体化"的深度,这些无疑都对法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伦理的理论困境与道德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是否应当和能够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共同体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环境伦理学在人类道德进化道路上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前提从"自然"向"人"的转换,消解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是与应当"的理论困境;进而揭示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道德物种,以其自我决定和创造的本性在丈化进化的历程中不断实现道德超越与完成.  相似文献   

14.
基因克隆技术的哲学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哲学-道德层面对基因-克隆技术进行思考:已经在植物、动物领域运用的基因克隆技术,是否适应于人类,尤其是生殖性克隆,对人类的生育方式、婚姻方式、个性与人格等方面的影响,对道德与伦理产生全面冲击;这就不仅需要立法,更需要道德-人文精神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的动物福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乾生 《实验动物科学》2003,20(Z1):108-110
非人灵长类 (Non humanPrimates)实验动物由于它的形态解剖学与生理生化机能方面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因此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常用作人类的“替身” ,是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在药物毒理学的实验过程中 ,有的药物 ,特别是基因工程药、生物制剂等要求必须使用猴类进行。因此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的道德伦理观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因为它也涉及到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与国际接轨并获得国际认可的问题。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实质上就是动物福利 (AnimalWelfare)问题。什么是动物福利 ?台湾学者夏良宙 (…  相似文献   

16.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孔子,这位儒家的创始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思考.孔子德福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定祸福观;第二,"孔颜之乐"--道德与幸福的高度统一;第三,"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命定祸福观.  相似文献   

17.
"网络追杀"是网民对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而引发的过激的网络民间道德维系行动,既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正效应,却产生了更多的社会道德负效应。"网络追杀"运用了道德评价、道德谴责和道德惩罚等传统的道德约束维系机制,但是随着"追杀"的升级,网民的道德行为发生异化,"网络追杀"异化为"网络道德暴力"。"网络追杀"昭示网络已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场域,为抑制"网络追杀"的道德负效应,正确引导"网络追杀"等网络行为,必须加强网络的自律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进化的产物,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脑,因自然进化而造就的脑,它是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地球上最为复杂和神秘的系统。人类是社会的动物,社会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在共识基础上形成一些原则、标准、规则和信条,于是就有了道德。道德至少存在两千年以上了,之后又分化出伦理的概念。道德和伦理是与宗教和信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张丽媛 《科技潮》2001,(1):19-22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人类既非体积最大。也非最强或最快的动物,也没有最敏锐的视觉和听觉。但我们能克服大自然许多凶残动物的侵袭,真是令人惊奇。人类靠着大脑生存和繁荣,以发展认识上的优势而进化。我们学习使用工具、筑巢、农耕、畜牧、发展文明与文化、治疗并预防疾病;是工具和科技帮助我们改变了周围的世界。"这段话道出了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性。今天,"知识经济""知本家"等词汇被人们大量引用乃至成了口头禅,正是智力资源被全社会普遍认可和由此而积累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的一系列化石发现证明,"体内受精"和"胎生"这种看起来很先进的生殖方式,在3.8亿年前就已经广泛存在了。绝大多数动物是以有性生殖的形式繁衍后代的。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有性生殖的核心是精、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围绕有性生殖,动物演化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身体结构、器官、行为和社会组织。比如:雄性极乐鸟在求偶时亮出绚丽的羽毛,跳着精彩的舞步,向雌鸟暗送秋波;雄性大角羊在峭壁之上为争夺雌性对象而展开生死搏击;猴群里称王封妃的族群政治……这一切在人类达到巅峰。人类社会中一些最为真挚优美的情感与事物,都与我们生物学属性中来自有性生殖的"原始驱动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