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而教育主要以"人"为主体,所以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阐释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从生命的内涵、层次和特征三个方面对生命进行了全面的理解和解读,探索生命教育的丰富内容和多维视角,以促进生命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2.
池田先生在其"佛即生命"的"生命哲学"基础之上,形成了蕴涵人类普遍价值之生命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以"生命的尊严"为核心规范,进一步在"生命的尊严"基础上拓展了人类幸福的建构以及环境伦理思想,最后又统一在世界和平价值理念之中。由此,他的生命伦理思想从"生命尊严"这一根本出发,融合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具体层面上对伦理规范的理论考察。而池田先生"人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应用生命伦理规范,从而实现"生命的世纪",完成对人类社会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教育立足于人的自然生命,发展人的价值生命,通过形成完整的人,从而引导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并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生命"和"教育"的角度探讨什么是生命教育,通过分析生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理解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生命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命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对自己的生命自爱,挖掘课程内容潜在的生命之爱,进而影响和唤起学生的生命之爱,进一步解决"活着"、"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怎样活得更好"等一系列生命意识问题,是生命教育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其生命活力,发展其生命潜能,提升其生命价值是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使命。历史教学中只有树立起"生命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向学生"传送生命的气息",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涌动。1.生命性历史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作为充满人文色彩的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本文笔者从生命生存的多层次探讨历史教育在生命教育中应该承担的任务。认为生命生存有"活着"、"适应"、"生存价值"三个层次,历史教育应该让生命具有"完整性",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
生命形态的新诠释——“数字生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生命"?听起来似乎有些令人迷惑.不过没错,它的确是这样的定义,即用"非生物"媒介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生命并不是"克隆"生命,而是用计算机媒介去"构造"或"合成"生命,而且,这种合成生命也有着进化、遗传、生殖功能!把生命进化的概念引进计算机领域,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够"酷"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8.
胡敏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197-201
池田大作的生命思想是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积极的生命思想,它提倡与大自然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创造人生价值来实现幸福人生。在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大学图书馆应该将池田大作的"生命尊严"思想纳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构建生命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来实践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孝经》的伦理精神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孝经》在"事亲"、"事君"、"立身"等三个方面所体现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对生命源头的敬畏,对社会生命的实现,对精神生命的追求。其借鉴意义正是告诫当下人应在敬畏生命源头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如此方能体现自己生命的完整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提出了生命物质除了具有个体生命的这一生命形态以外,还存在着"物种生命"的这一生命形态。通过"物种生命"的生命表现,能够了解到物种内部的互利协作,是保障物种生存延续的根本;能够了解到争取物种生命的长久性生存延续,是同类中每个生命个体共同的最高生存目标及责任;能够了解到物种内部的利益矛盾,与物种外部各物种之间的利益矛盾具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对于"物种生命"的确认,和对"物种生命"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生物学、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显谟后期的散文诗浓烈的生命意识,是在"行走"中完成的,在"行走"中完成了对生命内涵更深的认知,具有"生命行走"的美学意义,并因生命行走而构筑了心灵的风景。从"行走"与"风景"的审美意义出发,去发掘其诗美的价值内涵,去看待"行走"对于他人生的价值体现。由此,完成了他后期散文诗的美学依皈———终身行走。  相似文献   

12.
探讨沙盘游戏在大学生生命价值现研究中的应用.采取个别施测的方式,被试完成"生命"主题的沙盘作品后使用生命价值观量表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试.对完整的定性和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①具有积极生命价值观和家庭亲密度高的大学生,多以"人物"和"植物"表现生命主题,②生命价值观消极和家庭亲密度低的大学生.多以"建筑"和"交通工具"表现生命主题;③家庭适应性低的大学生,多以"家具"和"动物"表现生命主题.沙盘游戏特征的研究以及各种象征意义的探索将对沙盘游戏在中国的推广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体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命内涵,生命是体育的固有品格,然而当前体育教育客观存在着生命缺失的流弊,具体表现为单向度的体育教育价值、封闭的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压抑的体育教育过程.体育教育要回归生命本源,必须回归"生命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回归"体验生命"的体育教育过程以及回归"改善生命"的体育教育结果,当务之急是转变体育教育价值观念、塑造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以及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野草》中的《腊叶》较为真实地展现了鲁迅本人对生命的思考。"病叶"意象是鲁迅对生命的大欢喜、大悲痛体验后的平易的情感投射,是回归到生命本体的真实书写。"病叶"的疾病隐喻与鲁迅本人的疾病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病"的生命体验促使他对生命有着更加真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热爱生命》作为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北方故事"的创作主题。在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揭示了人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热爱生命》中展现的杰克·伦敦的生命观进行解读,通过描述淘金者"他"凭借自己的生存本能、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心态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谱写出一首伟大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16.
<正>参观完"起源之谜"和"生命长河"两个展区,我们来到地下一层的"演化之道"展区。展区主要展示生物的进化历史和生物进化的机理、规律,由"演化历程"和"达尔文中心"两个主题区组成。"演化历程"主题区主要展示生命进化史中的历次重大进化事件,包括"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生命登陆""恐龙盛世""古兽生境""从猿到人"5个展项群。进入展区,首先了解到的是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出现的著名前寒武生物群,如淮南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等。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识是个体对待生命的理解与态度。通过对宁波6所高校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在生命意识上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对"生"与"死"的认知不协调;追求生命自由而淡化生命责任;关心生存却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压力感高而幸福感低。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教育、个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教育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综合人文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人文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价值主义思想的教育,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全人教育,是人骨头里面的文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实践教育。实施课程建设,应围绕"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参照"人之所以为人""让人成其为人""以人育人""用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理念,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其终极目标,使受教育者知悉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育生活的信仰,最终获得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9.
庄子生命情怀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始终热切地关注着现实当下的个体生命,他认为个体生命面对物欲与命运的双重困境,解决之道在于内心持有游世情怀,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生命本性生存的"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所知在宇宙中惟一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否存在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地外高等智慧生命",这些天文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样也是普通大众极为好奇、并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研究部分别取得了突破。天文学家不但确定了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也意外地发现了字宙在加速膨胀。从天文学角度看,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与小天体撞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行星际飞船对太阳系行星和行星卫星进行探测所获得的成果,使人们对地外生命充满期待。而地外高等智慧生命(外星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