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棉籽分离蛋白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开发植物蛋白的必要性
蛋白质是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若缺乏蛋白质,则引起生长迟缓或停止,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疾病和加速衰老的过程。全世界人口迄今已逾60亿,因蛋白质缺乏而患营养不良病的人高达12-15亿,而且发病地区大多处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农村和偏远地区也有因蛋白质馈乏而患营养不良的人群。因此发展优质蛋白已经是全球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乳制品和豆类饮料制品以及面制品等食品加工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3)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膜,研究在改变蛋白浓度,甘油、Na2SO3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油含量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成膜配方.即: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0%,增塑剂浓度2.0%,还原剂浓度0.1%.此条件制得的蛋白膜成膜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可达7 418.62 g,厚度为0.97 mm,透光度0.131,水蒸气透过率20.06g/(h·m2),透氧率0.93 g/(h·m2),二氧化碳透过率3.88 g/(h·m2). 相似文献
8.
项目简介 以食品级多糖水酶类制剂为素材,按一定配比复配加工成复合酶制剂,利用该制剂酶解水溶胀豆粕。然后,经碱浸提酸沉淀工艺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工艺水平:以蛋白质含量≥52%,PDI≥45%的低温豆粕为原料,蛋白质浸出率达80%以上;分离蛋白成品纯度≥90%,收率>36%,原料蛋白质回收率达60%以上,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9.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甲基丙烯酸的溶液流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2-巯基乙醇为蛋白质变性剂,在浓度为8mol/L的尿素溶液中进行了大豆分离蛋白接枝甲基丙烯酸的反应,并通过比较其^13C核磁共振谱图证明了甲基丙烯酸成功地接枝到大豆分离蛋白上,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接枝产物溶液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尿素体系中表现为牛顿型流体,而其接枝产物在该体系中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型流体,外加盐以及调节pH值将影响溶液的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lcalase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作用,分析了pH、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和水解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确定了Alcalase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即pH8.0,温度60℃,酶浓度1000U/g,底物浓度3%,水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11.
低频超声对豆粕蛋白浸出率及SPI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研究低频超声对脱脂豆柏蛋白浸出率及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频超声可有效提高脱脂豆粕的蛋白浸出率,用300W、12Hz低频超声处理8min,高温和低温脱脂豆粕的蛋白浸出率分别为73.43%和90.28%,而45℃加热搅拌提取1h,高温和低温脱脂豆柏的蛋白质浸出率仅为49.58%和66.54%;SDS-PAGE和GPC分析显示,低频超声主要影响大豆的7S蛋白组分,并使其发生聚合;低频超声还能明显改善SPI的功能特性,SPI溶液经过低频超声处理,乳化活性增加,但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含水乙醇正己烷双液相(TPS)和正己烷单相(SP)萃取的亚麻籽粕为研究对象,通过碱溶酸沉提取分离蛋白,应用质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双液相技术能明显改善亚麻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TPS分离蛋白的凝胶力学性质得到明显增强;TPS分离蛋白的保水性、保油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优于SP分离蛋白,而SP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略优于TPS分离蛋白;双液相萃取有利于提高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SP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与TPS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分别为99.7℃与108℃. 相似文献
13.
以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种子为材料,脱脂后分析其成分。采用Osborne分级分离法得到三种火龙果种子分离蛋白,检测其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热变性温度、氨基酸成分等理化性质,分析pH和NaCl浓度对火龙果种子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发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液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种子脱脂粉中含量最高的三种成分为粗蛋白(51.04%)、粗纤维(23.60%)和总多酚(15.26%);火龙果种子中分离得到白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提取率分别为19.51%、14.07%和32.29%;白蛋白由2个亚基组成(分子量23.4kD和14.2kD),球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21.7kD、18.7kD和15.2kD),谷蛋白由3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49.5kD、34.2kD和18.6kD);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热变性温度分别为59℃、58℃和91℃;谷蛋白的表面疏水性(2730)最高;白蛋白的总巯基(5.38 mmol/L)和游巯基(2.35 mmol/L)含量最高;3种分离蛋白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4≦pH≦6范围内3种蛋白的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添加不同高压处理(0.1、100、200、300MPa)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soy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对羊肉糜凝胶特性及贮藏期间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未添加水解物的羊肉糜为对照组,测定了羊肉糜的质构、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同时检测了在4℃贮藏8d的过程中,羊肉糜的色差、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及总巯基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高压处理的SPIH的羊肉糜硬度、弹性及回复性显著提高(P<0.05);升温过程中,添加不同高压处理的SPIH的羊肉糜弹性模量G′均先下降后上升,且在整个升温过程中,SPIH处理压力为200MPa时,羊肉糜的G′值始终最高;同一频率振荡下,添加200MPa处理的SPIH的羊肉糜G′值也最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水解物的羊肉糜结构更加致密均匀;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添加不同压力下原料肉质量2.0%的SPIH能够抑制羊肉糜的b*值(黄度)、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值和羰基含量的上升以及L*值(亮度)、a*值(红度)和总巯基含量的下降,且200MPa处理的SPIH抑制脂肪、蛋白质氧化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因此,200MPa处理的SPIH能够改善羊肉糜的凝胶特性及提高贮藏期间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的最佳预处理条件.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并筛选出效果最好的Alcalase蛋白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60℃,pH=8,w(S)=9%,w(E)/w(S)=4%,时间120min,水解度为0.2796.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通过植物乳杆菌发酵制备蛋白凝胶,并对凝胶工艺和聚集体的性质进行分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SPI凝胶最优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5 h,发酵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5.此条件下持水性为46.00%,凝胶强度为23.67 g.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蛋白浊度、电位和平均粒径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乳酸菌发酵处理对豆类蛋白凝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为益生菌植物乳杆菌在豆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加工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流变特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通过挤压生产的组织化植物蛋白纤维状结构的形成过程。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实验材料,在双轴揉混仪中以80℃,含水率分别为50%、65%、80%,以及持续搅拌50min和搅拌10min暂停30min再搅拌10min间歇搅拌两种模式,研究大豆分离蛋白表观稠度,并采用扩散波谱仪表征搅拌后大豆分离蛋白的微流变特性。实验结果显示:随含水率从50%增加至80%,大豆分离蛋白达到峰值表观稠度所需时间增长,峰值稠度增大;50%和65%含水率稠度曲线均呈先增大后衰减至稳定的趋势,80%含水率稠度曲线则呈阶段性上升。表观稠度达到峰值10min后的下降幅度显示,较高含水率(65%)且持续搅拌所形成的蛋白质体系下降幅度较小,较含水率50%和间歇搅拌所形成的体系稳定。扩散波谱显示:含水率较低(50%)时,蛋白质倾向于形成网格较大(55nm)、连续性较差的结构,储能模量较低;增加含水率至65%~80%,或在较高含水率(65%)时持续搅拌,所形成的网格较小(5~11nm),储能模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揉混中蛋白交联行为影响较大,降低水分减弱了蛋白质形成网络结构的能力;提高含水率可促进蛋白质团聚,减小网格大小;持续机械搅拌也可形成网格较小的蛋白质连续结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pH值下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超速离心电泳、溶解性、荧光光谱及二级结构的变化及其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亚基解离的机理.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解离主要是由分子间静电斥力导致的,而且大豆球蛋白的解离程度远大于β-大豆伴球蛋白;溶液pH值在2.0 ~3.0之间时,Zeta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杂凝聚法分别将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与天然乳胶共混制备共混膜,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海藻酸丙二醇酯与大豆蛋白可形成共价复合物。通过对改性前后乳胶膜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粒径分布测试,考察了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对乳胶粒子形态及乳液固化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大豆蛋白可增强膜的拉伸强度,当其固含量为0.83%时,共混改性膜的力学性能最优;进一步添加海藻酸丙二醇酯可较明显地提升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在其固含量为0.25%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大豆蛋白和海藻酸丙二醇酯共混改性乳胶膜表面光滑度、致密性及力学性能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中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东农47(Wild对照)、α亚基缺失型(α-lack)、α′亚基缺失型(α′-lack)以及α、α′双亚基缺失型[(α+α′)-lack]的大豆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4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组成,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不同亚基组成的大豆分离蛋白薄膜,探究不同亚基组成对薄膜流变行为、微观结构、机械强度、耐水性、屏障特性、热稳定性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均有不同影响,与α亚基缺失和α、α′双亚基缺失相比,α′亚基缺失对薄膜结构和功能特性影响最为明显。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Wild薄膜,α′亚基缺失加强了蛋白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α′-lack薄膜β折叠含量减少到27.84%,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到16.83%和13.84%。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α-lack和(α+α′)-lack薄膜纹理形貌较散乱疏松,而α′-lack薄膜无明显气泡且具有平整致密的网络结构。流变特性分析结果发现,α亚基缺失会降低成膜强度,而α′亚基缺失会明显提高膜液的G′,使α′-lack具有更好的潜在成膜能力。与其他3种薄膜相比,α′-lack薄膜具有最大的抗拉伸强度2.31 MPa,最小的水分含量(9.54%)和水溶性(30.81%),最低的水蒸气透过系数[21.89 g·mm/(d·m2·kPa)],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可见光阻隔特性。α′亚基的缺失能显著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旨在为生产高成膜性大豆蛋白系列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