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有一种神秘的现象困扰着人们,即人体在不接触外来火源的条件下,从内部突发燃烧,致使整个人体都化为灰烬,而周围的可燃物却保持原状。科学家把这种怪现象称为"人体自燃"。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关"自燃人"的报导历史上第一个人体自燃事件,记载于一份意大利1673年  相似文献   

2.
人体克隆技术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科学》2005,57(3):33-35
"克隆人"是个容易引起歧义的用语.笼统地说"克隆人",可能使人混淆两种不同的"人的克隆",即完整人体的克隆和部分人体的克隆.在生殖性克隆的情况下,"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体,即通过生殖性克隆所产生的人类个体--克隆婴儿.在治疗性克隆的情况下,"人"是指部分的人体,即人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用于治疗疾病.为避免歧义起见,谈论人的治疗性克隆时不宜使用"克隆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3.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从数量论,肠道菌群才是主要的那部分"自己"。你,了解这部分的"自己"吗?你是你自己么?拿这个问题去问别人,估计被问到的人都会一愣,然后答道"我当然是我自己啦!"的确,在大多数时候,人总是被视作一个独立、统一、完全的个体。然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却发现,其实人体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体内部,还有一些与人体在生物学上截然不同而又有紧密联系的生物群体。这个生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的"警卫兵"——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人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因为有了它,人体才能抵御病原菌的侵犯。它具有高度的辨识能力,通常能精确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保障人体自愈力的发挥。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骨髓与白细胞、胸腺、脾脏、盲肠。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把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纤维素排除在营养素之外。但现代科学证明,和上述六种营养素比较起来,纤维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因为它在营养素中排在老七,所以称之为"第七营养素"。所谓纤维素,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易被人体消化利用的那部分,  相似文献   

6.
嗅出疾病     
正健康状况的改变会影响人体的"气味指纹"。那么,我们能否通过检测气味变化来诊断疾病?人体会不断释放多种多样的挥发性化合物,散发各种复杂气味。人体不同区域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与遗传特征有关,并随年龄、饮食结构和生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味可以被视为个体的"气味指纹"。科学家认为,当身体不适时"气味指纹"会发生变化,甚至每一种疾病都有独特的气味特征。英国妇女米尔恩能闻出帕金森病的气味。该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7.
在太空中被"冻成冰棍" 在一些科幻小说中,太空船毁坏破裂导致宇航员在冰冷的太空中被冻成"冰棍",一直是个颇为流行的艺术想象.然而事实上,人体在太空中被"冻成冰棍",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虽然太空的温度相当低,但在太空中被"活活冻死",仍是宇航员最不需要担心的死法. 因为太空是缺乏气体粒子的真空状态,一旦宇航员的身体暴露在太空环境中,由于人体周围没有任何物质传导热量,也没有冷风对流,所以人体只能通过"热辐射"缓慢地散失热量.  相似文献   

8.
在夏秋雨季,人们会感到空气很闷很压抑;而冬季长时间呆在室温较高的房间里,又会觉得口干舌燥。这两种不同的感觉都是因为空气潮湿的程度差异所致。气象上常用的相对湿度表示空气潮湿或干燥的程度,空气湿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有"六淫"说,其中的"湿"和"燥"主要就是分析湿度与健康的因果联系的。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  相似文献   

9.
白云 《科学之友》2000,(12):9-9
中国"酱油铁强化计划",即"铁酱油工程"于今年9月开始实行。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微量元素,对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制造红血球最主要的元素。成人体内约含4克~5克铁。人体缺铁,会导致多种疾病,其中危害最大最广的是缺铁性贫血。近20年来,尽管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可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却居高不下,特别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自从19世纪末现代营养学建立以来,营养学家们就发现人体缺铁现象非常普遍。到20世纪末,虽然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但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仍然表明,当今世界人体缺铁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缺铁当然可以采用"药物补铁",即服用各种"补铁剂"。以前,有不少学者以为,只要世界各地的医院与药店里存有大量价廉物美的补铁剂,那么人体的缺铁现象就能彻底改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联合国的有关部门甚至还在亚非一些贫困国家免费发放补铁剂,并且指导人们如何服  相似文献   

10.
焕发青春的"碱性食物" 人体自身存在着三大平衡系统,即体温平衡、营养平衡和酸碱平衡.其中酸碱平衡是指人体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PH值7.35~7.45之间,也就是说健康的内环境是呈弱碱性的.  相似文献   

11.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句话用于基因作用是非常形象和准确的。基因是决定生命现象和本质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人体基因正常与否决定着自身和后代的健康状况,人体内其他微生物的基因情况也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基因诊断技术就是运用  相似文献   

12.
宋昕  林娜 《科学》2014,(3):30-34
"雾霾",由于是明显可见的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2013年最受关注的词语之一。其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同样甚至更严重影响的还有污染场地。  相似文献   

13.
<正>肾脏是人体的安全卫士,一定要从小保护好你的肾。肾,大家都不陌生,在现代社会里它被提到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广告充斥着补肾的重要和补肾大法,一些同学也会用肾来调侃人,譬如跑不动了,就说是"肾虚"了。可要说我们人体的肾脏是怎样一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该如何保护,恐怕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认识人体的肾脏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肾,因所处位置在腰部,又有"腰子"的俗称。每个肾如人的拳头大小,个头不大,担当不小,具有三大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自古就有泡脚的传统,在民间有"天天泡脚,胜吃补药"的说法。泡脚也有很多学问,只有掌握好技巧,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从不泡脚的人亏大了脚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从西医看,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容易出现问题;在中医里,人体的重要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各自的对应反射区。泡脚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乾隆、慈禧等人也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一款名为"Get"的新型智能手环可将食指当作耳机。它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将电话和音乐的声音转化为振动,通过手腕的震动来传导声音到手指上。用户只需将一根手指插在耳中就可以打电话。在骨传导听力中,骨传导设备(如耳机)扮演着鼓膜的角色。这些设备解码声波,并把它们转换成振动,可以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类"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印度教祖师认为,第三只眼是人体"未卜先知"的器官,印度人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灵轮(Chakras),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直接交流的通道.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的中心部位,是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日前,一些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证实古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7.
基因革命解读生命天书 从确定DNA的化学成分并首次使用"基因"一词,到绘制完成人类第一个基因组框架图,历经了一个世纪."基因"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Genos",意为出生或起源--正如其字的含义一样.基因虽然仅占人体DNA2~4%的比例,但却决定了人体蛋白质的组合,并由此掌管了人从生到死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人类医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大胆质疑,并努力纠正错误,终让科学战胜了谬误,从而赢得后人的敬仰。他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安德烈·维萨里……维萨里领衔创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被誉为"解剖学之父"的安德烈·维萨里(1514-1564)不但是真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而且也可以说是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正如哥白尼和伽利略开创了地球和天体运动方式的新思维一样,维萨里彻底改变了西方关于人体结构的旧观念。  相似文献   

19.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也是保健养生重要的起点.按照我国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自然界四季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变化相适应,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自然是个大天地,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人体解剖学是以持刀切割肉体,用肉眼观察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于是"如何让中职解剖课生动起来"就成了我们当代中职解剖教育迎接的最大挑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的探索,并总结了一些相关方法,文章就此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