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有着其历史根源。通过对刑讯逼供的历史背景及制度缺陷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刑讯逼供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上、审问式诉讼制度、侦查职能的特殊性、口供的重要性、官僚主义作风等几方面分析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由此提出控制刑讯逼供的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刑讯逼供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析刑讯逼供行为,认为其产生的终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条件和生产关系,指出不能企望在短期内杜绝刑讯逼供行为,而是要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用先进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去教育规范侦查人员,才可能逐步减少直至消灭刑讯逼供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入宪,我国的人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并体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但是,刑事诉讼中的顽疾刑讯逼供依然普遍存在于司法实践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刑讯逼供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心理,当然法律制度和纪律制约方面的欠缺也是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一行为却频频发生,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权衡利弊,刑讯逼供危害较多。屡禁不止,有些甚至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本文将对刑讯逼供导致的一些冤假错案给人带来的危害、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研究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刑讯逼供是封建纠问式诉讼制度的产物,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破坏程序正义的非法取证方式。这种古老而野蛮的诉讼手段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却屡禁不止,这一现象引起世界各国司法界的高度重视。在提倡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尽管在法律中已明令禁止刑讯逼供,但由于传统司法观念及现行法律制度某些方面的缺位,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民众对司法的信心,并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地损害,这就使得从理论上探讨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在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刑讯逼供问题目前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的现状尤为值得关注,现实案例中许多由刑讯逼供而致的冤假错案经常引起舆论的哗然,同时也对树立司法威信造成不利的影响,想要彻底规避这种现象,必须先从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入手。本文将从可能引发刑讯逼供的原因,刑讯逼供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法改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发生的"三害"、"五毒"现象是极其严重的,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试图从思想根源、法律制度、社会环境等方面分别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愤怒的真相     
刘波 《世界博览》2011,(13):7-7
中国刑讯逼供的历史根源刑讯逼供案件的出现,是因为司法人员将被告人当做获得真相的工具,而没有将其视为一个具有人权的公民。从清末的《大清现行刑律》开始,中国就在法律上明令禁止了刑讯逼供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行为却屡禁不绝。在农业文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城市人口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散居田野的农夫,相互之间社会联系不紧密。刑案发生后,可能很久以后才会案发,即使很快案发,以当时有限的刑侦手段而言,对实物证据的提取与分析十分薄弱。于是,案件真相的查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言辞证据,即被告人的供述和证人证言,加上判案官的推理。这也是至今仍流传着黑面包公、神断狄仁杰的传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也谈腐败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有: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遗留一些弊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国家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心理倾向;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对此应采取下预防对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杜绝或减少国家工作人员的不良心理倾向;健全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关瑞 《科技促进发展》2010,(6):282-282,295
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保证,不仅教育、监督本身要靠制度来规范,而且教育、监督的实施也要用制度来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是一个制度体系,是一个由整体制度和局部制度、综合制度和配套制度相互结合、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严密的制度反腐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色:一是科学的预见性;二是体现了人民主体和人民主权的思想;三是着重从主观方面剖析党内腐败现象的根源;四是主张教育与惩治相结合,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3.
假释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情况表现为以减刑为主、假释为辅,其得不到"重用"之原因为其适用条件中的"不致再危害社会"条件会带来适用错误之风险,更为重要的原因为该制度存在实体条件设置与程序设计方面的不合理性。改变这种不利现状之对策在于从构建假释申请程序、设立听证制度、防止减刑冲击与修改假释实体条件等方面来完善现有的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了解学院青年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实践教育、团队梯队建设及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引导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健康成长,是学院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层面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杨旗琦 《科技信息》2009,(15):182-183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根源是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主要根源是封建夫权。它在政治上剥夺了妇女的一切权利,使妇女在婚姻上毫无自主权可言,尤其在精神、心灵上遭受了严重损害;此外,她自身及周围人的落后愚昧、麻木不仁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这一悲剧的意义非常深刻,对过去和现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都有启迪和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祖文英  杨红 《科技资讯》2014,(1):175-176
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了解学院青年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实践教育、团队梯队建设及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引导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健康成长,是学院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层面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际人权文件对作为人的基本人权保障的要求之一。大部分国家一般优先保障刑事法律援助,通常是以司法保障为主,专职律师和其他服务为辅的模式。本文以中国(内地)法律援助制度的演变和现状为基础,对比中韩法律援助制度,运用法规范分析方法,将两国刑事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进行比照,提出韩国法律援助制度对中国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顺利发展的保障,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后勤领域的腐败现象也呈频发、多发之势,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腐败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并从思想上、制度上、监督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民工这一敏感的字眼,养老保险对他们来说比较茫远。近年来,各地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践探索中取得很多较好的经验,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因为农民工的诸多特点决定其对养老保险制度具有特殊的需求,而目前各地的制度供给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制度需求,这是农民工养老保险诸多问题以及矛盾的根源。对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来说,应该在政府支持、法律规范,农民工自身参保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努力,使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参与进来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得到保障,在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提高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