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银杏病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病害在广西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经研究鉴定有8种。它们是日灼,茎腐病[Macrophominaphaseli(Maubl)Ashby],根腐病(Fusariumsp.或RhizoctoniasolaniKihn),轮纹病(PestalotiaginkgoHori),黑斑病(AlternariatenuisNess),叶斑病(PhylostictaginkgoBrunand),炭疽病(Coletotrichumsp.),黄化病(病原待定)。这些银杏病害在广西均是首次报道,其中银杏叶斑病菌、银杏轮纹病菌为广西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广西的You目昆虫3新种,即You科的兴安短肛You(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You科的广西原异You(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You(Asc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广西的目昆虫3新种,即科的兴安短肛(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科的广西原异(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Asce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  相似文献   

4.
银杏病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杏病害在广西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经研究鉴定有8种。它们是日灼,茎腐病,根腐病,轮纹病,黑斑病,叶斑病,炭疽病,黄化病(病原待定)。这些银杏病害在广西均是首次报道,其中银杏叶斑病菌、银杏轮纹病菌为广西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对珠江中的亚热带红树林真菌作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在香港,澳门与深圳福田保护区的亚热带红树真菌的品种类型及丰富度与热带相似.但占优势的品种则有所不同.在260多块的漂浮木上,共发现了76种真菌,包括46种子囊菌,26种半知菌与4种担子菌.其中占优势的有Trichocladiumlinderee(18%)Marinosphaeramangrovei(13%),Lignincolalaeves(13%)和Hypoxylinoceanicum(11%);较少的包括Phomopsissp.(5%),Phomasp,(6%),Halosarpheiaabonnes(6%),Cirrenaliasp.(5%).Savoryellalignicola(5%)等。在被发现的真菌中,有数个是新品种,例如Massarinaarmatispora,Diaporthesalsuginosa,Aniptoderahaispora,Melaspileasp.和Pleosporasp.等.  相似文献   

6.
设p是奇素数,A=A(p)表示模P的简化剩余系中所有原根之集。对给定的整数c且(c,p)=1,令M(p,c)表示同余方程r2+s2≡c(modp),r,s∈A的解数,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M(p,c)的渐近性质,并给出一个较强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7.
以蓝细菌Plectcnemaboryanum内源小质粒pPbs(1.5kb)和E。coli质粒载体pBR322(4.3kb)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laⅠ分别消化,经T_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E.coli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Amp(Ap)和含Tet(Tc)的LB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Amp ̄rTet ̄s的转化子,提取转化子的质粒,用ClaⅠ消化,得1.5kb和4.3kb两片段,表明转化子所含质粒是pPbs和pBR322的重组质粒,定名为pPRS-1。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鲤科:鲤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石保  李国良 《广西科学》1998,5(2):139-141,19
记述鲤科(Cyprinidae)金线属(Sinocyclocheilus)一新种,即广西金线(Sinocyclocheilusguangxiensissp.nov.)。模式标本和副模标本均保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杨定  杨集昆 《广西科学》1994,1(4):26-28
记述广西猫儿山舞虻科3新种,即簇毛黄隐肩舞虻(Drapetis(Elaphropeza)PilataYansetYangsp.nov.)中褐黄隐肩舞虻(D.(E.)medipunctataYangetYangsp.nov.)、基凹堂舞虻(HemerodromiarimataYangetYangsp.nov)。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陆生等足目的研究(Ⅱ):南京陆生等足目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采自南京陆生等足目,共7种,隶属4科4属,其中南京球形虫(Spherillonanjinensissp.nov.)和老山气肢虫(Trachelipuslaoshanensissp.nov.)为新种,美丽卷甲虫(ArmadillidiumpictumBrandt,1833)为新记录种.并对新种、新记录种的分类特征、生态习性作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枯病病原菌形态及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枯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1950-1994年的银杏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提示并预测了银杏专题研究在我国经济林树种研究中的特点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银杏酸的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是我国特有树种,其中银杏酸(GinkgolicAcids,简称Gas)是银杏中除了黄酮和内酯外的另一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组分,本文主要论述银杏酸的重要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及各种提取方法,并对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证明:贵州省务川县至今存在着较丰富的野银杏种质资源."丰乐镇张家山典型野银杏森林群落"的发现,为中国野银杏存在的事实提供了可靠的样地物证;黄洋坪廖家村"以雄树群为主体的野银杏残存群落",首次揭示了"野银杏群落学性比配搭及水平分布"的特殊性;在全县范围内,以十二盘为代表的野银杏残存群落、残存树群、残存树丛、残存孤立木及孤立木桩篼迹地等演替系列的普遍存在,表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存在过大面积古银杏森林群落.该森林群落至今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之中."逆向演替"的基本规律是从大(面积)到小、从小到弱到无,直到消亡.同地球天然植被"逆向演替"规律完全一致.至今存在的古银杏残存群落、残存树群、树丛、特大孤主木及孤立木桩篼迹地,大部是古森林银杏群落"逆向演替"不同阶段的残余部分.具有明显的群落形态学演变特征和识别价值.有力证明贵州省务川县是中国野银杏的故乡和现代保留地.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枯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2年间,以银杏的冬芽、幼叶、嫩叶以及越冬后的落叶等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的三种病菌均能在冬芽和落叶上越冬。当春季节萌发后,银杏叶枯病的主要病原链格孢菌能转移到部分嫩叶上,继续进行潜伏侵染,但其数量显著下降。3-6月间,越冬后落叶上的链格孢菌可以大量形成呈丛状的分生孢子梗,并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上一年在落叶上产后的分生孢子,越冬后仍具有一定的发芽率。就病害的侵染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银杏栽培速增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Ginkgo biloba L.)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通过综合国内有关资料,该文从银杏的适应能力、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详尽阐述了近几年银杏栽培迅猛发展的原因,并指明其发展趋势,给人们在今后的银杏栽培及开发利用方面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一点红真菌性病害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广西药用植物园、柳江种植基地和南宁郊区等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的种植区调查研究一点红真菌性病害.结果鉴定了6种真菌性病害, 即:斑点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黑斑病(Alternaria longipes)、斑枯病(Septoria glycines)、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和锈病(Coleosporium sp.),其中斑点病、灰霉病、黑斑病和斑枯病的病原鉴定是采用传统分类与分子生物学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利用3年生黑松为接种材料,研究在9种不同真菌上取食的松材线虫的繁殖和致病力变化。结果表明,真菌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和致病力有显著影响。松材线虫在9种真菌上取食后,松材线虫繁殖力和致病力从大到小而依存的真菌依次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盘多毛孢(Pestalotia sp.) 、拟茎点霉(Phomopsis sp.)、茎点霉(Phoma sp.)、头孢菌(Cephalosporium sp.)、交链孢(Alternaria sp.)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长喙壳(Ceratocystis sp.)。实验表明松材线虫的繁殖力与其致病力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杂种金叶银杏子代光合特性,为进一步获得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金叶银杏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以杂种金叶银杏(‘万年金’ב南林1号’)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同一母本自然授粉(父本不确定)金叶银杏1年生实生苗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及光响应曲线,比较二者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杂种金叶银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对季节变化更强的适应性。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杂种金叶银杏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同时光饱和点、内禀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也较高,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也均高于对照,有机物消耗较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金叶银杏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气孔导度与表观量子效率、蒸腾速率呈正相关。【结论】 杂交改变了金叶银杏的光合参数,有效提高了后代对光能利用的潜能及光转化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全日照光,因此可以培育出对光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金叶银杏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