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读中学的小东在学校人缘关系不太好。课间同学们都玩得热火朝天,惟独他坐在座位上,要么看书,要么做作业,既没人邀他玩也没人主动和他说话.小东整天就像个孤家寡人。他的内心很不平静也很不好受。觉得被大家孤立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学人缘那么好,经常有一帮同学围着他,而自己根本没人理?他该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2.
罕见的脑疾     
普通人可能忘记别人的名字,但通常都能记住他们的面容。但是,科学家发现,有些人记不清他所认识的人的面容,即使他已认识了好几年的人(如好朋友、父母、小孩)的面容也记不清,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尊容也不知道。对这种人来说,世界到处是陌生人。这是一种罕见的脑疾。美国爱阿华大学的科学家安东尼奥·德马西尔  相似文献   

3.
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你常常这样问自己,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评价别人,但是,我们却说不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如果缺乏自我认识,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属于谁…  相似文献   

4.
1986年,癌症研究的先驱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宣称:"如果我们希望更多地认识癌症,那么我们现在必需集中精力研究细胞的基因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年前的这几句话,是日后成为了人类基因组工程的一次最早的公开倡议。前些年累积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人明白,癌细胞的大量越轨行为大都来源于对细胞基因造成的损伤以及功能的改变。他写道":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尝试逐个地去发现对恶性肿瘤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要么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5.
梦是人入睡后普遍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有关梦的研究,对于认识梦的机制和本质,揭示人脑的活动规律有着积极的意义。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对于梦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信仰。早在19世纪末,梦就被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梦者的真实生活,其中包括对外部世界和机体内部状态的反映。弗洛伊德是对梦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创始人。对于梦,他自己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他认为,梦对于理解人的心理生活是有意义的。近80年来,不少学者对于弗洛伊德的梦的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韦布(Webb)明确指出,梦是梦者许多经历的表达,而不只是性的一种表达。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则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梦。他采用非实验的方法收集并研究了上千个梦。格里菲思(Griffith)、米亚格(Miyago)和塔格(Tago)的研究发现,“从高空摔下来”、“被人追赶”、“参加一场  相似文献   

6.
套中人     
正我认识的历史老师王乐平始终给我一副呆板的印象。如果当前的每个人的发展方式是与时俱进的话,那么王乐平似乎更喜欢固守心灵的伊甸园。我仅举一个例子就足以突出王乐平老师的呆板和固执。当今,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而他没有。他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他说,他不喜欢随时准备接听别人的电话,因为私人时间不方便被别人占用。他不喜欢用手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第九章 搜索 一 有那么一会儿,利维尔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地球.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边的地板上,光线里的一只鞋子拖着长长的影子.蒙眬地睁开眼睛,利维尔从温暖的被窝里伸手拿起桌子上的表看了一下,然后揉着眼睛坐了起来.低着头呆坐了一会儿后,他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在火星,而这几个月的回忆也如同涨潮一般迅速地重新涌回他的心里.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些种群在总体上说也许较别的种群要聪明些,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但是,一位敢于打破陈规旧习的著名科学家格雷戈里·科克伦(Gregory Cochran)却开诚布公地申明自己的观点。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难得的科学奇才,曾经大力普及过这样的观点,即原先认为与细菌无关的某些疾病实际上是传染病,这一观点一发表,马上惹怒了不少科学家。更让人争论不休的是,他认为同性恋也起源于一种传染病。然而现在,就是他也可能会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想法感到震惊。因为在即将出版的《生物社会科学》(JournalofBiosocialScience…  相似文献   

9.
关尔 《科学之友》2004,(6):72-74
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人最幸福,什么样的人最不幸福?针对近来掀起的“幸福指数”的热谈,我们也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王先生(一位年轻的父亲,一位部门领导)什么是幸福,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世人都是不幸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永远快乐!陈春女士(一名即将临盆的准妈妈,事业单位)幸福是一种感受,只有心态好的人才能感觉到(她用手爱抚了一下自己的肚子说),怀孩子的感觉就蛮幸福的,虽然想到生孩子会很疼,以后为了孩子又会受很多苦,但是怎么说呢,痛并幸福着吧!赵女士(一位刚结束单身贵族生活的白领)其实,没有人会时时刻刻感觉幸福,幸福应该只是一个动词。做母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各有差异,也各有体会。也许这一秒你沉浸在幸福当中,感觉很幸福,过一秒你也许就会因为别的事情而感到痛苦了。所以世界上没有永远幸福的人,也没有不幸的人。幸福这个词只是人类一时的感官体验。庞女士(一位母亲,一位领导)幸福是灵魂的愉悦。即一切美好经历转化为内心的体验,只要心甘情愿地做自己的事那就是幸福。心灵或身体不健康的人是不幸的人,然而心灵和身体都健康但又无所事事甚至危害社会的人更不幸;家庭和事业都能兼顾,获得双赢的人最幸福。杨女士(一位年轻母亲,在职编辑)四肢健全又能对社会做点贡献的人应该是幸福的,最不幸的人可能要数瞎子了。因为瞎子能感觉到周围的一切,春天花开了,鸟儿鸣了,夏天下雨了,打雷了,秋天树叶落了,瓜果熟了,冬天下雪了,孩子们笑着打雪仗,可是他却什么也看不见。想想真是痛苦。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 不敢说自己从没流过泪。 每个人流泪时的心情不尽 相同,由此也就有了各式 各样的泪──忧虑的眼 泪、悲哀的眼泪、委屈的 眼泪、喜悦的眼泪…… 是否一定要流泪呢? 有心理学家认为,不会哭 泣的人,身心必定会受到 损害。然而,眼泪究竟会 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多大 影响,人们所知无几。荷 兰心理学家文格尔霍茨着 手对哭进行了近10年的研 究。他想以此来证明,哭 是否确如众多的文学作品 中所称道的那样,是一剂 心灵的安慰剂,而不懂得哭是否会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 早在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就说过,哭泣会减弱悲痛的程度。今天有人宣称,哭不出来的眼泪会导致癌症。美国的心理学家弗雷认为眼泪如人体的尿液和汗液一样,能将人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世上的男人之所以折寿是因为他们比女人不懂得哭。 “一派胡言”—一文格尔霍茨在仔细思索了自己和他人的研究之后作出了这一论断。他说,在一些情况下,眼泪或许能缓和剧烈的情感混乱,但是从长远来看,至少对于健康来说.眼泪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够做到不流泪就能使自己心情平静的话,尽管去做.不必担心这样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眼泪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至今仍有争论。研究者发现,与人们普遍的想法恰恰相...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方式、时间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大小小的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迎面扑来,鱼和熊掌自己都想抓住,内心动机的冲突折磨着我们的心灵。这些都容易造成个人的紧迫、焦虑和压力感。如何疏导心灵的河流,防止外部因素在心海激起漫天巨浪,就需要我们通晓每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炼成自己对付挫折心境的防卫拳法。心理防卫术是一种适应性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以一种本能的、习惯性的、潜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就是一个有趣的心理防卫过程,由于"吃不着"产生一种挫折情绪,为了减轻内在态度(想吃)和客观现实(吃不着)之间的冲突,于是就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的",潜台词是:"我才不要吃呢。"结果情绪缓和了,心理上也就不那么难过了。心理防卫机制并不全是好的,有效的,它往往还带有"自我欺骗"的性质,有时还会使实际问题复杂化,加剧心理冲突。所以防卫术要保持在一定  相似文献   

12.
究竟有哪些科学家曾经说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科学史专家艾·伯纳德·科亨(I.Ber-nard Cohen)查遍了列入发明史的人物,牛顿不曾说过,伽利略不曾说过,弗洛伊德也不曾说过,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其他十六名科学家都没有说过。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一位——B·曼德布罗特,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赫尔(Woods Hole)登台,准备在海滨科学野餐会上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独特的变革。他来到伍兹赫尔海洋绘图学会,由于自己的演讲未被列入日程表有点恼火。当他步入会场时,在前排,二个研究人员正在为《科学美国人》上的“曼德布罗特集合”的计算机图大伤脑筋,那是被列入数学上最复杂对象的一种数字构造。他听着关于自己的介绍(“…在哈佛大学教经济,耶鲁大学教工程,爱因斯坦医学院教生理学…”)。他把麦克风别在自己短袖衬衫的前襟上,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发言:“每当听到对我以前的工作的罗列,我总惊异于自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把这些工作看作集合,这些集合的交集肯定是空的。”的确,整整三十年里,曼德布罗特在一些相当不同的领域中从未被接纳过。他始终是个世外人。在一些学科里,他摒弃传统、一反常规地进行探索;并且为发表文章,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最重要的思想。而他自身的生存,则主要是赖于约克郡高地的IBM公司的托马斯·杰·瓦特逊研究中心的同事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正统的心理学一再强调:人类只能通过感官了解世界。那么,有没有不通过感官而获得信息的方法呢?一些人认为特殊知觉(ESP)是可行的另一种获得信息的方法。在生活中,你有时会希望自己能“看见未来”或者“知道别人的思想”,有时,你可能也想知道其它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尽管没有任何渠道可以为你提供有关情报。关于人类具有特殊知觉的说法居然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这恐怕和人们渴望人体具有特殊知觉能力的愿望有一定的联系。多年来,据称有些人具有传心术(获悉他人头脑中思想的能力),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合伙人》被评论为一部励志电影,男人的青春从走出校门才开始.影片讲述了三个大学校友有关出国、创业、爱情的梦想以及三个人之间友情的分分合合.热评如潮,比如中国人的合作精神、三个典型群体的代表等.时值毕业季,很多大学生在继续读书、出国深造、工作、创业、爱情的最后选择等方面矛盾、纠结、挣扎,甚至迷失.因此,我个人认为该片最具价值的地方,是在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最深刻的思考. 著名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指出,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经受了双重丧失,丧失了必须做什么的本能和应该做什么的传统.因此,有时人们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做过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相似文献   

15.
8岁的汤姆·巴利特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他和家人一起住在美国加州的圣何塞。他聪明出众,特别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备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同时他也是痴迷于变形玩具的高手,他灵巧的手指一会儿把火车变成机器人,一会儿把机器人变成火车。只要心爱的变形玩具不在身边,他就把自己当作是玩  相似文献   

16.
假如让你变成一种动物,你愿意自己变成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在我们收到的来信中,小冕读者给了一个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设想:他愿意变成长命百岁的单细胞。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相继发生,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还有其他许多的事情……虽然许多人都感觉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但是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现状是满意的呢?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每每遇到困难,总是想这想那,不像单细胞生物,只要让自己生活下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足够了,不会有太多的奢望,多好呀!小冕读者的想象的确很大胆,颇具创造性。相信你…  相似文献   

17.
自我尊敬     
●“神秘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信条都不可能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或自我尊敬。为了能成功地与真实世界打交道———追求并获得生命所需的价值———人们需要自我尊敬: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充分的信心。焦虑和犯罪感是与自我尊敬相对立的,并且是心理疾病的症状,它们使人思维分裂、价值丧失和行动麻木不仁。当一个自我尊敬的人选择了他的价值,确立了他的目标,并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时,他就会有坚定的行动———这就像一座通向未来的桥,生命将在这座桥上通过,而桥本身是由信念支撑着的,这种信念是一种思维、价值和判断的能力,也是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后来总算能说话了,却像一个小老头似的,从不喜欢玩耍。他特别讨厌活动身体,总是一个人呆坐着。偶尔兴致上来玩儿一会儿,也只是和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玩儿。他一个朋友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牛津大学教授、《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一次全球智库人物会议上表示,宇宙简直太奥妙了,恐怕不是人类智力所能够理解的。他认为,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人类自己创造的“现实”中。道金斯称这个“现实”为“中间世界”(middleworld),以区别人类无法企及的宇宙范围。道金斯认为,为了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的世界,人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现实。不管多么聪明的人,都不可能完全认识和了解这个宇宙。道金斯谈到了他对宇宙的一些哲学认识。他认为不同的生命生活在不同的现实中,而“中间世界”仅仅局限于我们所能看…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康德曾说:“不学会幽默,人就太苦了。”这句话颇有哲理,它概括了幽默与健康的关系。康德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他的学生赫德尔的回忆,康德“在自己成熟时期所具有的那种乐观情绪和朝气,一直保持到晚暮之年”。因此,康德不仅是位学者,而且是位长寿者,他活到80岁高龄(公元1724—1804年)。 的确如此。因为如果一个人整天严肃紧张,甚至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对健康危害极大。这就要学会幽默和风趣,使自己始终保持乐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