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盛衰变迁,用他的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特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创作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其中石头神和玄女神话最为突出。《水浒传》张扬了“替天行道”的主旨,而石头、玄女神话因素就构成了“天”的内蕴,即天理与天意。不仅使小说在结构上保持内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而且在内容上强化了小说的安良、安民而匡时救世的主题色彩。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观念论体系的源始纲领》是德国观念论与浪漫派的开篇之作。作为一种征兆,它指向一个时代,归属于由多个作者构成的“星丛”,呈现了观念论与浪漫派之间互动涵濡的“观念单元”。德意志观念论与浪漫主义思潮初登历史堂奥,就注定要置身于神话与理性的生死纠结之中。以神话来完成逻各斯,将启蒙进行到底,便是观念论与浪漫派的志业,这份志业表述在浪漫主义“理性的神话”提案之中。而与之相联系的“感性宗教”提案,就是一个变形的灵知教义神话,一个变形的神话逻各斯。观念论与浪漫派所膜拜的“灵”同灵知主义藉以超越世界而寻求不朽神性的“灵”,存在着血脉传承的关系。所谓“人类最后的伟业丰功”,乃是“新神话”的终结,染上了浓烈的乌托邦色彩,甚至可以说是神话-逻各斯-教义三者互相涵濡彼此杂糅而成的幻象体系。  相似文献   

4.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5.
李建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1):103-105
“兄妹婚配”是中国“偶生型”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它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但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完全成为历史的化石,这一母题神话中的因子以顺势型和禁忌型两种形式沉积于现代许多民族的众多民俗事象中。这些民俗事象是“兄妹婚配”母题神话在后世的文化蔓延和世俗化流变。  相似文献   

6.
绳菊 《科技信息》2010,(13):205-205,184
作为“两大西方文化源泉之一”的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社会文化和语言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以其为渊源的词汇广泛渗透到英语词汇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以希腊罗马神话名词做词根的派生词,由希腊罗马神话中众神名字直接转化来的词汇,以及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英语习语和典故三方面探讨了英语词源,指出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科学事实而言,日、月分别为独立之天体,但在上古先民看来,日、月实乃同一天体在不同时段之变体。因而在上古太阳循环神话中,日、月同体且终始相巡,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西晋左思《吴都赋》所载“精卫”与“文鳐”之神话即上古太阳循环神话之反映。另外,从番得声之字多与日循环神话有关,“鳐、鹞、檑、瑶、砜”一组字亦是日循环神话在文字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原始神话以意象的方式充溢于《诗经》之中,具体可分为高禖神/社神、高唐神女、汉水女神、田祖、牛郎、大禹、后稷、商契、岳神、旱魃、植物、动物神话意象,它们分别来源于创生神话、女神神话、自然神话等。由于神话自身的因素以及文学活动的“自主选择”,这些神话意象以直接化用或间接转用的方式援引入诗,并在诗歌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一是增添浪漫主义气息,二是丰厚诗歌史蕴。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创世神话.中国各少数民族也有创世神话、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却似乎没有创世神话.人们为此感到迷惑,也为此常生争议。就现有文献言.汉族也不能说没有创世神话.只是支离破碎、剩下片言只语而已,例如:一、《山海经·大荒东经》“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又《大荒西经》:“帝俊委常羲.生月十二。”帝俊是商族的始祖神.即商族的上帝.他的妻于常羲(羲和)诞生日月.帝俊是日月之父。二、《楚辞·大问》:“进古之初.谁传道之?上十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谁能极之?冯翼惟象…  相似文献   

10.
曾令所有即时战略玩家振奋不已的《帝国时代》在推出二代资料片《征服者》之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制作者Ensemble工作室仍然在沿这条道路继续自己的探索。2002年10月,他们以大胆的创新精神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接班人:《神话时代》。尽管这款即时战略游戏在故事背景和种族结构上独辟蹊径,但无论是谁都能从那熟悉的界面中看到《帝国时代》的影子。《神话时代》把Ensemble工作室的即时战略系列  相似文献   

11.
潘高洁 《科技信息》2009,(21):193-193,132
哈代的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包含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应用。文章从这一点出发,采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对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及神话原型、典故进行分析,说明苔丝具有多种神话原型,拓宽读者的视野,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希腊的原始初民都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国和希腊神话的民族特色或相异性,并不表现在神话的种类以及神话数量大小等方面。中国留存下来的神话,是产生于上古时代的“原始神话”;而希腊神话传说,则是属于“文明神话”,是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际,经过进一步文学加工的上古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3.
受到文化界广泛关注的汉族民间叙事长诗《黑暗传》作为一种“活态诗史” ,具有“神话史诗”的特征 ;完全可以将《黑暗传》认定为“汉民族神话史诗”。  相似文献   

14.
朱大可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的学者、批评家和作家。他凭借哲学思辨和独特的语言体系赢得了读者们的认可和推崇,随后潜心研究中国神话的起源并出版了学术巨著《华夏上古起源》。凭借丰富的神话研究成果,他开始进行小说创作,朱大可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生弈》《古事记》《六异录》和《大桶》等,这些作品凸显了他对神话“知识考古”、丰富想象力和精妙隐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蕴含着对历史、文明、欲望和人性等主题的深刻阐释、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那一天他说起来吧”、“耶稣在加利利海面上行走”、“摩西的手杖”、“可以说是去到了死荫的幽谷”、“我当时就知道他是我的喜悦我的救赎”……我只要一翻开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会立即察觉到类似的《圣经》典故和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被美国当代著名评论家克林斯·布鲁克(CleanthBrooks)称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②“的福克纳在其第一部成功之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这样的《圣经》典故和故事.试图沟通世俗生活与宗教神话传说.竭力把现实与历史对位,以冀“显现”③小说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16.
《尔雅·释鱼》中许多不属于鱼类的动物被古人归入鱼类阐释,是因为在古人的类比思维中,这些动物因某方面特征成为生命崇拜的象征体,体现初民“生生不已”、“变化无穷”的神话生命观。文章通过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理论·试图在文献、文物、图像的多重证据观照下,对《尔雅·释鱼》的可能性编码原则作出蠡测。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将以《补天》为代表的非现实题材小说,称为“历史的小说”,而并非“历史小说”,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以人性为标的,演绎、重建了中国古代神话,并赋予了现代的意味。文学渊源、原初母性、创造性失败等论题,在小说中得到了形象性的阐发。  相似文献   

18.
<正> 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恩思特·卡西尔曾经说过:“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纯粹逻辑分析的了。神话乍一看似乎只是一团混沌——大堆不定型的语无伦次的概念。要寻找这些观念的‘理由’似乎是徒劳无益枉费心机的。如果说神话有什么特性的话,那就是:它是‘莫名其妙的’。”的确,上古神话是人类蒙昧时代混沌初开之际的思维火花的迸射,对于文明时代的逻辑理性来说,它是荒诞的、缺乏理性的、无逻辑的。那么,在这“不可理  相似文献   

19.
司空图的一生——希望、失望、绝望.司空图的一生.生于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837),卒于后梁太祖朱晃开平二年(908),祖籍泗水(今山东省泗水县).《旧唐书·文苑传》说司空图“本临淄人”,无名的《司空表圣二十的诗品注释叙》认为其祖籍是河内人,但证据无可查.当今学者都一般认定司空图祖籍是河东,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也是不妥的.因为司空图诗文集中就多次自称“泗水司空氏”已就说得十分明白.不过,这个祖籍距司空图本人生活时代恐怕是比较遥远了.司空图出生于奉儒之家,而泗水是儒数鼻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近邻,古人又素把“洙泗地”看作是儒学的“摇蓝”,看作是儒学最兴盛的地方.故而司空图以自称“泗水司空  相似文献   

20.
《答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答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答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