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气中的甲烷含量一直在增加。新西兰核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使用碳放射性同位素,发现大气中甲烷的32%来源于化石燃料。调查南极的冰,结果表明,大气中的甲烷含量,经历过去3万年以上,大体是一定的,约为现在的一半。甲烷的增加,大约从400年前开始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气甲烷浓度及其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跃思 《科学通报》1994,39(14):1306-1306
大气甲烷既具有辐射活性,又具有化学活性,其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大气化学过程变化和气候变化将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大气甲烷的当前浓度约为1.75ppmv(百万分之一体积混合比).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70—90%的大气甲烷产生于生物源,其余源于燃烧过程和地幔排放.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大气甲烷的年增长率高达1—2%,目前虽然有所缓和,但仍以每年0.9%的速率增长着.然而,其浓度上升的原因目前尚不很清楚,从而  相似文献   

3.
已经了解到:不仅是二氧化碳,而且大气中的甲烷也以每年1~2%的比率递增.据最近的两项研究来看,甲烷的增多似乎开始于几百年前.第一项研究是由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H.克莱格和C.C.周进行的.他们分析了格陵兰岛上冰雪中的气泡,得知从27000年前起到500年前为止这段漫长时期内,甲烷浓度基本恒定,一直在0.7ppm 左右;而从大约400年前起,甲烷开始增多,到了25年前,增至1.25ppm,目前则达到1.5ppm.这就是说,在近四个世纪内增多了一倍.  相似文献   

4.
对流层大气中甲烷(CH_4)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木林 《科学通报》1989,34(20):1565-1565
近二三十年的大气观测研究表明,全球对流层大气中CH_4每年以约1%的速率增长,其平均浓度已由1978年初的1.52ppm(体积比,下同)增至1987年9月的1.684ppm。CH_4是大气中除CO_2外含量最高的温室性微量气体,其温室加热效应仅次于CO_2和CFCs。CH_4还是  相似文献   

5.
卫星遥感中国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甲烷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赢  白文广  张鹏  王维和 《科学通报》2011,56(33):2804-2811
利用美国Aqua 卫星的AIRS 遥感资料, 分析了2003~2008 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甲烷的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 AIRS观测结果与近地面观测资料变化趋势一致, 与地基遥感的误差在1.5%以内. 受近地层自然排放与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 中国对流层甲烷在垂直分布上呈现典型的变化趋势: 随着高度的增加甲烷浓度下降. 甲烷在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双峰季节变化特征, 最高值存在夏季, 次高值出现在冬季, 与近地面观测结果一致, 而南部地区冬季没有显著增加的人为来源, 西部地区人为活动稀少, 因此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甲烷高值只出现在自然源排放强烈的夏季. 中国地区的对流层中高层的甲烷与北半球的几个主要地区变化趋势一致, 均在2007 年之前保持相对稳定, 在2007 年后有一个明显的增长, 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 其中2006~2008 年期间的增长速率与我国近地面观测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王春 《世界科学》2006,(2):48-48
为何会在远离求排放源的地方发现高浓度汞的问题,过去一直困扰着科学家。最近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提出,汞在大气中能被传送很远的距离,并且与大气中其他化学物质结合,形成亲水性的物质,如此一来更容易被雨水洗除。被洗除到地面上的汞,会转换成更具毒性的甲基汞(methyl mercury),随着食物链影响环境与人体。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气光化学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从而导致了对地球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目前这一工作已经超出了问题所研究的范围。近几年来,对大气的组成,以及在大气中所发生的化学过程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大量的收集。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已经查明有机物质在大气过程中的作用是与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是不一致的。我们  相似文献   

8.
王明星 《科学通报》1989,34(9):684-684
一、引言 大气甲烷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微量成分,其浓度大约为1.7 ppm。大部分大气甲烷来自生物过程。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甲烷是一种自然大气成分,其浓度是长期不变的。但是,最近几年的观测表明,大气甲烷的浓度正在迅速增长,其年增长率远比大气二氧化碳的增长率为高。  相似文献   

9.
从对流层顶到120公里高度为了找到中层大气的边界,让我们穿越大气,作一次旅行。我们把简图1作为这次旅程的地图。  相似文献   

10.
工业常常被责为使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之源,但是农业也向大气中排放这种“温室”气体。国际水稻所甲烷研究协调员H.V.诺伊(H.V.Neue)博士说,占水稻总产量95%的浸水稻田每年排放出的甲烷约占到大气甲烷的25%。研究的目的是减少甲烷的排放,那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更多地了解甲烷产生的过程。国际水稻研究所土壤和大气化学家正致力于水稻排放甲烷的田间和实验室研究。这个项目是“气候变化和水稻生产怎样相互影响”五年研究计划中的一部分,它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资助的。  相似文献   

11.
甲烷爆发     
《大自然探索》2009,(11):6-6
最近,科学家发表声明称,西伯利亚永冻土的解冻速度已经加快,超过了他们在2006年时的保守估计。科学家称,如果永冻土融化引起甲烷大量释放,将会拉开一场关于全球升温的正反馈,世界将变得非常炎热。那里现在到处可见不停地冒出水泡释放甲烷气体的湖泊。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称,近年来常常在各媒体中听到"温室气体"这个词.但究竟什么是"温室气体"很多人却不十分清楚,希望我们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述.为此,我们请多年来从事这方面教学研究的芮闵老师为大家细讲温室气体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称,近年来常常在各媒体中听到“温室气体”这个词。但究竟什么是“温室气体”很多人却不十分清楚,希望我们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述。为此,我们请多年来从事这方面教学研究的芮闵老师为大家细讲温室气体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4.
朱开成 《科学通报》1991,36(7):522-522
半地转近似下,三维斜压大气运动的涡度方程为其中各量的物理意义与文献[1]中的相同.设其行波解的形式为  相似文献   

15.
林一骅 《科学通报》2003,48(Z1):75-77
对于线性正压大气,在扰动不依赖于y的情况下针对原始方程求得一性质类似于经典Rossby波的慢波解,此类慢波存在与否取决于基本气流的经向结构,而与β效应无关.当基本气流廓线对于y为凸函数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其性质与经典Rossby波相近.  相似文献   

16.
宋迪  刘凯  孔繁敖  夏安东 《科学通报》2008,53(12):1375-1378
在场强为1013~14 W/cm2的飞秒激光的作用下, 甲烷分子能解离成中性碎片. 提出一种机理解释这个新现象, 即甲烷分子首先被多光子激发到超激发态, 后者再解离成中性碎片. 采用准二原子模型, 用Morse势能曲线来描述超激发态甲烷分子, 并且在这些势能曲线上, 使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研究了超激发态分子的解离动力学, 从而解释了在超快激光脉冲中甲烷分子的中性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海洋表层水中的铁已被证明为某些大洋海区表层水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1992年我们报道了在远洋气溶胶中检测到二价铁Fe(Ⅱ), 提出了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的假设. 最近在中国的沙尘暴样品中检测到了相当数量的Fe(Ⅱ), 其浓度高达1.8~4.3 mg·m-3, 占总铁的1.4%~2.6%. 气溶胶中硫和铁在沙尘暴期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Fe, Fe(Ⅱ)和S无论在沙尘暴和非沙尘暴期间其浓度高峰均在粒径为1~3 mm的分级样品中. 在自然光照和紫外光照条件下, 加入三价铁后四价硫的氧化速度要比不加入分别快6.5和14倍. 气溶胶的Fe(Ⅲ)部分转化成Fe(Ⅱ)并产生OH·自由基把S(Ⅳ)氧化成硫酸盐这一过程, 可贡献北太平洋中部Midway岛地区所产生的非海盐硫酸盐气溶胶的约3%~20%. 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铁硫耦合反馈机制的假设. 气溶胶中的Fe(Ⅲ)还原生成可为海洋表层生物吸收的Fe(Ⅱ). 海洋表层的浮游生物随二价铁的增加而增加, 导致其排放物二甲基硫(DMS)的增加. DMS的增加又导致海洋大气中S(Ⅳ)及硫酸盐气溶胶的增加, 从而又导致生物必需的二价铁的增加. 如此反复循环不已. 大气和海洋中的这一铁硫循环耦合反馈机制可能直接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对大气中颗粒物的数浓度有着显著贡献~([1]),对人体健康、云和降水特性、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2,3]).明确大气中新粒子形成机制有助于更为合理地量化评估大气粒子的环境和气候效应及污染物排放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在实验室内开展的相对洁净大气状态下的新粒子形成机制有很大研究进展~([4~6]).然而,我国复合污染大气尤其是人口密集城市中大气新粒  相似文献   

19.
行星科学家科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最终确信在火星上发现了甲烷.  相似文献   

20.
季劲钧 《科学通报》1988,33(16):1243-1243
一个复杂的气候模式,一般应包括大气、海洋、冰雪圈等组成部分。其中大气与海洋这两种流体间的耦合是气候模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对一个单位模式时间(如月、年),大气模式运行所需的计算时间比海洋模式要大得多,约为10~2倍。另一方面,海洋模式达到气候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