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际调研,以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老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认为陕甘宁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必要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根据对陕甘宁老区实证调研,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论证了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紧迫性,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购买”可为西部实现5-10年内生态环境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科 《科技信息》2010,(21):I0361-I0361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杜甫的一生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论“增加投入型”转向“技术进步型”OnChangesinEconomicGrowthModes¥//袁正光(中国科协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081)“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了200年以来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之辉煌,不仅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本人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立场的转变,其自由观也实现了“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的转变。《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联合体”集中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积极自由”的构想,同时其主体是“现实中的个人”,因而马克思主义“积极自由”观作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价值理想,由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基础、作为自由的实现方式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以及自由时间为其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OA”(办公自动化)建设就似一台唱了三十余年的“大戏”,“剧本”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也在不断修改与完善。笔者以“参演”十几年的实践经历,在此谈谈在推进“OA”建设进程中的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从理论思维逻辑上看,经历了从“什么是理想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理想社会主义”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再到“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三次重大转变。研究这三次重大理论思维转变的逻辑,对于人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文革”十年中“四人帮”在文艺领域的文化围剿,包括“扫清外围”、镇压“反夺权”──指向老一辈革命家──集中指向周恩来、邓小平,是封建法西斯式的文化专制,服务于其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又巧妙地利用了领袖晚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李初梨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向革命文学社团转变的主要推动者。留日经历让李初梨从一名电气专业学生转变为文学爱好者,进而转变为革命作家。留日十二年,日本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以及留日学生的“小圈子”交往深刻地塑造了李初梨的精神世界,在他此后的创作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发展理论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二是从以发展“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主体”为中心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理论在80年代初形成,现已成为世纪转换之际最重要的命题和各国尤其是重大国际会议关注的焦点,同时,亦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并上升到全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而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推行。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生产相联结的,是一种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是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它将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表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认识.同时,我们还面临若干新实践,诸如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转变政府职能,等等.这既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也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0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使得萧红经历了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磨难,孤独的漂泊渴望寻求精神上的皈依,以及在“客居”的环境下使得萧红对于“家”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演变的过程,认为战争中的生命体验促使她把个人情感与时代情感相统一,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4.
通往“大气散文”的桥梁──试评贾平凹散文的地域性特色赖闽辉,陈玉龙在小说家的盛名之下,贾平凹的散文仍能与之同辕共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在新时期文坛确属罕见。贾平凹是位自我意识很强的作家,这不仅使其散文极富特色,而且决定了其散文风格转变的必然性。贾...  相似文献   

15.
艺术创作不应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元四家”中的倪元林,其作品存世最多,他的作品也有早期、中期和后期之分,相应反映出“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忘我之境”的艺术特色,为元代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重要的转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先后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变,影响着整个八十年代西方经济的走向。第一个转变是从“滞胀”到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从七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探讨陈志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声誉”不高,“效果”不够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两怨现象”──做学生工作的政治辅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也是世界哲学发展之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由对“政治暴政”批判向对“经济暴政”批判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促使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由对哲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世界现、政治立场、学术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政权口号,曾经历了由“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的发展过程。而从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的转变是不及时的。这种转变的不及时,曾给我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其原因何在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博客(Blog)的引入还不到10年,其发展无论是在商业化方面还是在社会影响方面都还处于启蒙阶段。尽管起步较晚,中国博客也正同样经历着从仅具单一传播功能的“个人日志”向具有复杂传播功能的“新媒体”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的革新,也是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心理、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将给社会传播领域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