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马尔库塞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分析入手,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范畴限制在社会领域,否认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否认马克思主义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的思想是马尔库塞自然辩证观的错误所在,而强调劳动的中介性、人的主体性、实践性等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在批判马尔库塞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缺陷时不能否认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在不同时代提出了各自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两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阐述了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科技的社会功能方面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具体看,两人的科技生产力理论在逻辑元点、观察视角和理论意旨方面完全不同,凸现出两种科技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的不同内涵.认识这些不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对认识当代技术文明的负效应,对坚持具有人文内涵的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一个更宏观的意义上来看,技术可以作为现代性的出路来理解,马尔库塞的技术概念把该问题凸现出来,他注重技术对于现代性的内在的基础性作用,尝试性地提出了现代性的出路问题,该思想在当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6-59,72
在哈贝马斯的技术哲学中。克服现代技术思想是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哈贝马斯政治与技术交往理论,揭示他克服现代技术的基本思想,并对其思想的价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他的技术美学所要探讨的不是人们的审美技巧,而是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他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真性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这旨在强调:人类必须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压抑人的技术艺术化。  相似文献   

7.
作为日常生活惯用语的“讨论”这一词组,在哈贝马斯的著作中,是反复出现的重要概念,特别是论及到技术进步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时,更见他对“讨论’’的重视。这一现象值得探究。哈贝马斯之所以重视“讨论”,在于他通过语言研究,从意识哲学转向了交往哲学,从双重理性化的视野考察技术进步与人的解放关系,把“讨论”看作加强交往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发达社会,技术作用发生变化,是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哈贝马斯用劳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对此现象作出阐释,认为西方发达社会技术作用的变化,是与目的理性活动系统和制度框架这两个社会的不同层面的合理化的消长进退相关的,技术解放潜力实现的关键,在于区分两种合理化,消除两者的混淆,完善和改进制度框架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能高度逻辑地思维"是智慧与非智慧的唯一区别与分水岭,而人类能逻辑地思维是长期进化自然形成的。人类一旦学会逻辑地思维,其认知的获取与传承也根据逻辑而进行,人类认知的逻辑传承就成为自然而必然。由此,不仅存在人类认识自然的相同逻辑范式,而且一切自然皆逻辑,自然是逻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把现象学的“设计”和“兴趣”两个概念勾连起来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哲学视域,以之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严厉地批判了近代以来在技术认识兴趣导向下把自然视为“开采对象”的狭隘的科学主义意识,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当以解放认识兴趣为导向把自然设计为人类的“生存伙伴”的新见解,从而构建起一种具有浓郁现象学气息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致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虽然还带有某些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残留,但是却已经预示了走出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历史生存论:马克思的新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新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的自然观。这种新自然观为人类对自然的解释提供了生存论的价值基础和历史主义的解释原则。在当代人类面对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人类新的生存问题的历史条件下,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自然观已经失去了合理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自然辩证法的争辩风起云涌,大体包括称谓之辩、研究范式之辩、学科性质之辩、形态之辩、正本清源之辩等等。但是如何避免称谓之辩掩盖其他争辩,以构建正本清源之辩为牵引的争辩序列;如何避免忽略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本身,抛弃自然辩证法对人和自然关系及科学技术发展现实的反思特性等问题;如何在争辩中坚守"不辩",即树立鲜明的旗帜、坚定明确的态度、以陈述的方式回应有关自然辩证法的种种争辩;如何在"辩"与"不辩"之中谋求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关键在于维持"辩"与"不辩"之间的张力,做到辩之有力,不辩有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充分认识自然辩证法新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新发展,促进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到"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都是自然,但古代称之为自然,而现代则称之为环境,这种名称上的变化暗中则蕴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由和谐走向冲突。为了在现代社会中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相处应当走向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5.
技术本质的界定是技术理论探讨中不可回避但却不易达成共识的重要问题,这既存在着技术本质客观上的复杂性,又存在着认识主观层次上的差异性,二者共同决定的技术本质必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但都是不同程度对技术本质的逼近。本文在批判技术哲学演进中各阶段出现的关于技术本质的片面认识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技术构成的要素,并提出技术的本质是存在及其过程的观点,试图达到对技术本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内容是术语的保护与攻击的双面属性。研究目的是通过语言作为武器的比喻了解术语的攻防属性,令人更深刻地认识术语的本质。研究方法是采用术语的例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术语的使用能够验证术语的攻防属性及其特征。结论是研究术语的属性问题可以完善术语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的自然观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形态,它开启了各种可能。在此我们要审慎地看待希腊哲人的超越性(他们也同样首先是内嵌于文化传统的个人),要对逻辑化的结论保持健康的怀疑:古希腊自然观并非物化地看待自然的开端,它为人类超越地审视自然提供可能,但同时也为人类蒙蔽于自然之内的宗教信念提供支持;古希腊自然观并不系统,在不同理论之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差异,是孕育此后诸多生态观念的温床。古希腊自然观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可塑性,根源于自然哲学家们尝试性地探求自然的秘密,但并不对象性地究诘自然;他们以经验现象作为依据和起点,但总是回归到形而上学之中去。总而言之,从生态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古希腊的自然观会发现,它是促发生态思想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最初构架,是生态思想生长的亦此亦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李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6-30,35
通常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使得人类开始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拳文要追究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做铺垫和准备的那些思潮或观念。本文想要证明的是,并不仅仅是因为先有了近代自然科学,然后人类开始征服自然:相反。恰恰是因为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在人类出现以前以天然自然的状态存在着,遵循自己固有的演化规律。人类创造的人工自然中所蕴含的人工信息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间接效应尤其具有不可预测、难以控制、不可逆、强度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信息及其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效应都飞速增加。人类社会对人工信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承受力是不对称的,大量增加的负面效应(例如非典病毒)如果超过临界值,可以将人类社会摧毁。因此它预示眷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