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哥白尼革命和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评介了库恩对哥白尼革命根源和性质的"纯数学解释".由于纯数学是由数学哲学思想决定和规划,所以,理解哥白尼革命有必要开启数学哲学的视野.在伯特思想的启发下,从数学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哥白尼革命的根源以及性质,提出了与库恩有本质不同的观点,为理解近代科学的数学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学科领域在研究复杂性产生条件时,虽然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表现出某种同构性.这种同构性表明复杂系统自身有它的普遍特征和普遍规律,因此研究这种同构性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对这种同构性进行具体分析,本文首先对不同学科领域内复杂性产生的条件分别进行阐述,然后运用元胞自动机的研究工具将它们模拟出来,并运用离散动力学中的"混沌边缘自组织"的概念对它们进行概括,对其方法论意义进行哲学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内,复杂性的产生条件具有同构性,这种同构性可以从计算理论上对它进行统一描述,并从哲学上对它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3.
吴以义先生的《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一书是近年来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史研究成果之一。在介绍此书的优点之后,文章指出三个深刻地影响着日心说的确立却又未能被吴先生予以重视的背景因素:1)中世纪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开放态度为哥白尼革命提供了条件;2)中世纪末期数学家的社会地位微妙地影响着数学天文学模型的实在论说明;3)经验概念在日心说确立过程中以更复杂的方式进行新旧转变。  相似文献   

4.
"价值的颠覆"是由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思维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伦理价值的整合,使生态伦理研究陷入"两难选择"处境。在人类历史的嬗变中,生态伦理与现代性内在关联,突破"价值的颠覆"框架思维模式,凸显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记录了托马斯·库恩1993年的一次谈话,包括他最初从物理学向科学史、科学哲学研究的转向,《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撰写,以及诸如规范和科学共同体等概念的形成。他还讨论了如何在科学史写作中处理对于一般读者说来非常困难的技术细节和科学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人读过的书--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追踪记>是哈佛-史密森天文台退休高级天文学家、哈佛大学天文学及科学吏双料教授欧文·金格里奇30多年追寻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学术考察历程的传记性学术著作.该书通过一系列传奇经历,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廓清了16、17世纪天文学史中一些重要发现的历史脉络,对<天体运行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跟踪,以通俗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历史中的<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关于哥白尼天文学说接受和流传史的著作,具有编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因中心论认为生物体的基因决定其性状值,但近年来发育系统理论向基因中心论发起了挑战,指出前者过分夸大了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在二者的论战中,我们认为一个关乎胜负的问题是经典遗传学能否被还原为分子遗传学,因此本文就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首先,我们就两个学科之间为何不能构成理论还原进行了综述,认为相关的反理论还原论证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知识结构和桥梁原则两个方面。进一步,我们提出两个学科之间实际上构成半同构半非同构关系,二者的同构关系一方面使得经典遗传学在某些情境下比分子遗传学更具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让前者能够为后者提供宝贵的研究线索;而二者的非同构关系则构成了基因中心论的错误根源。  相似文献   

8.
哥白尼:科学发现与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以基督教神学为主体的文化背景当中。在近代伊始,大多数科学家都有着深沉的宗教信仰,并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有所体现。作为近代科学先驱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也不例外。他既求教于古人,从毕达哥拉斯等人那里吸取了地动的思想,从而奠定了他日心说的理论基础;也从他所处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神学文化当中获取了神学方面的辩  相似文献   

9.
从"善良意志"的先验性和属人性,到"人是目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再到动物只具有"对象性价值"和伦理学的排他性,这便是康德环境哲学的逻辑进路;把康德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奠基者而对其口诛笔伐,这是对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误解;事实上,康德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力反对者,却不一定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We argue that abduction does not work in isolation from other inference mechanisms and illustrate this through an inference scheme designed to evaluate multiple hypotheses. We use game theory to relate the abductive system to actions that produce new information. To enable evaluat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we have implemented the procedure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mpact of new information in a computer model. Experiments with this model display a number of features of collective belief-revision leading to consensus-formation,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bias and prejudice. The scheme of inferential calculations invokes a Peircian concept of ‘belief’ as the propensity to choose a particular course of action.
T. R. AddisEmail:
  相似文献   

12.
“细胞”一词最早见于日本宇田川榕菴的《植学啟原》(1834),但据沈国威研究,《植学啟原》中的“细胞”是指小胞,非cell。真正用来指cell的“细胞”始见于韦廉臣和李善兰合译的《植物学》(1858),后来该词通过《植物学》传到日本,并在那里流行、定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词又传回中国,并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The reductionist/holist debate is highly polarised. I propose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of pragmatic holism. It derives from two claims: firstly, tha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all natural systems are theoretically reducible, for many systems it is utterly impractical to attempt such a reduction, and secondly,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irreducible 'wholes exist, it is vain to try and prove this. This position illuminates the debate along new pragmatic lines by refocussing attention on the underlying heuristics of learning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相似文献   

14.
列举分析了一些纺织类书稿中常用且易混淆的名词,包括几组《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录的,但在行业中常用的专业名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以达到利于交流、正确认识纺织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动机或者广泛意义上的科学的动机促使蒯因追求特殊的/相对的相似性概念以及普遍的/绝对的相似性概念。蒯因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繁杂的相似性概念的类别,在他看来,相似性概念对于语言和思想来说是最根本的,而他的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其实是一种语言哲学和思想哲学。因此,准确理解蒯因的相似性概念便成为准确的理解蒯因哲学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学院”与“大学”定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气象术语中出现循环定义、定义不协调、定义与术语不匹配、定义重复术语名称或使用代词等问题,运用术语学原理分析,提出研制术语时要注意“语料收集、定义研制、术语分类、辨析关系”的对策建议,这对提高术语研制质量,增强表达交流效果,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科学模型的隐喻性结构,从而引出隐喻词项的指称问题.接着以博义德对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功能的探讨为主线,分析出隐喻或模型要能隐喻地表达思想所预设的条件是:隐喻词项的隐喻性指称就是第一主概念表达式的所指,指称的固定则是靠第二主概念和第一主概念表达式涵义之间的类比进行的.最后表明理论构成隐喻作为一种以语言适应实在的策略,它的指称功能就在于为科学探究和理论构建提供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9.
工程技术划界问题是工程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本文分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已有方案的不足,以"所造之物对于人们的意义差别"为立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划界标准,将工程定义为"价值普遍的(系统)设施";将技术定义为"价值特殊的(器物)产品"。基于此,讨论了与技术造物相区别的工程造物的若干特殊性质。在结语部分,基于工程造物的普遍性质,呼吁强化对于工程现象的社会学及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向来是科学哲学热议的问题,因为它促进了科学哲学中最富活力的讨论。19世纪科学与价值的分离,表现在三方面:科学发展的专业化倾向,这是促使价值从科学中分离出去的强有力因素;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性运动,提供了有利于科学与价值分离的观念形态和思想氛围;蔓延于19世纪的实证论思潮是对以往空泛、浮夸的观念和假设的总清算,尤其那些被看做科学进步障碍的事物。如果说在以往,价值多少在科学中留有余地,那么在19世纪,在上述几种思潮的推动下,科学与价值开始了更为彻底和激进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