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冠程 《河南科技》2022,(2):155-158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要寻求其良性传承与发展,需要将传统资源与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紧密结合,建立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兼顾传承人的财产利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知识产权制度在权利属性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需求相一致,能够通过确认主体权利界限,把握权利行使的价值选择,探索群体性权利保护,加大侵权...  相似文献   

2.
韩宇宏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2):121-127,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许多民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存在着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存在着多元化的诉求;在这两者搏弈的合力矩阵中前者略占上风,被更多群体所认同。文化资源具有非专属性,很容易被强势文化所掠夺。以西方(美国)文化为代表的世界主流文化,对当前亟待破解的人类生存困境无能为力;这里涉及到人类的生存观念。真正与自然永世和谐的生存观念,只能在各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遭遇到现有人口的压力和必须对现代化诉求遏止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环节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和传递者,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宝库.运用文献资料法及访谈法等对黑龙江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生存发展及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建议成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专家组加入民间代表以及保护传承人生存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李静 《河南科技》2020,(6):93-9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洛阳市老城区作为洛阳市的底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对老城区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继承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在法规制定、传承活动、保护力度及宣传、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祉茹 《河南科技》2020,(36):100-102
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也显示出当代中国人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由此可见,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如何对其进行保护这一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令人堪忧,而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对其保护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所以,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值得进行思考。本文主要基于国家建设文化强国背景,首先介绍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其次阐述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之后分析中原地区利用知识产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后总结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声音、形象和技艺,利用数字化技术面向大众进行展示和推广的方式有限。将体感识别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交互过程,可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Kinect和Leap Motion体感识别设备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交互的技术,设计了识别准确率较高的Kinect和Leap Motion动作识别算法。与以往基于传统鼠标、键盘以及触摸屏的交互技术相比,这种动作感应和手势识别的交互技术更为自然和方便。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20,(1):74-77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无结构访谈等方法,以闽南乡土体育事项为调查对象,探讨这些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认为,依据目前闽南乡土体育非遗保护境况,可以从政策法规完善为根基、明确政策法规推行主体为媒介、营造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为外因、培养传承主体保护意识为内因等措施,落实乡土体育非遗保护。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峡西岸人民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桥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冲击,这种口传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生产途径和新的生存方式.运用文化资本理论,从非物质文化能力、非物质文化产品、非物质文化制度三个方面,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峡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海南师范大学师生对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的认知.主要结论为:1)被调查者认为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各有优缺点,两者可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数字博物馆不可能替代传统博物馆;2)被调查者对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在推广海南及文化方面非常满意,但认为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不足;3)大部分师生肯定了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在传播海南黎苗文化知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数字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保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傲胜  赵锦锦 《河南科技》2020,(33):110-113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侵权现象日益严重,其行政权保护模式逐渐不能应对现实纠纷。作为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然而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主体、保护期限等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保护目的不相适应。因此,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应从权利主体、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以及构建延伸性集体管理机构等方面着手,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消亡.以漳州布袋木偶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道产保护现状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尹楠 《高师理科学刊》2008,28(3):117-119
从MIDI、多媒体、数字化等方面延续课堂等视角,介绍在和声学教学实践中实施"数字化"教学,力求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6月,汴绣被确定为国家第2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项目。汴绣古称"宋绣",起源于北宋。它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精致、高雅、秀丽著称。特别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品方面,汴绣堪称一绝。如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我国文化战略的安全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阵地,本文就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方式,无锡精微绣以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成为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从无锡精微绣艺术特征和保护和开发手段入手,从政府支持、政府推动、数字设计三个方面对其做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以设计创新角度对无锡精微绣的传统元素符号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吴星宇 《河南科技》2022,(14):155-158
传统戏剧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文化传播和历史传承的重要任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戏剧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本研究从社会功能、生存现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传统戏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传统戏剧法律保护现状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戏剧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背景下,从目前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入手,总结了数字化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方式和功能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立国家和地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郑州作为古都之一,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级别不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郑州"非遗"的保护现状,特别提出几种保护和开发的模式,希望可以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使郑州"非遗"保持久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9,(1):55-58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测量领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些数字化测绘技术诸如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以及全数字化测图系统等都获得了逐步深入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管理工作以及服务的数字化与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测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以此为立足点,本文主要管窥数字化测绘的优点,探究它在地质勘探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