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得到γ-亚麻酸(GLA)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利用氮离子(N+)注入诱变,并采用马来酰肼抗性筛选和红四氮唑(TTC)法相结合对突变株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能量为10 ke V时,最佳氮离子诱变剂量为1.56×1015cm-2;当马来酰肼的添加量为40 mg/L时,出发菌株的抑制率为100%;TTC法酶活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p H为8.4、TTC浓度为8 g/L、反应时间为1 h,以此作为摇瓶初筛的条件。经过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F312,其γ-亚麻酸产量为1 236 mg/L,比出发菌株(480 mg/L)提高了157.5%。  相似文献   

2.
产环己酰亚胺新菌株YIM41004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学教育部微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分离鉴定的产环己酰亚胺新菌株Streptomyces yunnanen-sisYIM4100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UV LiCl和60Co多重复合诱变,选育到1株生产特性和生长特性均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F8-439,环己酰亚胺产量由出发菌株的449.50 mg.L-1提高到539.32 mg.L-1,提高了19.98%.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连续传代8代,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以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5-氟尿嘧啶对其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ZL307.试验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照射处理150s,以0.3mg/mL的5-氟尿嘧啶处理15min后,γ-氨基丁酸的产量可高达491.1mg/L.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量提高了60%,且高产遗传特性经10次传代仍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株高产核酸酶P1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核酸酶P1产生茵桔青霉050421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处理,得到菌株050421-A,其产酶活力比出发茵株提高了约68.1%;将此菌株再经过化学试剂LiCl处理,得到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茵株050421-A-AB,产酶活力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40.05%,比原始出发茵株050421提高了约138.88%.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高效固定能力的微生物,将基因组改组技术用于构造对镉具有高效耐受性和富集性微生物.以前期获得的6株抗镉诱变菌为出发菌株,经3轮基因组改组获取2株高抗镉融合菌——F178和F185,对镉最小受抑制浓度为4.0,mmol/L和4.2,mmol/L,与出发菌株(0.08~0.25,mmol/L)相比显著提高.盆栽实验考察2株菌对(10±0.4),mg/kg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同时添加诺沃肥,F178和F185分别显著降低萝卜体内的镉含量至0.3,mg/kg和0.4,mg/kg,而对照组萝卜体内镉的含量达2.24,mg/kg;生物量得到显著提高,是对照的近2倍.添加F178和F185进行复合处理,镉含量可进一步降至0.17,mg/kg,达到FAO/WHO食品安全质量限量标准(0.2,mg/kg).  相似文献   

6.
对生产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酿酒酵母(S.cerevisiae)菌株R1进行复合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采用酶解法获得出发菌株S.cerevisiae R1的单倍体菌株hR10,对其进行UV和DES复合诱变,筛选出了4个单倍体正突变株DR1-3、NM14、NM39和NM45。制备了单倍体正突变株的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和UV灭活法灭活双亲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PEG)的诱导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得到融合子F35,其生产 SAM的产量为22.5 mg/L,与出发菌株R1(11.1 mg/L)相比,提高了103%,并且能够稳定遗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F35发酵生产SAM的培养基和发酵时间,优化了的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00 g/L,蛋白胨10 g/L,NH4H2PO44g/L,NH4Cl5g/L,MgSO40.1g/L,KH2PO46 g/L,发酵时间为72h。  相似文献   

7.
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采用水循环冷却器,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400 W,辐照时间3 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L-乳酸产量为115.8 g/L的突变株W3-9,比原始菌株X1-12提高了57.98%,连续遗传8代,产酸性状稳定.通过原始菌株和突变株的生理生化实验,可知微波辐照后的菌株生物学特性发生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8.
飞船搭载菌株的阿维菌素B1a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维链霉菌HY1进行飞船搭载后,筛选得到了24株高产且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它们的总效价比出发菌株HY1提高24%以上,最高的达到了83%.同时,用HPLC法筛选B1a化学效价较高菌株,最终得到菌株2株,其中菌株HY365的总效价为5 924.7 mg/L,它的B1a化学效价为3 894.8 mg/L,占总效价的比例达到65.74%;HY516的B1a化学效价为3 151.9 mg/L,占总效价的59.90%.  相似文献   

9.
采用棒状链霉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克拉维酸高产菌株.该实验选用舒巴坦钠耐受性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B71-3-10和甘油耐受性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B71-14为亲株,优化了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和融合条件,最终得到遗传稳定性良好的融合子F14.该融合子的克拉维酸产量提高到650.35 mg/L,分别比亲株S.clavuligerus B71-3-10和S.clavuligerus B17-14的克拉维酸产量高36.77%和20.84%.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到棒状链霉菌克拉维酸高产菌株的选育中,证明了其可行性、高效性及成效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方法,进行高产γ-氨基丁酸的秀珍菇菌株选育工作,对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再生条件和诱变株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了筛选分析。结果表明:MM缓冲液中,20 mg/mL的溶壁酶能够有效去除秀珍菇细胞壁,获得2×10~6个/mL的原生质体;在含有0.5 mol/L甘露醇的YMG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可达到0.65%±0.13%。35 W紫外灯照射1~2 min时,致死率可达到76%~86%;菌丝体和子实体中,3株突变株γ-氨基丁酸含量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0.7%、196.3%、126.8%和21.3%、237.8%、97.3%。诱变菌株的获得,可为高值化富含γ-氨基丁酸秀珍菇生产菌株的培育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两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黄丝曲霉JS-Q和黑曲霉XK-L进行复合诱变,诱变混合菌株直接进行产酶培养,利用"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以酶活为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在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富集正突变株并逐步提高酶活,在挑选出正突变株的同时优化出适合高酶活正突变株的培养条件.最终从优化产酶培养基中挑选到菌株F17和F27,产酶能力比出发前菌株XK-L提高了64.9%和49.4%.用这两株菌分别发酵槐角苷,经测定其转化率分别为76%和78%,比出发菌株XK-L提高31.0%和34.5%.  相似文献   

12.
高能电子诱变选育雷帕霉素产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能电子束对雷帕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照射时间分别选用10s、20s、30s,在诱变株中筛选高产突变株。最终获得一株高产菌株NP09-62#,其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3.3%,且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黑暗链霉菌HA-1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复合吖啶噔诱变并结合自身产物梯度平板筛选的方法获得两株高产菌株UZ-90和UAZ-121.它们的总效价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和80%;产物中妥布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6%和35%.  相似文献   

14.
为减轻高COD淀粉废水对产油菌株粘红酵母生长的抑制,提高油脂产量,本文利用淀粉废水对该菌株进行了耐高COD梯度驯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经尼罗红染色的粘红酵母细胞进行了高油脂含量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经多次驯化后,粘红酵母耐受淀粉废水COD高达75000mg/L;流式细胞仪筛选得到一株油脂含量为25.7%(质量分数)的粘红酵母,比原始菌株油脂提高了140%。400L发酵罐实验表明,在初始COD 75000mg/L,葡萄糖质量浓度为36g/L,pH4.8及30℃条件下,培养33h后,粘红酵母生物量达25.3g/L,菌体油脂含量为29.5%,COD降至5600mg/L,降解率为92.5%。  相似文献   

15.
以粗壮假丝酵母CJ-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0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CJ-1-09的酶活达35.78 U/mL,比CJ-1提高了4.58倍.突变株CJ-1-09经10次传代,其脂肪酶活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土壤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方法,利用土壤杆菌菌株携带的Ti质粒,对绿色木霉LTR-2进行插入突变,获得木霉LTR-2突变体共400株。以串珠镰孢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方法,从中筛选吡喃酮高产突变体6株,PCR和探针杂交证实,T-DNA序列已经插入到木霉LTR-2基因组。经GC-MS分析发现,其中一株突变体T-54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吡喃酮含量较高,在分生孢子中的含量达到了2.62 mg/g,比出发菌株提高9倍。  相似文献   

17.
弱化H+-ATPase的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5)为出发菌株,以新霉素为选择 "压力",获得了弱化H+-ATPase变异菌株5M1、5M6和5B1。与出发菌株L5(对照)相比,各变异株的H+-ATPase活力分别下降51.3%、27.7%和34.3%。对变异株5M1、5M6和5B1的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变异株的细胞较菌株L5细长。L5的ATP含量为0.63×10-18mol/个,明显低于变异菌株;变异株5M6和5B1的ATP含量分别为1.18×10-18mol/个和1.38×10-18mol/个;变异株5M1的ATP含量最高,约为1.60×10-18mol/个。当各菌株在MRS培养基中37℃培养12h后,变异株表现出较高的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转化率,其中变异株5M6最高,为16.73%,变异株5M1和5B1谷氨酸转化率居中,分别为15.6%和15.4%,出发菌株L5的谷氨酸转化率最低,为13.91%。与出发菌株L5相比,变异株5M6、5M1和5B1的H+-ATPase活性下降导致其耐酸性和耐盐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利用简单节杆菌生物催化17α-甲基睾丸素C1,2位脱氢制备去氢甲基睾丸素,采用N+离子注入与Cs137-γ射线辐照两种方法进行菌种诱变,选育适宜于17 α-甲基睾丸素C1,2位脱氢的高转化菌株,结果表明,从16株简单节杆菌筛选出的TCCC11042,依次经N+离子注入与Cs137-γ射线辐照处理,通过甲基睾丸素为底物的摇瓶筛选,选育得到正变株F2-20,该菌株对17 α-甲基睾丸素脱氢转化率达到60.8%,比出发菌株TCCC11042的转化率提高了12.8%.经群体传代方式考察,诱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作为出发菌株,用亚硝酸和紫外线连续诱变,在含双乙酰150 μg/mL(亚硝酸诱变)或200 μg/mL(紫外线诱变)的麦芽汁琼脂平板上分离抗双乙酰的菌株,通过三角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优良的啤酒酵母菌株UN41.该菌株在500 mL三角瓶装300 mL 12°Bx麦芽汁的培养基中,12℃下发酵8 d,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5.0%;双乙酰、高级醇和乙醛的含量分别为0.076 8 mg/L、92.15 mg/L和9.33 mg/L,比出发菌株W的降低了37.6%、19.9%和27.6%.  相似文献   

20.
高产2-苯乙醇酿酒酵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8株酿酒酵母中初筛到一株2-苯乙醇产量达1.48g.L-1的菌株FD0419.以此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变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3株耐受性提高但2-苯乙醇产量下降的菌株,再与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最终,筛得菌株R-UV3,其2-苯乙醇产量达2.51g.L-1,比出发菌株提高6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