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科技潮》1999,(10)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现已成为世界文遗产,倍受世人注目。今年,时逢"北京人"第一头盖骨发现7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据悉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学家、史前考古学家云集北京,共同纪念这个为"人之由来"开创了新纪元的日子。回顾19世纪上半叶之前。"上帝创造人"之说几乎占了主导地位。1929年,由于"北京人"化石及其大量石制品的问世,使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是从猿演化来的。但是,人类的演化在历经时间长河中几百万年之后,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幸得保存下来的人类化石又常是片段,很难建立起它们的整个形  相似文献   

2.
《华东科技》2012,(3):75-77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任时光把自己镂刻成一本本微型史书,透过岁月的长河,对亿万年后的人类描述着远古世界的喧闹繁荣,诉说着沧海桑  相似文献   

3.
特里尼尔(TRINIL)是闻名的爪哇人化石产地.1891年荷兰医生杜布瓦(EUGENE DUBOIS)在这里发现了第一个爪哇人头骨化石,从而揭开了世界古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乐章.其后,在中国和非洲等地也相继发现远古人类化石,一个全球性的"寻根热"从而兴起.在爪哇,除了特里尼尔之外,又出现了许多人类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们对鸟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现生鸟类的种类、数量,以及生态习性的探索和了解上,而对于有关鸟类始祖和起源等问题,却每每受限于化石发现的不连续性以及人们对自然认知的有限性上。然而,追求未知世界的天性却常常激发人类探索的激情,特别是当一些珍贵的化石标本被发现后。近些年来,我国出土了的大量鸟类化石,在学术界可以说是继始祖鸟之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始祖鸟鲜为人知的事实如果说人类认识鸟类是从现生鸟开始,那么,谱写鸟类进化历史的关键一环就是发现了始祖鸟。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虽然知道鸟的一般特征,但却不能给鸟类下定义…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为先导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在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解放思想的历史.由于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特殊的时空社会条件,而时空条件则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和人们的实践活动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流动之中,同时,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进化的.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思想解放是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它强调运用科学理性反省、质疑、批判.反对脱离实际,主观盲动和臆造.  相似文献   

6.
广袤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多采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认识长河。这条长河不是笔直的,它充满着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人类认识和开发海洋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更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侯福志 《天津科技》2003,30(2):48-49
所谓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或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当生物遗体或遗迹被岩土覆盖后,其硬体和遗迹部分在岩石、地下水的长期交换作用后,逐步固结石化便形成了化石,如骨骼、牙齿、甲壳、脚印等,包括遗体化石、遗迹化石(粪便、脚印)、活体化石(保存在冻土层中的猛犸象)三类。 据报载,2002年10月,在辽宁西部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枚带羽毛的恐龙化石,科学家据此得出结论:在1亿年前,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类似于鸟类的会飞的恐龙,这是化石应用的一个典型事例。其实,化石的用途还有许多呢!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技基金申请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科学研究项目的选题和设计展开的,因此对科技基金申请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其主要内容要体现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认识世界、把握对象的思维方式。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科学思维方式是历史的,它是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世界第一长河是非洲的尼罗河,但你知道世界"地下"第一长河是谁吗?和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流在地下的世界第一长河吧!  相似文献   

10.
鲟形目鱼类(Acipenseriformes)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多数鱼类一样,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Actinopterygii),又因其内骨骼多为软骨,体表多被复着硬鳞,亦将其列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lei)。鲟形目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它们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生代三叠纪初(大约2亿年前)的地层,很多种类在地球演变的长河中灭绝了,只有极少数残存至今,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目前全世界已为人们认识的共有25种,其中我国分布的有8个种。在我国的辽宁和河北也曾于晚侏罗到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相似文献   

11.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类发展的历史,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就是直立行走,即从祖先猿类的四足行走进化为人类特有的两足直立行走。正因为远古人类的祖先学会了直立行走,才将前肢解放出来,变为专门制造工具的双手。这样一个变革,从此便开创了人类的历史,人们对这一变革的充分认识来自非洲发现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留下的脚印化石。人类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将300多万年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百年世界发生的技术变革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为辉煌 (一)技术变革之大超出了许多最有远见的科学家的预言.  相似文献   

13.
<正>元创新乃创新之创新,最能激发各类创新,尤其科技原始创新。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发生巨变皆起端于创新。实质上,西欧文艺复兴就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场精神文化创新运动,它开创了人类长河中的一个光辉时代,使中世纪  相似文献   

14.
水知道答案     
水,我们熟悉到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它满足人们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但你尝试过与水沟通吗?你想知道水是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江本胜先生对此为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请不要将此理解为科幻、玄学、或者伪科学,毕竟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要承认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在人类眼中依旧被迷雾笼罩——我们知之甚少!而作者打开一条别致而有趣通道,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要感谢作者。  相似文献   

15.
正一、活动的原因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广播学,作为新闻媒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人类对它的认识,如同对其它任何一门科学一样,是由不知到知,有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低级高级,不断地进行探索,才能逐步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新闻广播体裁学,可视为在探索中的一个问题。谈到广播学,有人往往与电视广播联系起来,这也难怪。世界上不少国家是把广播与电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但我认为,广播(专指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仅仅是传送声音,而电视却不尽然,体现电视广播特点的声音与图像之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  相似文献   

17.
以智能来概括人类的精神特征,迄今缺少令人满意的定义,且长期以来充满争议。从表征共时空的内外世界(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这个新坐标出发,可为把握人类创造性精神的内在本质提供一种新型框架。其中,表象、概象和意象形式乃是人类对共时空的内外世界之心理表征方式,亦是认识与改造内外世界的精神图式,体现了创造性精神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2004,(5):54-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猿人洞即北京猿人遗址。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到约二十万年前。这个遗址发现于1921年,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共发现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猿人个体),上万件石器、数层灰烬层和近20…  相似文献   

19.
恐龙是一类灭绝了的古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25亿年前的中生代,在地球上大约生存了1.5亿年。恐龙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它们遗留在岩层中的遗骸(遗体)、遗迹(皮肤、足印)、遗弃物(蛋和粪)化石。恐龙化石在世界各大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某些岛屿)都有发现。恐龙是研究生物大进化的最好例证。恐龙化石可作为洲际间的陆相地层对比的标志,它们的分布是大陆漂移的证据。而恐龙神秘、突然地在地球上消失,更是科学界一个难解之谜。近年,恐龙成了科幻小说、影视大片中的主角,世界范围内的“恐龙热”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20.
化石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让后人认识生物及自身演化规律的宝贵财富。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体,它们虽然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却依然蕴含着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秘密。人类认识生物和自身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